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永恒的兒童文學經典(一)(2 / 3)

不久,安徒生的父親加入了拿破侖的軍隊。兩年後的一天,退伍回家的父親因傷病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安徒生才11歲。父親去世後,母親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到河邊去洗衣服。為了驅趕嚴寒,她常常喝幾口烈酒,後來慢慢染上了酒癮。

為了維持生活,母親隻好把安徒生送到一家工廠裏去做工。但是,安徒生的身體太弱了,他隻堅持了幾天就回了家。在他14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去當裁縫學徒,他拒絕了。他為自己的人生定好了目標:那就是進入皇家劇院。

1819年,安徒生說服了母親,隻身來到人地兩生的首都哥本哈根。這個14歲的少年在遭到無數次的拒絕後,遇到了丹麥皇家唱詩班學校校長朱瑟貝o斯伯尼。好心的斯伯尼籌了一筆錢,為安徒生租了一間便宜的房子,還安排他在皇家劇院裏做學徒。

安徒生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白天,他在豪華的皇家劇院裏做學徒,晚上,就回到自己肮髒、簡陋的小屋子裏。那段時間,生活雖然很清苦,但他過的還算愉快。好景不長,17歲那年,開始變聲的安徒生失去了"夜鶯般"的嗓音,身體也變得僵硬笨拙起來。他喜歡的舞台上再也沒有他的位置了。

上不了舞台的安徒生決心成為一位劇作家。他的劇本引起了幾位評論家的注意,後來皇家劇院財政主官喬納森o柯林把他送進了一所拉丁文學校,還為他申請了獎學金。然而,他在這所學校裏過得並不快樂。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的,坐在低年級教室裏上課,讓他感到很別扭。他也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孩子們都嘲笑他是鄉下的笨漢,成了他們眼裏的那隻不受歡迎的"醜小鴨"。同時,還得背誦那些繁複、無聊拉丁文。1828年,他終於熬到了畢業。

在這所學校裏最大的收獲是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像拜倫、海涅、司各特等等,從那些作品裏獲得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期間,他沒有忘記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受到了好評。

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他終於成功了。

到這裏,安徒生的童年算是結束了,但是安徒生的童話卻剛剛開始。

【閱讀感言】

《安徒生童話》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給我們講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學會把它們踩在腳下,在自信、自強、自立中成長;一個人隻要有理想,並依靠自己的堅定信念,為之努力奮鬥,最終一定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要珍愛身邊的親人,要善良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盡自己的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在身邊發光,讓世界充滿愛;做人要誠實,不能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而去騙人。做錯了事敢於承認,有了缺點勇於改正,隻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木偶奇遇記》

【作者小檔案】

科洛迪(1826~1890),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科洛迪是一個筆名,他的本名是卡爾洛o羅倫齊尼。科洛迪一生寫過許多短篇小說、隨筆、評論。出於對孩子的熱愛,他沉浸到兒童文學的翻譯和創作中。從19世紀70年代,他開始發表兒童文學作品《賈涅蒂諾漫遊意大利》(1876)、《米努佐洛》(1878),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對話,向小讀者提供地理、數學方麵的科學知識。1880年,《兒童日報》開始連載他的新作《木偶奇遇記》,1883年《木偶奇遇記》出版單行本。《木偶奇遇記》使科洛迪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大作家。

【作品簡介】

老人澤皮德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差點兒被它們吊死,幸虧巧遇仙女而得救。後又被愚人國法官投進監獄;出獄後,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做工,現在我就會和爸爸呆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裏給人家當看門狗了。"

夜裏,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被賣到玩具國,變成一頭蠢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設法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從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還編籃子,晚上讀書、寫字,終於成為一個誠實、聽話、又愛學習,還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

【名著背後的故事】

皮諾喬真正的"爸爸"

在《木偶奇遇記》中,小木偶皮諾喬的爸爸叫傑佩托,是一位手藝高明的老木匠。實際上,真正創造皮諾喬這個形象的人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從這個角度講,科洛迪才是皮諾喬真正的"爸爸"。

如果你去意大利旅遊,會發現在佛羅倫薩西北部的皮斯托亞市就有一個科洛迪鎮。在鎮子上豎立著一個皮諾喬的銅像,銅像底座上刻著兩句話:"先給不朽的皮諾喬,滿懷感謝心情的四歲到七歲的小讀者"。這裏,就是可愛的小木偶皮諾喬的故鄉。難道是為了紀念作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嗎?

