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劉氏治脊臨床常用方藥選萃(一)(3 / 3)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三十多年,療效滿意,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十二、熏洗Ⅱ號

(處方)透骨草250g,威靈仙250g,急性子250g,烏梅250g,生山楂500g,伸筋草150g,防風100g,三棱100g,骨碎補100g,紅花100g,莪術100g,白芷100g,白芥子50g,皂角50g,麻黃75g,馬錢子(製)75g。製成粗末裝袋(每袋100g)。

(功能)化瘀散結,舒筋展痹。

(主治)骨刺作痛,關節攣痛,組織硬化,腱鞘炎等症。

(用法)將藥袋放水盆內浸泡1小時,然後加熱熬開,於患處先熏後洗,再用藥袋熨患處,每次持續1小時以上,每日2~3次。每袋可用2日。

(禁忌)熏洗時避風冷,皮肉破損者勿用,此藥不宜口服。

(方解)方中透骨草為祛風濕止痹痛之要藥,威靈仙活血通經,療骨關節疼痛,麻木不仁,風濕骨痛,為君藥;合急性子、生山楂、烏梅、三棱、莪術之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臣藥;伸筋草、麻黃、防風、白芷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為佐藥;骨碎補、紅花活血通經,皂角、白芥子祛痰消,利氣散結,益以馬錢子之開通經絡,透達肢節,為使藥。上述諸藥相互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散結,舒筋展痹之功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三十餘年,療效滿意,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十三、壯腰伸筋丹

(處方)熟地75g,狗脊50g,杜仲50g,骨碎補50g,鹿銜草50g,地龍50g,桑寄生50g,獨活25g,羌活25g,製乳香25g,製沒藥25g,無名異25g,麻黃20g,桂枝20g,紅花20g,土鱉蟲20g,炙馬錢子20g,煆自然銅20g,牛膝20g,香附2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丸。

(功能)補腎壯腰,活血通經,舒筋健骨。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扭傷等。

(用法)每次1丸,日3次,白開水送下。

(禁忌)孕婦忌服。

十四、通督活絡丸

(處方)鹿角霜50g,鹿銜草50g,狗脊50g,杜仲50g,當歸50g,黃芪50g,牛膝50g,丹參50g,地龍50g,五加皮30g,骨碎補30g,三七30g,烏藥30g,天麻25g,烏蛇25g,澤瀉25g,元胡25g,沒藥25g,紅花25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丸。

(功能)通督活絡,壯腰健腎。

(主治)腰椎管狹窄症、慢性腰部勞損等症。

(用法)每次1丸,日3次,白開水送下。

(禁忌)孕婦忌服。

十五、土龍散

(處方)地龍50g,白花蛇50g,土鱉蟲25g,僵蠶25g,薟草25g,雞血藤25g,蜈蚣15條,曼陀羅花10g。共為極細末。

(功能)祛風散寒,溫經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症、神經痛等症。

(用法)每次服2.5g,日服2~3次。

十六、骨結核散

(處方)蜈蚣40條,土鱉蟲50g,全蠍50g,守宮50條,百部30g,川貝母30g,甲珠30g,乳香30g,沒藥30g,骨碎補30g,露蜂房(炒黑)30g,三七10g。共為極細末。

(功能)解毒消腫,抗癆。

(主治)骨關節結核,可長期服用至病愈。

(用法)成人服5g,日服2次,或用黃芪50g煎湯衝服。

十七、骨結核膏

(處方)露蜂房(炒黑)300g,紫荊皮(炒)200g,重樓200g,香附200g,文術200g,三棱200g,南星150g,山慈菇150g,黃藥子150g,百部150g。共為細末。

(功能)解毒消腫,散結軟堅。

(主治)骨關節結核,滑膜結核等。

(用法)煉蜜調膏敷患處,日換1次。

十八、骨癆丸

(處方)熟地250g,土鱉蟲150g,鱉甲150g,山慈菇150g,當歸50g,陳皮30g,白芥子50,肉桂50g,麻黃50g,炮薑50g,附子50g,守宮10條,甘草30g,鹿角膠(烊化)20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丸。

(功能)溫陽散寒,化瘀軟堅。

(主治)骨關節結核初中期。

(用法)每次服1~2丸,日服2~3次。

十九、骨結核丸

(處方)百部100g,熟地100g,當歸75g,鹿角膠(烊化)75g,人參30g,白術30g,甘草30g,肉桂30g,生龍骨50g,丹參50g,麥芽50g,守宮50條,陳皮3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丸。

(功能)益腎抗癆,化瘀散結。

(主治)骨關節結核。

(用法)每次服1~2丸,日服2~3次。

二十、化瘀止痛膏

(處方)香油1000g,黃丹200g,血竭(研)50g,五靈脂(研)50g,乳香(炙研)30g,沒藥(炙研)30g,紫荊皮100g,獨活50g,赤芍50g,南星50g,白芷50g,石菖蒲50g,川烏50g,草烏50g,香附50g,紅花50g,土木鱉(去殼)50g,合歡皮50g,大黃50g。

(功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證。

(用法)先將紫荊皮等13味草藥浸入香油內泡3日,慢火熬起青煙,將渣濾清,再將油熬開,徐徐放入黃丹等細藥,熬至滴水成珠,離火放冷出火毒後可用。臨用時攤白布上貼患處。

二十一、千錘膏

(處方)鬆香300g,杏仁(去皮)10個,土木鱉(去殼)10個,黃丹10g,血竭(研)10g,製乳香(研)10g,製沒藥(研)10g,銅綠(研)10g,冰片(研)3g,輕粉(研)3g,蓖麻仁(去殼)50g。

(功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散結,生肌收口。

(主治)疔瘡、瘰鬁、無名腫毒等證。

(用法)先將土木鱉、杏仁搗碎,再同蓖麻仁同搗如泥,邊搗邊加入鬆香細粉,逐漸加黃丹、血竭等細粉,搗千錘成膏。將膏製成小塊,塗上滑石粉。用時捏一小塊攤白布上貼患處。

二十二、紅油膏

(處方)香油1000g,白醋100g,當歸100g,生地100g,忍冬藤75g,甘草60g,白芷30g,紫草30g,製乳香(研)30g,製沒藥(研)30g,兒茶(研)30g,大黃30g,血竭(研)30g,輕粉(研)10g,冰片(研)5g。

(功能)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解毒止痛。

(主治)湯燙火傷,皮肉爛痛,以及諸般潰瘍,久不收口等證。

(用法)先用500g油將紫草單味浸泡1日。另500g油將當歸、生地、忍冬藤、甘草、白芷、大黃等浸泡1日後,先用油熬紫草1味,至油呈紫紅色,草枯再過濾幹淨,後將另500g油與浸泡的草藥一起熬藥枯為止,然後加藥粉,攪勻,入白醋再攪。稍涼加入冰片細粉攪勻,待涼成膏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