正文 第2章 譯序(3 / 3)

第二,許多作品的內容可以說來自他的一些親身體驗,具有日本私小說的特點。他曾說“如果沒有自己的經曆,不可能寫得出這麼刻骨銘心的東西。”而且,渡邊的作品總是能夠與他的年齡同步,與時代的脈搏相通。

第三,渡邊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反道德、反傳統、超世俗的特點。以《失樂園》為代表作的渡邊文學,是對兩性之愛真髓的探究,是對人性的關懷。

他期待在21世紀裏,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能夠接受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回到了幸福的伊甸園。

第四,這種注重官能享樂的文學表現,不可避免地會渲染一種淫靡的氛圍,但渡邊總是能夠寫得充滿詩意。他通過唯美浪漫的表現和種種象征手法描繪了性愛的美好,具有描寫性愛而不覺齷齪,沉溺情欲而不覺頹廢的審美特性。

綜上所述,無論從繼承日本文學傳統的角度,還是對於現實人生的思考角度看,《失樂園》在渡邊文學中獨領風騷,都是當之無愧的。

1997年在日本出版《失樂園》時,渡邊先生寫下了一番話:“我是一邊寫這部小說一邊在談戀愛。是完全沉浸在戀愛狀態中寫出來的,我從未如此深深地化作主人公來寫作。我不是用頭腦和知識寫小說,是以全副身心為創作而搏鬥的。”

2009年全譯本《失樂園》出版時,渡邊給中國讀者寫下了“這是一部描寫成熟的男人和女人追求終極之愛的最高傑作。”

這些自述都很好地詮釋了這本書的真髓。

渡邊文學之所以會受到讀者的歡迎,一方麵有賴於其卓越的描寫功力,也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作品對於人的個性張揚、多元價值、愛與性的探索,等等,提供了很有現實意義的思考空間,絕非一句單純的情愛小說可以概括。

雖然《失樂園》作為渡邊淳一情愛文學的最高代表作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長銷不衰,幾乎成了渡邊文學的代名詞,卻沒有為他帶來任何文學獎。中日學界對他的文學特色、意義等少有研究和評價。

長期以來,渡邊文學一直備受毀譽褒貶。即便是在他去世後,依舊有不少人持反感、輕蔑或排斥態度。好評酷評林林總總,這也印證了給渡邊文學定義之難。

對於這樣一位挑戰禁忌,置疑婚姻的作家,有不同看法非常自然。正是因為人們很關注他的作品,才會產生各種看法。也正因為有爭議,才說明其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庸俗文學。還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間。即便在渡邊去世後,也很難蓋棺定論。一個作家離開這個世界後,依然為世人關注本身,已經說明了很多。

渡邊對於反對的聲音一向不以為然,他認為不同的眼睛和心理會讀出不同的境界,表現的是其自身的水準。說:“我寫性是為了寫人生。”“從醫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人最肉體的東西;從作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人最本質的東西。當然,兩者都需要對人的愛,都必須對人具有深刻的關懷。”

渡邊懷抱文學家的使命感,從純文學起步,後轉向大眾文學,中期以後專注於男女情愛的探索。為世人奉獻了以《失樂園》為代表作的一百五十多篇小說、隨筆,以其特立獨行的文學與人生,對人性最隱秘層麵進行了最直接、最淋漓盡致的揭示,表現那些無法用知性去處理的情愛妙味,以極端的例子促使人們去反思。

無論如何評價,渡邊文學都占據了日本當代文學的一席之地。與“物哀”一脈相承的好色美意識,已深深紮根在日本人的集體無意識之中,從而產生了頌揚男女情愛的渡邊文學。渡邊淳一於2003年獲得紫綬帶獎章(日本天皇和政府授予學術或藝術上功勳卓著者的獎章,因綬帶為紫色得名),便是對其文學成就的肯定。

2008年胡錦濤主席到訪日本的時候,渡邊淳一應邀參加了午餐會。獲得這樣的禮遇也說明了他在日本人和中國人心中的位置。

對任何一位作家的評價,都需要曆史的檢驗。渡邊文學的文學性有待今後去深入探討。

千百年來,無數作家對兩性關係的本質進行了探索,有些甚至被禁,值得慶幸的是,渡邊文學獲得了世人的評價,為自己的文學生涯畫上了完滿的休止符。

日本文化研究家唐月梅先生在一次和渡邊淳一的對談中指出:渡邊先生所要表達的是這樣一種生死觀和美學觀:死亡是絕對的、無限大的“無”。

這種“無”不是西方式的虛無主義,而是東方式的虛無,所謂“無中萬般有”,蘊藏著豐富的東方文化的內含。

渡邊非常認同“無中萬般有”的評價,表示《失樂園》的死亡結局,是超越了“無”的“有”。

應該說,“無中萬般有”是對渡邊淳一文學精髓的最中肯的評價。

有人說,渡邊淳一的逝世帶走了一個時代。日本著名女作家林真理子說:“小說界王者之尊的渡邊的逝世給一個時代畫上了句號,令人倍感寂寞。”

這句話或許也表達了喜愛渡邊淳一的中國讀者的心聲。

竺家榮

2014年5月18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