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幸福(十二)(1 / 3)

尋隱者不遇

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師: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現在可以提問。

生:“尋”是什麼意思?

師:誰能夠解答他這個問題?

生:“尋”是尋找的意思。

生:我覺得他要尋的隱者是一個人,不是一件東西,所以不應該用尋找,應該用尋訪。

師:你真會思考和比較,一個“訪”字就顯示出了作者對隱者的——

生:禮貌。

生:尊敬。

師:那麼,什麼樣的人叫隱者呢?你們快看看書下的注解。

生:就是隱居在山林裏的人。

師:這樣的人往往有一顆淡泊的心,有一份寧靜的情感。

生:老師,我不懂什麼叫“不遇”?

師:“不遇”就是沒有遇見。誰能把這個題目完整地講給大家聽?

生:賈島去尋訪一個山中的隱者,但是沒有遇到。

師:“但是”這個詞用得很好,表示意思的轉折,本來想訪問人家,結果沒有遇到。還有不懂的地方嗎?(生搖頭)誰能把這首詩的大致意思講給同學們聽啊?

生:賈島到山裏去尋訪一個隱者,可是隻見到了隱者的徒弟,一個小童子。小童子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裏,但是雲彩太多了,不知道他到底在什麼地方。

師:謝謝這位同學清楚的表達。可是我有一個問題:詩中沒有說這個小童子是隱者的徒弟啊?你為什麼這麼講?

生:“言師采藥去”裏麵的“師”應該是師傅的意思,所以我覺得小童子就應該是隱者的徒弟。

師:能夠從文字中找到自己這樣說的依據,你很了不起。

師:剛才這位同學理解“雲深”就是說雲彩太多了,你們完全同意嗎?

生:我覺得主要是說雲彩太濃了,太厚了,當然也很多,所以看不見師傅到底在什麼地方。(眾笑)

師:這樣一說就更準確了。接下來請每一位同學都試著說說這首詩的意思。(生自由說)

第二板塊:提問題,想畫麵

師:說到這裏,好像這首古詩我們已經讀懂了,其實還遠遠不夠。不信,你們看第一句,老師就還有好幾個問題要問呢?(出示PPT)

賈島在什麼樣的鬆樹下麵?怎麼樣地問一個什麼樣的童子呢?

請你來想象並描述一下。

生:賈島在一棵古老蒼翠的鬆樹下麵,遇到了一個正在閉目養神的小童子,於是他給小童子深施一禮,問道:“小童子,你的師傅到哪兒去了?”

師:你們聽,他多會想象,多會表達!“古老蒼翠”說出了鬆樹的特點,“閉目養神”點出了小童子的神態,“深施一禮”則表現出了賈島的動作,多好啊!就這樣沿著問題來想象和表達,誰的腦海裏還有不一樣的畫麵?

生:賈島在一棵高大茂盛的鬆樹下麵,彬彬有禮地問一個頭紮著發髻的胖乎乎的小男孩兒:“請問,你的師傅到哪兒去了?”

師:你怎麼知道這個小男孩紮著發髻呢?

生:書上插圖裏畫著哩!(眾笑)再說,我從古裝電視劇裏看到的小男孩就是這個樣子的。

師:看來,看書上的插圖,看電視劇,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語文。

師:接下來,請你自己針對後麵幾句詩來提問,看看你還能問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生:小童子是怎樣回答的?

生:山什麼樣?

生:山中都有什麼?

生:隱者什麼樣?

生:隱者怎樣采藥?

生:采些什麼藥?

師:下麵就請大家選擇你們提出的一兩個問題靜靜地思考、想象,兩分鍾後我們來彙報,看誰想象的合理,描述的清晰。(學生靜靜地思考兩分鍾,指名彙報)

師:按照詩文的順序,誰先來說說,小童子是怎麼回答賈島的提問的呢?

生:小童子急忙還一個禮說:“我師父到山中采藥去了。”(邊說邊做動作)

師:這個小童子真有禮貌!

生:小童子仰著頭,指著遠處的山說:“我師傅到那座山上采藥去了。”

師:這裏山挨山,山連山,簡直分不清是哪一座,不過,師傅就在這裏采藥,隻是雲霧彌漫,找尋不到蹤跡啊!那麼,師傅什麼樣?怎樣采藥?在什麼樣的山中采藥呢?

生:師傅長著白眉毛,留著白胡子,眉開眼笑,唱著山歌走在山路上。

師:好一個仙風道骨的師傅啊!這簡直是神話傳說中的老仙翁啊!

生:師傅非常和藹,身穿長袍,腳踏草鞋,肩背藥筐,手舉藥鏟去采藥。

師:這位同學前幾個用詞非常精當,穿、踏、背,我很欣賞。後麵的“手舉藥鏟”我覺得改為“手持藥鏟”會更好,你說呢?(生點頭表示讚同)

生:師傅是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他一會兒蹲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挖出人參,一會兒爬上峭壁去采靈芝。

師:這山裏的好東西可真是不少,又是人參又是靈芝的。(眾笑)當然,這也說明我們同學知識非常豐富,知道這都是些名貴的藥材,能治病。你剛才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這位老人——鶴發童顏。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生:就是頭發白了,但是臉色很紅潤。

師:是啊,就是形容老人的氣色特別好。

師:師傅要是采藥時累了該怎麼辦呢?

生:師傅采藥累了就躺在大青石上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