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兒童文學的大花園裏,有許多盛放百年而不凋不謝的奇葩。它們通過豐富的想象、簡單的故事、生動的語言、有趣的人物,弘揚正義、善良、誠實、智慧、勇敢和勤勞,鞭撻邪惡、凶殘、虛偽、愚昧、怯懦與懶惰,字裏行間洋溢著孩子的天性、童心、童趣,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溫暖和照亮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的心靈。
《格林童話》
【作者小檔案】
《格林童話》是作者是兄弟倆:哥哥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弟弟威廉·格林均(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倆是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格林兄弟生於萊茵河畔哈瑙的一個律師家庭,兩人的經曆相近,愛好相似,都是在17歲那年,考入得過馬爾堡大學,學習的專業都是法律。從1806年開始,兄弟倆就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他們編輯出版了《德國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後來通稱《格林童話》,是世界兒童文學中的寶貴財富。
【作品簡介】
《格林童話》共收童話故事216篇,通過童話故事反映了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凶殘、誠實與虛偽、智慧與愚昧、勇敢與怯懦、勤勞與懶惰等一些帶有普遍意義的人生主題。童話的主人公分為兩類:一類是善的化身諸如:裁縫、磨坊工、士兵、長工等。他們初遭不幸,幾經周折,最後獲得成功;另一類是惡的象征諸如:巫婆、魔鬼、強盜、繼母等。他們多是一時得逞,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作者總是把二者對立起來描寫,同情、歌頌前者,鞭答、諷刺後者。
《格林童話》源於民間,因而以通俗、質樸見稱,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故事的主題鮮明,表達了普通大眾的美好願望,揭示了簡單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弱者的同情,對為非作歹和為富不仁者的尖銳諷刺。《格林童話》是德國文苑中的一顆摧璨的明珠,更是瑰麗多彩的世界童話王國中一束爭奇鬥妍的奇葩。自1812年問世以來,已被譯成近10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漁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隻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縫》、《不萊梅的城市樂手》、《穿靴子的貓》最為著名。
【名著背後的故事】
格林童話的"故鄉"
1785年,在德國萊茵河邊的小鎮哈瑙出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為雅科布·格林。一年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也來到了人間,格林兄弟傳奇的一生由此開始。德國著名的童話大道也便從此開始。
格林兄弟的故鄉哈瑙距離法蘭克福僅需約20分鍾的車程,是一個古老的城鎮,從16世紀起,這裏就是猶太人商業中心,以黃金和寶石加工工藝聞名,經濟頗為富裕。格林兄弟的家境也比較殷實,他們居住的房屋原來就在哈瑙的市廣場旁邊,可惜在二次大戰時哈瑙遭到空襲,他們家的房子被夷為平地,現在的原址上隻留下了一塊紀念碑。值得慶幸的是,矗立在哈瑙市廣場上的格林兄弟的紀念銅像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傷,現在已經成為哈瑙市的標誌。銅像上站著的是哥哥雅科布,弟弟威廉則坐著看書。有人說,這是因為威廉身體一向比較弱,所以雅科布就把座讓給了弟弟,從中可以看出兄弟倆深厚的感情。事實上格林兩兄弟不但一起搜集和編寫童話故事,一生中大部分時間亦一起生活。
由哈瑙往北走,就到了艾爾斯菲爾德,這個地區被稱為小紅帽的家鄉。據說小紅帽這個故事最可能發生的地點就是這裏附近的以製造帽子聞名的修瓦姆城,而其周遭的風景也跟"小紅帽"故事所描繪的很相像。城裏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建築物,其中大部分是14世紀以後的半木造房子,由於整個城鎮的保護良好,被選為歐洲古跡保護的模範城市。
從哈瑙往北去,酒到了卡塞爾。卡塞爾的沙巴堡,據說這裏是睡美人的府邸。隱藏在森林之中的睡美人古堡,興建於14世紀,但除了外貌仍保持原狀之外,內部已完全變為一間豪華酒店,有16間以不同動物為主題的房間,隻要肯付出不多的價格,便可隨時住進公主的官邸。古堡每天都有各種活動和表演,少不了的當然是重演《睡美人》的浪漫故事。這裏的另一座古堡盧雲堡,雖然跟格林童話沒什麼關係,但因為這裏是真人版《白雪公主》故事拍攝的外景地,所以也吸引遊人們前來參觀。堡內不但設有古代盔甲、銅像的展示室,而且在古堡周圍還隨時看得見"小矮人"走過。
萊納河畔的"學術之都"哥廷根是童話中鵝女故事的發生地。童話裏說心地善良的公主帶著壞心腸的女仆出嫁到遠方,不料卻被女仆陷害,變成看鵝的女孩,後來終於被老國王發現,恢複公主原來的身份。哥廷根在14世紀的時候是著名的商業都市,也是有名的大學城。1829年,格林兄弟應漢諾威國王的邀請,來到了小城哥廷根執教。在市政廳廣場噴泉上,兄弟倆看見鵝女孩亭亭玉立,微低額頭,楚楚動人便產生了靈感,於是童話中白鵝公主莉賽爾就這樣誕生了。據說哥廷根大學的學生獲得博士學位,一定要親吻鵝公主莉賽爾銅像的臉頰,才算是真正畢業。