其實不是的,恰恰相反,是作家科洛迪用自己家鄉的名字作為筆名,科洛迪本名叫卡洛·洛倫齊尼,他的家鄉就是古老的小鎮科洛迪。洛倫齊尼年輕的時候,開始主要給報紙寫稿,同時積極參加意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還誌願參加了1848年意大利的解放戰爭。後來,他編雜誌,寫小說,寫評論,呼籲意大利的民族獨立,批判社會上的不公正的事,保護意大利的民族文化和藝術,是一位非常關注社會的文化工作者。

1875年,洛倫齊尼已經快50歲了,他的好朋友菲力切·帕吉請他幫忙翻譯三篇法國的童話。洛倫齊尼精通法文,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沒想到的是,他翻譯的童話發表後很受小讀者們的歡迎。洛倫齊尼大受鼓舞,他想,孩子時國家的未來,何不為他們創作一些童話故事呢?於是,他以自己的故鄉科洛迪作為筆名,開始了童話創作生涯,先後寫出了《小手杖》、《小木片》、《小手杖遊意大利》、《小手杖文法》等兒童文學作品。

在意大利,很多城市、鄉村都有耍木偶的傳統。科洛迪自己也是一個耍木偶的高手,也許是這些經驗啟發了他。1881年,已經成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科洛迪給羅馬《兒童雜誌》的一位編輯寄去了一些稿子,這就是《木偶奇遇記》開頭的幾章。在稿件中,科洛迪還附帶了一張紙條,告訴編輯"這些傻玩意兒",你隨意處理好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幾章發表以後,收到了許多小讀者的喜愛,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兒童雜誌》社的負責人們大為驚喜,"逼著"科洛迪繼續往下寫,由雜誌社一篇一篇地連載。科洛迪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些故事會這樣受歡迎,隻得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繼續寫下去。

當《木偶奇遇記》寫到第15章的時候,科洛迪實在不想再往下寫了。他設計了一個情節:一個滿肚子壞水的狐狸和一隻壞貓害死了皮諾喬,這樣寫這個故事就可以結束了。然而,小讀者們已經喜歡上這個有許多壞毛病的小木偶了,他們紛紛給雜誌社寫信,要求作者繼續往下寫。科洛迪無奈,隻好應讀者的要求,非常認真的構思新的故事情節,一直寫到第36章,把皮諾喬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才結束。

1883年,《木偶奇遇記》的單行本在意大利出版了,並且很快就轟動了世界,皮諾喬也走出意大利,成為許多國家的孩子都喜歡的藝術形象。現在,《木偶奇遇記》在世界上有80多種語言的譯本,還先後8次被拍成電影,給全世界無數的小讀者帶來了歡樂。

《木偶奇遇記》給了我們什麼

說謊話鼻子會長長

"別說謊話哦,不然你就會長出皮諾喬的長鼻子啦!"--這句話經常被人們用來警告孩子:不要撒謊。

小木偶皮諾喬有一個愛撒謊的壞毛病,每當他撒謊時,鼻子就會變長。如果他一直就這樣撒謊的話,鼻子就這樣毫無止盡地長下去。

"你這4個金幣,現在擱哪兒啦?"仙女問皮諾喬。

"丟了!"小木偶回答說。其實他是在撒謊,金幣就在他的口袋裏。皮諾喬的鼻子立刻長長了兩寸。

仙女看著皮諾喬笑道:"我的孩子,謊話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因為說了謊話有兩種變化:一種是腿變短,一種是鼻子變長。你的鼻子正在變長。"

皮諾喬羞得無地自容,想溜出房間,可是那個鼻子已經長得出不去了。

皮諾喬說了謊,仙女怎麼辦呢?她有沒有立即讓他受到處罰呢?聰明的仙女可沒有像我們有的父母那樣舉起拳頭、巴掌哦!為了幫助他改變撒謊的毛病,仙女任他獨自哭泣了整整半個鍾頭,因為她知道"說謊是小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她要小木偶自己反思!

當皮諾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仙女才拍了拍手掌,請啄木鳥來狠啄那長出的長長的鼻子。幾分鍾的工夫,皮諾喬的鼻子就恢複了原樣。

不要讓自己失望

童年,誰沒有在童年犯過錯誤,說謊可不是個小錯,可能兒童說謊的事都很小,在大人眼裏根本算不上什麼,因此,大人們總會說:"孩子還小呢,長大了就好了。"然而,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談到自己從哪裏學到的東西最重要時,他說:"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會了要誠實守信,不能講假話,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做錯事要表示歉意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質,和做人的底線。"

微軟前全球副總裁李開複在回憶童年的時候說:"我永遠記得小時候犯的最大的錯誤,一次,我偷了父親的錢去買玩具。當時父親發現了,他沒有把我毒打一頓,而是多次開導我,讓我自己認識錯誤,能夠控製自己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當時,父親的一句話令我終身難忘--希望你不要讓自己再失望。"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