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劉氏治脊臨床常用方藥選萃(一)(2 / 3)

(應用情況)本方藥應用於臨床近40年,對風濕骨痛,腰肢神經痛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六、活血丸

(處方)血竭100g,紅花100g,土鱉蟲100g,三七100g,骨碎補100g,續斷75g,蘇木75g,五靈脂50g,蒲黃50g,地龍50g,赤芍50g,大黃50g,當歸50g,木香50g,乳香(製)50g,沒藥(製)50g,馬錢子(炙)25g,琥珀25g,朱砂15g,冰片5g,麝香3g。製成片劑,0.3g/片。

(功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治跌打損傷,初、中期瘀血腫脹,筋骨疼痛等證。

(用法)每次6~8片,每日3次。

(禁忌)兒童須遵醫囑,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血竭入心、肝經,專入血分,“散血滯諸痛”(《本草綱目》),紅花亦入心、肝經,善“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本草綱目》)為君藥;合土鱉蟲、三七、蘇木、五靈脂、蒲黃、赤芍以及乳香、沒藥等主血病,而且兼入氣分,其輔君藥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力益著,為臣藥;骨碎補、續斷、當歸、地龍補肝腎,益氣血,利關節,是為佐藥;木香理氣和中,大黃氣味重濁,直降下行,走而不守,血瘀能化,血滯能散,血痛可止,合馬錢子之開通經絡,透達關節,琥珀、朱砂以安神益智,冰麝之通關開竅,活血散結,皆為使藥。於是君臣佐使相互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展痹之功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50年,療效可靠,消腫止痛迅速,無不良反應。

七、接骨丹

(處方)血竭75g,黃瓜籽(炒)50g,三七50g,紅花50g,土鱉蟲50g,自然銅(煆)50g,方海50g,龍骨50g,骨碎補50g,續斷50g,補骨脂50g,陳皮50g,硼砂25g,白及25g,兒茶25g,乳香25g,沒藥25g,琥珀25g,朱砂10g,冰片5g,麝香5g。按法炮製,研粉末,水泛小丸綠豆大,或製成片劑。

(功能)破瘀生新,接骨續筋。

(主治)骨折筋傷。

(用法)每次服5~7.5g,每日3次。

(禁忌)少兒須遵醫囑,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血竭入心、肝經,專入血分,“散血滯諸痛”,黃瓜籽主骨折筋傷,為君藥;合三七、紅花、土鱉蟲、自然銅、方海(螃蟹)以活血化瘀,療筋傷骨折,為臣藥;骨碎補、續斷、補骨脂、龍骨入肝、腎經,以補骨續筋,與君臣藥相伍,其接骨續筋之力益著,是為佐藥;硼砂、兒茶、白及化瘀生津止內出血有良效,益以乳沒之通十二經分行氣血而住痛,琥珀、朱砂以安神,冰麝之通關開竅皆為使藥。於是君臣佐使諸藥相伍,共奏接骨續筋之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應用近50年,骨折愈合快,療程短,優於同類接骨藥。

八、風濕骨痛膠丸

(處方)榛蘑1500g,馬錢子(製)100g,狗骨100g,烏蛇50g,蜈蚣30條,麻黃30g,桂枝30g,地楓30g,千年健30g,乳香(炙)30g,沒藥(炙)30g,羌活30g,獨活30g,防風30g,牛膝30g,木瓜20g,杜仲20g,萆30g,甘草15g。製成蜜丸,9g/丸。

(功能)通經絡,驅風濕,散寒痹,止疼痛。

(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等症。

(用法)每次服1丸,每日2~3次。

(禁忌)兒童須遵醫囑,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榛蘑、馬錢子為君藥,取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驅風化瘀,強壯筋骨之功;合狗骨、烏蛇、蜈蚣以及麻桂、二活、地楓、千年健、防風、萆祛風濕、逐寒邪、溫經絡、強筋骨、止痹痛,為臣藥;用乳、沒以通十二經解痙鎮痛,杜仲、牛膝、木瓜、桂枝等引經藥偕諸藥直達病所也,是為佐藥;使甘草以調和諸藥,共奏奇功。

