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脊柱的大體形態
一、脊柱的組成
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骨、1塊尾骨,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緊密連結而成,位於軀幹背麵正中,是人體的中軸,上承顱骨,下連髖骨,中附肋骨,參與構成胸廓、腹腔及骨盆腔的後壁。脊柱中央有椎管,容納脊髓;兩側有23對椎間孔,有相應節段的脊神經通過。
二、脊柱的整體觀
(一)側麵觀
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頸曲向前凸出,其範圍自寰椎至第2胸椎;腰曲亦向前凸出,其範圍自第12胸椎至骶岬附近,凸出頂點在第3~4腰椎處;胸曲向後凸出,自第2胸椎至第12胸椎;骶曲向後凸,自骶岬至尾骨尖。以上4個彎曲的存在保證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對重心的維持和吸收震蕩起重要的作用。若出現曲度改變,表明脊柱發生病變。
頸、腰椎體的形態為前高後矮,其間的椎間盤為前厚後薄;胸椎椎體前矮後高,相應的椎間盤為前薄後厚。
頸椎棘突一般水平稍向下後,第7頸椎棘突長而水平,第1胸椎棘突長,呈水平位,胸上部棘突斜向後下,胸中、下部呈覆瓦狀,有從後方加固脊柱進一步保護胸腔內髒器的作用。第11、12胸椎棘突呈三角形,上緣傾斜,下緣水平。腰椎棘突為長方形骨板,近水平向後伸出,並且棘突間隙較大。
(二)後麵觀
後麵觀脊柱呈一直線,無側彎,各棘突形成一縱脊,腰椎椎板間隙較寬。第3腰椎橫突稍長。
三、脊柱的功能
脊柱具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脊柱具有4種運動功能:①前屈和後伸運動;②側屈運動;③旋轉運動,也可以做環轉運動;④跳躍時脊柱曲度發生增減變化而產生彈撥運動。脊柱頸腰段最靈活,也是損傷的好發部位。另外,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以保持身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