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愛因斯坦的爸爸抱著愛因斯坦去了一家最著名的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愛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大腦發育正常,智商非常高。
但是愛因斯坦仍然不說話,附近的孩子來他家裏玩時,他也不喜歡和他們一起玩耍,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坐在客廳裏,玩父親買給他的積木,一會兒打起一座鍾樓,一會兒又搭出一座教堂,有時候,他搭建出來的建築竟然是人們見都沒有見過的,他還經常用卡片搭建房子,能夠建到十多層。然後一個人默默地欣賞,眼睛裏閃動著快樂的光芒。
一直到5歲,愛因斯坦生了一場病以後,才開始慢慢地學會說話。但是由於他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都和別人不一樣,反應又比較慢,他仍然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為"笨蛋"。
雅各布叔叔的刁難
愛因斯坦學會說話以後,對於自己不懂的事物,總是愛問很多為什麼,有時候,老師被他問的張口結舌,就會說:"愛因斯坦,你總是這麼不聽話,將來肯定沒什麼出息。"他的同學們也總是嘲笑他。
愛因斯坦在學校裏得不到答案,隻好回家問他的雅各布叔叔。雅各布叔叔是個電氣工程師,他非常喜歡數學,而且還很有造詣,他似乎知道好多好多的知識,而且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小愛因斯坦的問題,還經常誇獎小愛因斯坦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呢。
有一天,愛因斯坦不知道在哪裏聽說了"代數"這個名詞,就跑回家裏問雅各布:"叔叔,什麼是代數呢?"
雅各布微笑著彎下身,捧住他的臉說:"阿爾布特,你又從哪裏學的新名詞,來考叔叔呢?來,叔叔告訴你,代數可以說是懶人們的方法,對於他們不知道的數,就成為X,然後再通過各種辦法算出這個X。"
愛因斯坦覺得這很有意思,就纏著叔叔要學,雅各布叔叔就大致告訴了他代數的方法,然後給他出了幾道簡單的題目,從此,小愛因斯坦就每日沉迷於對"X"的尋找中了。連雅各布叔叔都奇怪的說:"這孩子怎麼和別人都不一樣啊,打仗的遊戲不愛玩,偏偏喜歡這些枯燥的算數題。"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又來看愛因斯坦,可愛因斯坦卻悶悶不樂的,叔叔知道愛因斯坦又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於是就問:"阿爾布特,你有沒有聽過畢達哥拉斯的故事啊?"
愛因斯坦果然被這個問題轉移了注意力,他好奇地問:"畢達哥拉斯是誰?"
叔叔回答:"是一位數學家。"緊接著就開始講畢達哥拉斯的一些事情,小愛因斯坦聽的津津有味,但是對於直角三角形的定律"兩條直角邊的平方的和等於斜邊的平方"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叔叔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試著自己去證明一下啊。"
愛因斯坦認真地點了點頭。雅各布叔叔走了之後,愛因斯坦就找出紙筆,開始反複地畫著圖形演算,祖母看他趴在桌子上,一連幾個小時都一動不動的,連叫他吃飯都不理,就心疼地說:"阿爾伯特,先吃飯休息一下吧!你叔叔也真是的,怎麼會讓你一個菜5、6歲的孩子來證明這種問題。"
愛因斯坦答應一聲,依舊繼續演算著。一連過去了好幾天,愛因斯坦都在呆呆地思考著這個問題,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香,直到有一天深夜,他終於揮舞著草稿紙跑出了書房,大喊著:"爸爸、媽媽,雅各布叔叔,我證明出來了,我終於證明出來了。"
【反光鏡】
愛因斯坦對未知的世界有著強烈的求知欲,那些因為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而嘲笑他的人們不知道,在他那些看似可笑無知的問題裏,湧現的正是智慧的源泉啊!
