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淺談鄧小平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思想(8)(1 / 3)

長期以來,根據沿海防禦的戰略要求,在海軍建設上,主要建設和發展一支以保衛沿海為主的、以中小型艦艇為主的輕型海上作戰力量。盡管人民海軍數量規模位居世界第三,但從大中型作戰平台、中遠程作戰能力以及質量效能上看,與超級大國和發達國家的海軍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的提出,對當時海軍現代化建設特別是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實行近海防禦作戰,海軍的武器裝備必須由過去的中小型作戰艦艇為主發展到大中型作戰艦艇,海軍航空兵由近距離作戰為主發展到中遠距離作戰為主。海軍作戰能力必須由以沿海的近戰為主發展到近海的中遠作戰為主。可以說,近海防禦作戰的要求,牽動著整個海軍建設的決斷和方方麵麵,深刻地影響著海軍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鄧小平在提出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的同時,對海軍建設中如何貫徹這個根本方針做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從宏觀進行了正確的指導。鄧小平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一是在海軍建設的規模上,提出“精幹”的要求,強調海軍建設要“講質量,講真正的戰鬥力,搞少而精的”。所謂精幹,就是指規模要適當,結構要合理,裝備要精良,人員素質要高。特別是當時海軍兵力的建設規模要縮小,要少而精,不要光追求噸位,寧可噸位小,也不能盲目發展。要搞先進的武器裝備,指揮機構要精幹。上述要求對海軍建設由數量規模型轉變到質量效能型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海軍建設的效能上,提出了“頂用”的要求,強調海軍要頂用,要真正是現代化的東西。不頂用的堅決不搞,不合格的裝備堅決不要。具有現代化和頂用能力的海軍,才是強大的海軍。真正的頂用,主要體現在具備現代海上戰鬥需要的各種能力上,即快速反應能力,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對近海重要海域及海峽通道的控製能力、相對獨立的海上戰役作戰能力,有限有效的海上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等。三是海軍建設的籌劃上,提出了“配套”的要求。他多次強調,哪種艦艇在造多少,要考慮戰役戰術配套,如不配套搞出來也沒有用。海軍建設要配套的思想,就是海軍建設均衡發展的思想,就是要統籌安排、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思想。

這些思想,要求海軍建設根據近海防禦的要求,必須堅持配套發展,使海軍各個兵種、艦種、機種、各種武器、各個部門都處於最佳的組合協調狀態,保證形成具有現代近海作戰的整體實力。

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的提出,適應了新時期海洋鬥爭的需要,擴大了我國海上防禦的縱深,為人民海軍有效地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保護我國的海洋資源,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為新時期人民海軍建設和運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進一步地指明了人民海軍新時期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前進方向,確立了新時期海軍建設和戰略運用的根本指導原則。

(作者單位:海軍指揮學院)

略論鄧小平關於軍隊院校建設指導思想

張紅生千方百計、花大力氣建設軍隊院校,把辦好院校作為軍隊建設的戰略重點,這是鄧小平對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的卓越貢獻。鄧小平指出:“為了提高幹部的指揮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們的知識,要好好辦學校,包括各總部、各軍兵種、各級的學校,都要辦好。”“把更多的幹部放到學校去訓練。”“寧肯少幾個兵,少幾個機關人員,也要把學校辦好,讓多一點人進學校。”1981年底他在聽取總政治部負責人彙報工作時進一步指出: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位置,教育訓練就包括院校。

對於如何辦好院校,鄧小平的指導思想明確而又具體,主要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麵。

一、要把軍隊院校辦成選拔幹部的基地。鄧小平認為:做任何事情,人是決定因素,沒有大批的人才,我們的事業就不能成功。

我軍的幹部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骨幹,提高幹部的素質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關鍵。而在和平時期,規範係統的院校教育則是培養、選拔幹部的主要途徑,對於提高幹部的素質有著其他途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鄧小平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訓練幹部,選拔幹部,推薦幹部。用形象化的語言說,就是各級學校的本身要起到集體政治部的作用,或者說起到集體幹部部的作用。第二,認真學習現代化戰爭知識,學習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不但高級幹部要學,連排幹部也要學,都要懂得現代化戰爭。”“第三,恢複我們軍隊的傳統作風。概括地說,這種作風就是艱苦奮鬥的作風,實事求是的作風,群眾路線的作風。要在學校裏培養這種作風,並把它帶到部隊,發揚光大。”鄧小平指出,通過學校推薦的幹部,一是要有現代化戰爭的軍事知識和指揮管理能力,二是要有好的思想作風。

對於在學校學習得好的,指揮、管理能力比較強的,現代化戰爭知識學得比較好的,而且思想作風又好的幹部,學校可以推薦,營的幹部可以提拔到團,團的幹部可以提拔到師。在部隊搞兩年,再把這批優秀的師幹部、團幹部“回爐”一年,調回來再學習,主要是加深現代化戰爭知識,然後把好的師的幹部提拔到軍,好的團的幹部提拔到師。為保證幹部水平、能力的提高,鄧小平提出要把軍官進院校培訓製度化,“要從製度上考慮,從排長起,各級軍官都必須經過軍官學校的訓練。”排連幹部要初級軍官學校畢業,一般的當排長,好的當連長。營團幹部要經過中級軍官學校培訓,可從排長、連長裏選好的來學,經過一定時間學習才去當營長、團長。軍和師的領導幹部也要經過高級軍官學校培訓才能當。“這個要製度化”。據此,中央軍委決定:未經院校培養不能提拔為軍官,未經與相應等級院校培訓不能進相應的領導班子,即使因作戰需要直接提拔的軍官也要在參戰後送入相應院校培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