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幸福(四)(1 / 3)

(播放錄像,附旁白文字:1937年底,法西斯主義的陰雲籠罩歐洲。德、意、日三個軸心國結成政治同盟,隨後在亞洲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無辜的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被集體掃射、刀劈、火燒、活埋,恐怖的噩耗很快傳遍世界。據一位曆史學家估算,這場屠殺的受難者,他們流的血總重達1200噸,他們的屍體可裝滿2500個火車車皮。“這世界就要成為一個屠宰場了,屠宰的中心就在中國!”說這話的人是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諾爾曼·白求恩,他是在20世紀人類最黑暗的時刻來到東方的。在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日子裏,他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師:(出示句式,請學生填空。在( )的時候,白求恩不遠萬裏來到了中國。)

生:他是在20世紀人類最黑暗的時候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的。

生: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候,白求恩來到了我們身邊。

師:如果把“困難”換成“苦難”或者“飽受磨難”就更準確了。

生:在恐怖的陰雲籠罩著整個亞洲的時候,白求恩來到了中國。

生:在我們中華民族麵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白求恩不遠萬裏來到了中國。

師:是呀,在我們的民族麵臨著被恣意屠戮,我們的土地被恣意踐踏的時候,白求恩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他很自然地就成為我們中的一員。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就記敘了他在中國的戰場上為戰士們做手術的情形。剛才我們說,白求恩是個醫生,他也是個戰士。如果說他是個醫生,他是個怎樣的醫生呢?如果說他是個戰士,他又是個怎樣的戰士呢?請你們默讀課文,到文中去尋找答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下來。

(生默讀課文,自學標畫、批注,約6分鍾)

師:誰願意把自己的思考、體會,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覺得白求恩是一個盡職盡責的醫生。我是從“他已經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眼睛布滿了血絲”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搶救戰士們的生命,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眼睛裏布滿了血絲。

師:也就是說,從他的勞累中你讀懂了他的盡職。(板書:盡職)

生:我覺得白求恩是個勇敢的戰士。課文中說“黑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白求恩十分鎮定地站在手術台旁。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從傷員的腹腔裏敏捷地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裏”。情況那麼緊急,但是白求恩還在鎮定地做手術,就說明他非常勇敢。(教師板書:勇敢)

師:我聽出來你在強調“鎮定”這個詞。“鎮定”是什麼意思呢?

生:冷靜。

生:鎮靜、堅定。

生:臨危不亂。

生:遇到緊急情況不慌張。

師:你們說得都對!那麼請我們認真地想一想:白求恩是憑借著什麼如此鎮定呢?

生:憑借他的醫術高超。

師:你從哪裏找到的依據?

生:課文中說“敏捷地把彈片扔在盤子裏”,這就說明他做手術熟練。

師:(板書:醫術高超)你很會發現,也很會表達。

生:我覺得他還憑借著他對工作的負責如此鎮定。

師:(板書:負責)請你說說看。

生:環境那麼險惡,他都鎮定地做手術,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醫生,而醫生必須要救死扶傷。

師: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但是白求恩完全可以待在後方的醫院裏救治傷員啊。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白求恩來到中國後做了一個調查,他發現戰士們的死亡率太高,往往不是因為傷勢過於嚴重,而是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傷員從站場上抬下來,再抬到後方醫院往往要經過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的時間,很多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於是白求恩決定,一定要把醫院建在前線,這樣戰士們就能得到及時的救治。說到這裏,你們再想想看,白求恩的鎮定還源自於什麼呢?

生:源自於對戰士的愛。

師:那是對生命的敬重。(板書:愛)

師:一個“鎮定”讓我們讀懂了這麼多,請你們再來讀這段話,我相信你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請同學們繼續彙報。

生:我覺得白求恩既是個勇敢的醫生,又是個勇敢的戰士。我是從課文的第三段讀懂的。“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同意撤走部分傷員。至於我個人,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不能離開。’”白求恩覺得他無論生死都要和戰士們在一起。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除了這兩句話,白求恩在沉思過後還說了什麼?

生:(讀課文)謝謝師長的關心。可是,手術台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麼能離開手術台呢?部長同誌,請你轉告師長,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

師:白求恩是在部長懇求他離開時,沉思過後說這番話的。那麼,誰來講一講,什麼叫“沉思”?

生:就是“想”。

師:“思”是“想”的意思,怎樣的想才叫“沉思”呢?

生:靜靜地想。

生:默默地想。

師:白求恩到底在想什麼呢?

生:他可能在想,如果我留在這裏,的確很危險,可能會失去生命,但是我走了,戰士們怎麼辦?

生:他可能在想,手術台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就不能離開我的陣地。

師:那個時候,戰士們在發起衝鋒的時候常常會喊著這樣的口號——同誌們,衝啊,白求恩大夫就在我們身邊!你說,白求恩聽到這些,他還會想些什麼呢?

生:他會想:“我是戰士們的精神支柱,如果我離開了,戰士們的精神也就垮了。”

師:白求恩想到的是勝利的希望啊。同學們,請你們再來讀這一段話。(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出示圖片)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照片就真實地記錄了白求恩在齊會戰鬥中在那個破敗的小廟裏為戰士們做手術的情形,讀到的是白求恩在日記中寫過的一段話,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讀。

生:(齊讀) “優秀的外科醫生隻能在戰地培養!如果為了安全,待在加拿大是最安全的,我也不需要別人來保護我的安全。我是來參加戰鬥的。如果我被炮彈擊中或者掉下懸崖,不需要任何人為我負責。作為一名外科大夫來說,我的崗位是前線,而且是最前線,誰阻止我,誰就是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