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方式特別是執政方式是關係到執政黨能否在現行國家製度下實現有效領導和有效執政的重要問題,也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領導方式,指的是黨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對國家和社會實施領導的體製、機製、途徑、手段和方法;黨的執政方式,則是政黨掌握國家政權、實現執政目標的體製、機製、途徑、手段和方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認真總結了建國以來的經驗教訓,開始探討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轉變問題。鄧小平多次指出要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執政方式問題繼續進行深刻思考和認真研究。在不斷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過程中,黨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中共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五是重視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製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製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本領。新中國成立前夕,有人散布“共產黨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論調,懷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鑒於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澤東強調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同時又提出了“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掌握搞建設的本領。毛澤東提出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問題,主要是從作風和本領兩方麵講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明確把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問題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緊密聯係起來,並著重要求從領導製度和工作機製上解決問題。進入新世紀,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放到當代國際環境、國內任務及時代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和戰略全局中來考察,使全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化。江澤民同誌指出,我們的事業最終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因此黨必須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為此,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專門作出了《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決定》。
(三)
中共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一。江澤民同誌強調,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在執政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那麼,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進程中,應該如何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把社會主義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呢?
首先,要科學認識和正確解決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係問題。
深入學習江澤民同誌七一講話和5·31講話,特別是中共十六大報告,人們不難發現,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領導政治體製改革的實踐中,不斷強調要通過規範黨政關係,來達到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一,並且形成了一些極富創造性的構想。
這個構想總的特點是黨委在處理與國家權力係統的關係時,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者,執政本質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統一,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上表現為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係問題。
這種領導,不是直接指揮甚至包辦,而是著眼於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大事;同時,支持各方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第三,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職能要分開,要規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及人民團體的關係。黨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誌,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並對他們進行監督;要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要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法定職能。對於黨領導下的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黨委也要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更好地成為黨聯係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第四,黨委通過領導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中的黨組和黨員,在同級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委不是直接地對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發號施令,而是通過這些機構中的黨組發揮作用,既保證黨對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保證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又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防止出現“以黨代政”、“以言代法”的現象。第五,堅持民主集中製,擴大黨內民主。保證黨委對同級組織中黨組領導的正確性,正確地處理黨委與同級組織中黨組關係的關鍵是: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在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關係的同時,擴大黨內民主。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同時又是推動人民民主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改進黨的執政方式的重要前提。隻有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切實擴大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健全黨內監督機製,才能防止由高度集權而導致個人專斷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