達威澤河岸邊的哈美恩是個人口不到6萬的小城。城市雖小,但名氣卻很響亮,原因就在於這裏是《彩衣吹笛人》這個的故事的故鄉。據說,在1284年6月的一天,城裏的130個孩子突然集體失蹤。對此,人們有很多推測,例如被野獸吃掉、掉到河裏淹死等等。民間也有很多傳說,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哈美恩城來了一個穿五顏六色衣服的陌生人,那時城裏正鬧鼠災。陌生人說他可以解決鼠患,條件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市民們答應了,陌生人吹起笛子,瞬間大大小小的老鼠都跑出來跟著他往河裏走,最後老鼠都淹死在了河裏。鼠患解除了,市民卻遲遲不肯兌現承諾。陌生人很生氣,於是趁星期天早上大人都上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吹響了笛子,把所有呆在家裏的孩子誘到城外一個不知道的地方去了。格林童話中的《彩衣吹笛人》就是由此而來。
格林兄弟的故鄉,真稱得上是童話的故鄉。而格林兄弟恰好是一對充滿童真的"有心人",他們在故鄉耐心的收集各種傳說,然後編成有趣的童話故事,流傳到世界很多個國家,受到各國小朋友的喜愛。如果有一天你去德國,千萬別忘了到格林兄弟的故鄉去看一看,尋找一下小時候聽過的那些童話故事的發生地。
【閱讀感言】
在《格林童話》中,聞名會看到:勤勞、善良的人必定會有美好的人生,而那些懶惰、惡毒的人也最終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四年級下,語文園地八口語交際
《安徒生童話》
【作者小檔案】
安徒生(1805~1875)的全名是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生於丹麥富恩島奧登賽小鎮,是19世紀的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出生於一個鞋匠家庭,童年生活很貧困。少年時期,他想當一個表演藝術家,後來因為嗓子原因,開始學習寫作。1835年,他30歲的時候,開始寫童話故事,一生共寫了168篇。我們熟知的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作品簡介】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他早期創作的童話,大多充滿了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他中期的童話,幻想的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麵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的基調比較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改變了現代童話的麵貌,並開啟了童話創作的先河。他的童話不單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對成年人也有啟發意義,因此不僅為兒童,也為成人所喜愛。最可貴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一直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複傳誦。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名著背後的故事】
童話大師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話每一篇都是那麼溫馨動人,可他的童年卻充滿了悲傷和寂苦。
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一個叫奧塞登的小鎮上,父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一家人擠在一間破敗的小屋裏。盡管父母都在拚命地幹活,可在他的記憶裏,家裏的吃的似乎永遠都不夠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也沒有玩伴,因為鎮上的那些貴族地主們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與安徒生呆在一塊兒。
在他5歲的時候,父母卻沒錢送他上語法小學,隻能把安徒生送到一家專為窮人開辦的技能學校。然而,貧窮的家境使得年幼的安徒生孤僻而又十分敏感。學校裏的小朋友不僅不願意和他一起玩兒,還總嘲笑和欺負他。尤其是那個性格古怪的老校長,還常常動手打他。
後來,父母又把他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裏讀書。卡爾斯倩斯是個善良寬厚的老師,他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安徒生,總是護著他,還時常在課間牽著他的手在校園裏散步。在這裏,他度過了一段美好快樂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長,學校不久就被迫關閉了。
安徒生又回到了家裏。家裏的生活雖然很糟糕,可父母很疼愛他。父親每天晚上都要給他講一千零一夜裏的故事,或念一些劇本給他聽,還抽空給他做了很多漂亮的布娃娃。他像女孩子一樣喜歡布娃娃,甚至經常用剩布頭給這些娃娃縫衣服。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安徒生就對戲劇著了迷。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他甚至都能完整地背誦下來。每當小鎮上有演出時,他總會跑到戲院門口轉轉。那時,他的嗓音很好,被稱為"歐登塞的夜鶯鳥"。所以有時候,他還會被邀請到有錢人家舉辦的宴會上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