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如何達到快樂成交的最高境界(1 / 3)

配合成交

五年前的一天,我在深圳的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一個中年婦女。她穿著很普通,懷裏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孩兒,正從垃圾桶裏摳米飯喂小孩兒。看到這個場景,我毫不猶豫地從口袋裏掏出五塊錢遞給她,讓她給孩子買點兒吃的,不要吃這些從垃圾堆裏撿來的食物。她沒客氣,直接一收。結果我沒走出十步,回頭一看,她還在那裏摳米飯,沒去買東西。這大大挫傷了我的正義感。我走上去讓她把錢給我,我去幫小孩兒買吃的。她看我不依不饒,就抱著小孩兒走掉了。過了一個禮拜,我無意中看到《南方都市報》報道:摳米飯給小孩兒吃的乞丐群,他們的收入比普通乞丐要高上很多,每天的收入可以達到400~500元,一個月可以達到1萬多元,1年可以賺到10萬元以上。在外當一年乞丐,回家可以蓋一幢洋樓。

他們為什麼比其他乞丐收入高那麼多?我們來做一個分析。假如有一個中年婦女懷抱著一個小孩兒哀求:“大哥,可憐可憐吧。”你給不給?不給。因為她的說服力不強。假如她懷抱著一個小孩兒蹲在路邊,麵前的地上鋪了一張紙,紙上寫的大體意思是:家破人亡,希望給點錢。你給不給?不給。她的說服力還是不強。假如她懷抱一個孩子,從垃圾桶摳飯放在自己嘴裏,讓你施舍點兒錢。你給不給?不給。妙就妙在這位中年婦女摳飯放在小孩兒嘴裏。大人有手有腳,他的境遇不足以讓你可憐,而剛滿周歲的孩童卻能引起別人的憐憫。人們把錢施舍給一個年幼的孩童,會有種做好事的滿足感。導購從某種程度上和乞丐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首先要吸引顧客、打動顧客,這樣才能刺激顧客的購買欲。

銷售其實就是一個局,又或者說銷售其實就是在演一場戲。找一個很好的位置,搭個台子,用最好的燈光、最好的道具,然後就看演員(導購)怎麼把戲演好。經理和導購就是導演和演員,路過的顧客就是觀眾。這個戲演得好,顧客就會被吸引進去,並願意掏腰包;演得不好,就不會有成效。

演戲有主配角之分,雖說主角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但主配角的配合也很重要。做銷售也一樣,需要主配角的配合才能把銷售做好,才能把顧客引入這個局。

迎賓和導購之間的配合成交

配合成交從迎賓做起。以前我做門店經理的時候,有一次巡場到某個我服務的品牌專櫃,看見幾個導購無所事事地閑聊。我問生意怎麼樣,她們抱怨說:“王老師,這個月很差啊!”我問:“為什麼?”她們統一的回答是“沒有人”。“那麼,人都跑哪裏去了?別的品牌為什麼賣得那麼好?”我又問。她們的回答是:別的品牌位置好、是大品牌、有活動、貨品設計得好……其實這一切都不是理由,隻要做好迎賓與導購之間的配合,一切都會好轉。

不要表現出懶散的一麵

無論生意多麼清淡,迎賓和導購都不可以表現出懶散的一麵。顧客路過你的店麵時,剛想進去,結果發現你們無所事事:有聊天的、有摳指頭的、有脫鞋晾腳的……顧客能信任你的產品嗎?導購代表的是整個品牌的形象。既然顧客不信任你,就隻有到別家店去了。

顧客的離去會導致店裏的人更少,店裏的人更少,導購就更是聊天、發呆、無所事事,生意就陷入惡性循環。直到有一天,商場找到專櫃說,這廳你們要讓一讓了,別的品牌已經把這廳承包下來了。你們專櫃隻好搬到中島的位置,中島的日子更加難過。又有一天,商場找到專櫃說,這個位置有品牌看中了,你們的業績太差,要清場了。櫃台被清場了,你也就該離場了。

迎賓的站姿和語言

迎賓代表的是門麵,是品牌形象,其儀容儀表、服務水準將給顧客留下第一印象。這對顧客的購買行為將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要想做到快樂成交,迎賓是第一步。迎賓也不隻是“歡迎光臨”這麼簡單,迎賓有專門的站姿和語言。

迎賓有兩種站姿可供選擇:

八字步

身體直立,雙腳八字分開;

兩手自然交叉,放在腹前;

麵帶微笑;

迎賓語吐字清晰,脫口而出。

丁字步

身體直立,雙腳丁字分開;

兩手自然交叉,放在腹前;

麵帶微笑;

迎賓語吐字清晰,脫口而出。

接下來就是迎賓的語言了。在講迎賓語時,迎賓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呢?

案例

有一次我去一個賣場。不愧是國際品牌,我進門的時候迎賓小姐非常熱情,“歡迎光臨,請隨便看看。”我掃了一眼沒有看中的,就邁出這家店,聽到她們熱情地說:“請慢走。”可惜我至今也不知道那是個什麼牌子。

現在國際品牌很多,顧客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牌子,所以在迎賓的時候就應該自報家門,比如:“您好,歡迎光臨香奈兒,請隨便看看。”

導購服務

迎賓服務做好了,接下來就是導購了。導購拿出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翼翼,要表現出自己很在乎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