(應用情況)本方藥於20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對大量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較滿意;對部分神經痛患者亦有良效。

九、傷濕止痛丸

(處方)薏苡仁1000g,蒼術500g,防己500g,土茯苓500g,雞血藤350g,紅花350g,桃仁250g,薟草250g,澤瀉250g,山慈菇250g,黃柏250g,生石膏250g,茜草250g。研麵,水泛小丸綠豆粒大,青黛為衣。

(功能)清熱利濕,通經散結,化瘀止痛。

(主治)靜脈炎、滑膜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風濕熱以及結節性紅斑等症。

(用法)每次服5~7.5g,每日服3次。

(禁忌)兒童須遵醫囑,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之滲濕、健脾、除痹,“解筋急拘攣,不可伸屈”,為君藥;蒼術、防己、土茯苓、澤瀉為臣藥,化濕、通絡、除痹之力益著;雞血藤、桃仁、茜草、薟草養血、補血、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濕,進一步化解經絡阻遏之虞,為佐藥;山慈菇能行肢體脈絡,消堅散結,合石膏、黃柏以涼血化斑,此其妙用之處,為使藥。上述諸藥相互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滲濕通絡,散結止痛之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三十餘年,對滑膜炎、靜脈炎、風濕熱等效果甚佳,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有熱者亦有良效。

十、消腫膏

(處方)五靈脂500g,穿山甲(炮)150g,紅花100g,山梔子100g,乳香100g,沒藥100g,大黃100g,桃仁100g,合歡皮100g。研麵,煉蜂蜜調膏外用。

(功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散結。

(主治)跌打損傷,紅腫熱痛等症。

(用法)調成50%軟膏,塗布貼患處,24小時更換。

(方解)方中五靈脂行血散瘀止痛為君藥,伍臣藥穿山甲(炮)、桃仁、紅花以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力;佐乳、沒以通經鎮痛;使大黃、山梔子、合歡皮,清熱涼血解毒化瘀。上述諸藥相伍,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散結之功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應用於臨床已四十餘年,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青紫瘀斑難消,塗於損傷局部,消腫止痛迅速,療效滿意。

十一、熏洗Ⅰ號

(處方)透骨草150g,威靈仙150g,急性子100g,川椒100g,海桐皮100g,紅花100g,伸筋草50g,骨碎補50g,羌活50g,獨活50g,防風50g,生川烏50g,生草烏50g,木鱉子(去殼)25g,荊芥25g,艾葉25g,白芷25g,細辛25g,洋金花25g,大青鹽25g。製成粗末裝袋(每袋100g)。

(功能)驅風散寒,舒筋壯骨,宣痹止痛。

(主治)陳傷瘀腫難消,風寒濕痹,關節攣痛等證。

(用法)將藥袋放水盆內浸泡1小時後加熱熬開後用於患處,先熏後洗,再用藥袋熨患處。每次持續1小時以上,每日2~3次。每袋可用2日。

(禁忌)熏洗時避風冷。有破皮傷者勿用。此藥不宜口服。

(方解)方中透骨草為祛風濕止痹痛之要藥,威靈仙活血通經,療骨關節疼痛,麻木不仁,風濕骨痛,為君藥;合急性子、木鱉子以通經軟堅,川椒、細辛、二烏、二活、防風、荊芥、艾葉溫經散寒,通血脈、除痹痛、行肢節,為臣藥;海桐皮、伸筋草、白芷、洋金花驅風邪、通經絡、止疼痛,為佐藥;使大青鹽入血分,且能軟堅祛瘀,並有滲透肌膚之功,骨碎補、紅花善活血化瘀,與諸藥相伍,通暢經絡,使寒濕之邪得除,瘀遏之經絡得解,拘攣之筋脈得疏,何患而不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