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入流》給我們的啟示
周其倫.刊《中篇小說選刊》2011.3期
在《中篇小說選刊》今年增刊第一期和《小說月報》增刊第二期上隆重推出的江蘇新銳作家餘一鳴的新作《入流》,是一篇直麵現時之佳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目前在長江上采沙、運沙的大批民工的勞作場麵和生活處境以及在他們之間的那種波詭雲譎的矛盾糾葛、愛恨情仇,有很豐富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篇篇幅比較長的中篇,幾家刊物都用了許多的版麵讓其鋪排,可謂是關愛有加。閱讀該作品,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品中描述的那種沸騰、熱烈、充滿朝氣的江上生活,認識了一大批生於長江,長於長江並且至今仍然打拚在長江上的人物形象。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也是生長、而且至今還住在長江邊的,和作者遙相呼應的是我在長江的上遊重慶,他在長江即將入海的江蘇,幾乎就是“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了。因為過去新聞采訪的關係我曾經數次去過作品中所展示的地段和江麵。在我這個匆匆過客麵前,萬裏長江經過幾千公裏左衝右突的奔流,在這一段似乎已經變得很安分了,這裏江麵寬闊水流平穩,汽笛長鳴,百舸爭流,一派繁忙、壯觀、火熱的景象。是作家餘一鳴給我們撩開了長江平緩東去的麵紗,作品告訴我們:在這表麵平靜的江水下麵時常會有暗流湧動和旋渦密布,展示了運沙船上民工如火如荼的打拚生活和真實景象。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速度和規模的提升,建築工地比比皆是,自然加大了對河沙的需求量,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讓難以計數的民工尤其是農村出來的民工在這裏尋找到更多掙錢的機會。但是,既然這裏是“江湖”就有了許多“江湖”的規矩,於是乎故事就是這樣變得精彩了,人物形象也豐滿起來。
從農村出來的陳拴錢膽子是很大的,他在幾乎在沒有圖紙沒有任何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就敢憑著土法上馬造出了可以行走於長江上的千噸巨輪,而且他的膽大妄為居然還有不少的效仿者。當然匆忙中造船的他並不甘於寂寞,忙裏偷閑地把給他造船的陶師傅的女兒“大大”搞到床上了,也許是他真的太忙了,忙得都來不及仔細辨認,又稀裏糊塗地和“大大”的胞妹“小小”野合於一眼望不到頭的江堤上,使這個本來就精彩的故事更加增強了它的藝術張力;陳拴錢在長江上掙到大錢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的鄉親都要去投奔他,要到長江上去討生活。別人他是可以不帶的,但他的自家兄弟陳三寶那是不能不帶的,於是他就把三寶帶到船上和他一起在長江上打拚。他始料未及的是,從小在他屁股後麵亦步亦趨的三寶到了江上比他的膽子還大,而且心也比他高,這又為故事增添了不少的懸念;不期然間,陳拴錢意外地在橫渡長江時救了挖沙船上的老大“白臉”,白臉對膽大卻心思縝密的他格外關照,當然也加上陳拴錢的過硬技術和重情重誼,白臉很自然地就把陳拴錢扶上了“船老大”的位置;陳拴錢在長江上把場麵上的生意是做得順風順水,但是在對待女人問題上似乎永遠都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和“大大”、“小小”的三角戀情因為“大大”突遇車禍自然離場而變得一目了然,本來以為他應該會順理成章地娶“小小”為妻,但是他始終忘不掉“大大”,最後隻好娶了他造船時還在做鋼板生意的月香。“小小”無奈地嫁給了陳三寶,作者在情感線上埋下的這一伏筆也讓後來故事的脈絡走向呈現出合理的格局;再來說“白臉”,要把他拿來和陳拴錢相比幾乎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他專橫果斷、識人重義,始終主宰並且身體力行著“江湖”上的諸多規矩,他看好陳拴錢卻鄙視陳的親兄弟陳三寶不能不說他有著一雙火眼金睛。他可以黑白兩道通吃,在長江上呼風喚雨。但是他的言行卻得不到兒子“小白臉”的敬重和理解,兒子棄他而去在一個非常偏僻的鄉下小學任教。不知道是不是血緣的關係,當“小白臉”看到那些渴望知識,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無助的眼神時,毅然地想幫助他們。他為了幫助這些窮苦的孩子,付出的卻是用“劫財”的違法手段來獲取金錢。他是希望用自己一個人“下地獄”的行動來托起山裏孩子們明天的希望。“小白臉”的舉動有些讀者也許不理解,甚至會感歎唏噓,但是卻為這個好看的故事增加了一抹些微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