【名言集錦】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誌,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六年級下,語文百花園三,《積少成多》
袁隆平
【名人檔案】
姓名:袁隆平(1930年~今)。
家鄉:江西德安。
主要成就: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技術每年所增產的糧食能養活3500萬人。
【成長故事】
聽故事樹立誌向
袁隆平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袁興烈士東南大學中文係的高材生,是一位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母親由於自幼在英國教會教書,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結婚前曾做過小學教師,是位知書達理的女性。
袁隆平可算得是出生於書香世家,可這樣一個孩子卻選擇了農學,真是有些出人意料。說起來,這與母親講的神農氏的故事也有一部分關係的。
袁隆平6歲時,他們一家人遷居到了漢口,距離漢口不遠有個"神農洞",母親就帶他和弟弟去參觀。母親告訴他們,據說這裏就是神農氏出生的地方,如果沒有神農氏嚐百草,就沒有我們現在吃的各種食物,因此神農氏炎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說完就讓袁隆平朝上行禮。
袁隆平聽了母親的話,心裏也對神農氏充滿了敬仰之情,就照媽媽的話衝著神農氏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禮,然後就迫不急待地要媽媽給他講神農氏的故事。
媽媽就給他們講:"相傳在上古時期,糧食、藥物、雜草和百花都混雜在一起生長,人們分不清哪些可以吃,哪些能治病,哪些會毒死人,因此常常有人因為誤吃東西而死。隨著飛禽走獸越來越少,人們很少能再獵到食物了,就餓死了很多人。
神農氏看在眼裏非常著急,他想了三天三夜,終於決定要分辨植物中能吃的東西,好讓老百姓能夠吃飽,他來到了一個大山上,那裏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神農氏就采摘各種花草果實,放到嘴裏去嚐。有一次,他剛剛把一棵草放在嘴裏,就覺得天旋地轉,人事不知了,原來他嚐到了毒草。後來他慢慢蘇醒過來,采了一棵靈芝吃下去,才恢複過來。
神農氏就這樣邊嚐邊分辨和記錄,終於找出了能充饑的麥子、稻子、穀子和高粱,讓人們采回去自己耕種,救活了很多很多的人。"
聽完母親的故事,袁隆平心裏對神農氏佩服的五體投地,心想,我將來是不是也可以像神農氏一樣,救活很多很多的人命呢?他那小小的心裏,此時已經有了為農業獻身的萌芽。
經曆饑荒發誓育種
20世紀60年代時,中國處於一個大饑荒的時期,當時的袁隆平在湘西的安江農校教學,在學校,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每天都隻有5、6兩的口糧,整日裏都是饑腸轆轆的,袁隆平當時餓的渾身浮腫,連走路都沒有力氣。
後來,學校劃給他和另一位老師一片菜地,經過他們的精心耕作,生活這才有了起色。但是學生們卻不一樣,他們每日依舊忍饑挨餓。有一天晚上,袁隆平和另一位老師在宿舍裏支起了兩個爐子,煮了兩大盆自己菜地裏出產的蘿卜和紅薯。兩個人剛剛吃過紅薯,正想把蘿卜留給其他的同事墊墊肚子,一位學生過來了。袁隆平一看,正是他的一位學生,就招呼道:"你來的正好,先把這蘿卜吃了吧!我們煮的沒有吃完。"
那個學生已經渾身浮腫了,聽完老師的話,也不推辭,隻向兩位老師道了一聲謝,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大盆的蘿卜就被他吃的幹幹淨淨。
袁隆平看的目瞪口呆,繼而眼淚都流了出來,歎道:"這孩子,真是餓壞了啊!"他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不經意間卻又看到了兩具餓死在地上的屍體,圍觀的群眾也個個骨瘦如柴,仿佛風一吹就能吹走似的,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袁隆平,成為他前進道路上的動力。
就在他帶領農校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時。看到一位老農民冒雨挑回來一擔稻穀,袁隆平奇怪地問:"大爺,我見你出去的時候就擔著穀子的,這怎麼又挑回來了。"
那位老人說:"這是我去隔壁村換來的稻種,來年好種地啊!"
"為什麼要換稻種呢?你自己地裏種出來的稻米不能做種子嗎?"袁隆平奇怪地問。
"隔壁村的地是好地,很肥沃,種出來的稻子顆粒飽滿,產量高。勤施肥不如勤換種啊!"老人接著說,"我們去年就是用換的種子,產量就提高了。"
勤施肥不如勤換種,這句話給了袁隆平很大啟發,要想戰勝饑餓,提高糧食產量,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改良品種。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培育出好的稻種,讓老百姓都能吃上飽飯。
【反光鏡】
讓天下人都能吃上飽飯,這就是袁隆平最大的理想,經過不懈的努力研發,他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每年都能讓3500萬人擺脫饑荒。同學們,你們的理想又是什麼呢?
【名言集錦】
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
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版2001年版》六年級下,第7課《科學的精神》--《當代神農氏》
愛迪生
【名人檔案】
姓名:愛迪生(1847年~1931年),全名托馬斯·阿瓦爾·愛迪生。
家鄉: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小鎮。
主要成就: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發明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電影等1000多種產品,被譽為"發明大王",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成長故事】
愛迪生孵小雞
愛迪生小時候,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盡管他的問題聽起來都很幼稚,但卻都不好回答。因此愛迪生的爸爸常常被他問得哭笑不得。
有一天,爸爸帶小愛迪生出去玩,忽然刮風了,愛迪生就問爸爸:"爸爸,為什麼會刮風呢?"
