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半年來,他已向頤和園中的西太後送去過無數次密信了。他收集和捏造了各種證據,說明皇上正在勾結康有為等維新黨人和歐美各國洋人,妄圖危害太後。使他不安的是,慈禧太後對他的忠心雖然一再表示賞識,寵信有加;但是太後對皇上的許多維新之舉,卻並未予以製止。這使他很擔心。特別是最近日本前首相伊藤侯爵的來訪和袁世凱被召進京陛見這兩件事,更令他感到疑神疑鬼,膽戰心驚。清朝末年的大臣們都是很怕洋人的。甲午戰後,清廷的王公大臣對日本更是畏之如虎。這次伊藤來訪,使榮祿感到了極大的危機。他感到,如果皇上和伊藤會見後,商定密約,取得日本這樣一個強大鄰國的支持,那末,皇上和維新黨人們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而守舊黨人們也就一切都完蛋了。他知道,甲午戰後,國防力量已經瀕於崩潰狀態的中國,是無法與明治維新後日益強盛的日本相抗衡的。而且,還有個袁世凱的問題。袁世凱早年傾向維新,與康有為有來往,這是他早已十分清楚的。他覺得不久前徐仁鑄到小站,現在皇上又突然召見袁世凱,其中一定有原因。萬一袁世凱被皇上拉了過去,要袁世凱帶兵入朝,拱衛新政,作一個中國的西鄉和板垣,那問題就麻煩了。袁世凱的小站新軍雖然人數不多,但全用新法訓練,一色西式裝備,其精銳程度,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都是無法與之匹敵的。隻要袁世凱奉命入京,名正言順,誰敢阻擋?加上,這次伊藤的來華,看上去對袁世凱也是很欣賞的。伊藤的屬員森泰次郎就曾多次設法想與袁世凱接近,並在筵席上公然向袁世凱贈詩,以示籠絡。這些都是很可疑的。萬一皇上和伊藤、袁世凱等結合起來,內有康有為、譚嗣同、袁世凱等文武輔弼,外有日本帝國伊藤首相等大力支持,皇上的維新大業顯然就會成功無疑了,而自己和太後等後黨勢力也眼看就要慘遭覆滅。想到這些,真令他不寒而栗。

自從伊藤一行路過天津和袁世凱進京以後,這一向他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幾晚都沒有睡好覺。他每天都和幾個心腹幕僚王菀生、應午橋等在密室中商量。一麵派人向老佛爺告密,請老佛爺繼續監視皇上和伊藤的行動,防止皇上與伊藤單獨會見,一麵派人進京,了解皇上接見袁世凱的情況;同時,又專門拿出大宗銀子,送天津名妓賽金花陪袁世凱去北京,以收買袁世凱,獲取袁世凱的歡心。當他開始采納應午橋的計策,準備密送賽金花到袁世凱的專車包廂中去時,他的心情還是忐忐忑忑,感到沒有把握的。他覺得袁世凱是個硬漢子,過去對酒色二字尚不怎樣迷戀,這次也許不會上當,甚至還有把賽金花轟下車來的可能;傳揚出去,自己這個製軍大人的臉麵豈不就太難看了嗎?所以,他也曾幾番猶豫,總是拿不定主意。直到後來,聽人回報說,袁世凱已與賽金花同宿,一同上京去了,他那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

現在,他就更高興了。

今天午後,他到袁世凱寓中去探訪。袁世凱將他引入密室之中,把譚嗣同夜訪法華寺,策動他起兵勤王,殺榮祿,除舊黨等事,全部向他告了密,使他聽後,感到又驚又恨又喜,心窩裏就像攪翻了五味瓶一般。他驚的是康有為、譚嗣同等計謀高強,自己還未下手,他們倒先搶到前麵去了。如果袁世凱聽了他們的主意,整個大局真將不堪設想。恨的是維新黨人竟想挖他的牆腳,奪他的兵權,害他的性命,更加激起了他對新黨的仇恨。喜的是這一向的功夫到底沒有白費,終於把袁世凱拉到自己這一邊來了,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挽救了他的性命,也挽救了整個後黨和滿朝王公大臣的命運。

聽完袁世凱的告密後,他嚇得麵容失色,咬牙切齒,恨恨地道:“這些新黨,說我反對皇上,抗拒新政,竟想誅我,真是冤枉。慰庭是深知我心者,我豈是那等犯上之人?既然他們來者不善,我榮祿也不是好惹的,定要殺盡這些維新黨,方解我心頭之恨!”

那時,袁世凱也麵色蒼白,突然雙膝跪倒在地,說道:“此事與皇上無幹,都是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主使的。如因此累及皇上,我袁世凱就隻有仰藥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