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從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高度深刻反思我國建國以來的曆史,尤其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那一段曆史。指出:“社會生產力不發達,國家的實力得不到加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們國家的安全就沒有可靠的保障”。“調動人民積極性的最中心的環節,還是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產力發展了,人民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就增強了,社會主義製度就鞏固了。”這是從正麵來總結曆史的經驗的。從反麵來說,鄧小平認為,“貧窮絕不是社會主義”。他還告誡說,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四人幫’叫嚷要搞‘窮社會主義’‘窮共產主義’……簡直是荒謬之極”。正是因為有了對建國以來的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維護和建設的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有了對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理論的重新認識,才會有階級鬥爭路線的結束、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才會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路線的提出和實施,才會有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台階式發展。
3.鄧小平將黨、國家、政府和社會主義四者的合法性連在一起進行論述,認為他們四者的合法性是統一的,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
曆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中國隻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在這裏鄧小平講的是社會主義的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了二十二年仗建立起來的,建國後又進行了三年抗美援朝的戰爭。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可能取得勝利。這樣一個國家隨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了二十二年仗才建立起來的,是在被封鎖、製裁、孤立中成長起來的。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特別是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實力增強了,中國是垮不了的,而且還要更加發展起來。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時代的要求。”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合法性。而“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則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合法性、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和社會主義的合法性連在一起進行論述。鄧小平的這些認識為“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奠定了基礎,保證了我國在四個現代化建設、改革和開放中的正確方向。
4.鄧小平將共產黨執政合法性與意識形態聯係起來,特別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著力從意識形態方麵打造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為精神文明建設,進而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思想領域陣地,精神世界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必然會去占領。其實,鄧小平同誌十分諳熟這一道理。針對1987年以來我國出現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自由化思潮”,1989年鄧小平在總結改革開放十多年以來的經驗教訓時,指出:“十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麵,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我對外國人講,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裏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而“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麼能建設社會主義?”“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這些認識為鄧小平提出“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奠定了基礎。
總之,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鄧小平論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理論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的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理論為我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指明了方向,為黨轉變執政方式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積累了經驗,為進一步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政府合法性的建設與維護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