愛迪生的爸爸回答說:"風是一種自然現象。"
愛迪生就接著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自然現象呢?剛才還沒有刮風呢?"
爸爸回答不出來,隻好說:"我不知道。"
雖然愛迪生常常像這樣得不到滿意的答複,但他愛問問題的習慣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有一次,他看到一直母雞在孵蛋,覺得很好奇,就一直蹲在雞窩邊,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了好久,一直到他的媽媽來拉他回家吃飯,他不走,仰著小臉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那隻母雞趴在雞蛋上一動也不動呢?"
媽媽笑笑說:"因為老母雞要孵小雞啊!那樣趴在雞蛋上,雞蛋暖暖的,然後過一段時間,小雞就會跑出來了。"
"真的?"愛迪生的眼睛裏放出了驚喜的光芒,"隻要坐在上麵,小雞就可以出來嗎?"
媽媽點點頭,說:"對啊,不僅小雞,連小鴨、小鵝都是這樣孵出來的。"
到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仍然不見小愛迪生回家,父母非常著急,急忙請鄰居朋友幫忙尋找,可是整整找了一下午,也沒有見到小愛迪生的影子。直到傍晚,才有人在場院裏的草垛下找到了他。等到父母過去看時,他正一動不動地坐在草堆裏,小身子下麵放了好幾個圓滾滾的雞蛋。爸爸問他:"愛迪生,你不吃飯,整個下午都蹲在草堆裏幹嘛?"
愛迪生認真地說:"我要孵小雞啊,我走了,雞蛋會涼的,小雞就不會出來了。"
聽到他煞有介事的回答,大人們都哄堂大笑,媽媽走過去抱起他說:"愛迪生,你怎麼會孵出小雞來呢?隻有雞媽媽才可以啊!"
愛迪生不服氣地問:"為什麼我孵不出來?"
媽媽笑笑說:"因為你給雞蛋的溫度和雞媽媽給小雞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小雞就不會出來。"
愛迪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啊!"
右耳失聰的災難
愛迪生8歲時開始上學,學校裏設置的課程很枯燥,絲毫不能引起小愛迪生的興趣,又因為他總愛問那些讓老師張口結舌的問題,所以老師們都很討厭他,說他是"低能兒"。就這樣,剛剛上了三個月小學的愛迪生就被逐出了學校。
從此,愛迪生就跟著媽媽讀書學習,媽媽是個很好的家庭教師,她對愛迪生的教育方法很寬鬆,讓他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愛迪生8歲時就讀了很多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一些曆史書籍,9歲就開始看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這種難度很大的科學類書籍,他還經常自己做一些實驗。
為了賺錢購買更多的化學藥品和設備,他找到了一份在列車上賣報的工作,這列火車是從休倫港到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的。愛迪生常常是一邊賣報,一邊做一些水果生意,火車在底特律停靠時,他就下車去圖書館查資料。
由於工作繁忙,他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做實驗,他想,如果能夠說服列車長,讓他把休息室給自己做實驗多好啊!但是列車長很嚴肅,愛迪生不太敢和他說話。不久機會來了,愛迪生賣完報紙,從列車長室經過時,列車長問:"小家夥,這麼早就回去,報紙賣完了嗎?"
"賣完了,列車長。"愛迪生怯怯地回答,可是看到列車長的笑容後,他忽然鼓足了勇氣問:"列車長,我能不能借用那間空閑的休息室?"
列車長考慮了一下,說:"好的,反正也沒什麼用,不過你要小心,要不然出事了就麻煩了。"愛迪生高興地連聲答應了。從那以後,他一賣完報紙就會回那間休息室去做實驗。
可後來有一次,車快到站時,因路軌不平,猛烈地搖晃了一下,愛迪生做實驗用的一瓶磷被震翻了,磷一遇見空氣就燃燒了起來,車廂裏立刻彌漫了很多煙霧,乘客們都被驚醒了,他們驚恐地大呼起來,最後,列車長和乘務員們一起幫忙撲滅了大火。
這讓列車長非常生氣。他揪著小愛迪生的衣領大聲嗬斥:"你是怎麼搞的,想把火車點著嗎?以後你別想再要這份工作了。"說著他一巴掌打在了愛迪生的右耳上。愛迪生的這個耳朵從此就永遠失聰了。
但是愛迪生並沒有氣餒,他收拾好行李回到家鄉,在母親的幫助下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他又開始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反光鏡】
愛迪生一生發明了1000多種東西,被人們尊稱為"發明大王",可是他卻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信你自己,如果你能夠付出那樣的勤奮,也一定可以成功的!
【名言集錦】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二年級下,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