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劉氏治脊臨床常用方藥選萃(一)(1 / 3)

第一節 劉氏治脊臨床經驗方

一、骨質增生丸

(處方)熟地黃300g,淫羊藿200g,鹿銜草200g,骨碎補200g,肉蓯蓉200g,雞血藤200g,萊菔子100g。製成濃縮丸(每丸2.5g)。

(功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活血止痛。

(主治)肥大性脊椎病、頸椎病、足跟痛、增生性骨關節病、大骨節病等。

(用法)每次服2丸,每日3次。

(禁忌)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以熟地黃為君,取其補腎中之陰(填充物質基礎);臣藥淫羊藿興腎中之陽(生化功能動力)以及肉蓯蓉的入腎充髓,骨碎補、鹿銜草的補骨鎮痛;再加入佐藥雞血藤配合骨碎補等諸藥,在補益肝腎、益精填髓的基礎上,進一步通暢經絡,行氣活血,不僅能增強健骨舒筋的作用,而且可收到“通則不痛”的功效;使以萊菔子之健胃消食理氣,以防補而滋膩之弊。

(藥理作用)動物實驗結果表明:①該複方及單味藥熟地和肉蓯蓉具有抑製炎性肉芽囊的增生和滲出作用;②有一定的鎮痛效應;③其抑製增生的作用,可能是由於刺激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釋放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結果。

(應用情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至70年代末治療各類骨質增生病34571例(其中包括131例地方性大骨節病患者),收到較滿意的效果。係統觀察的1181例患者,總有效率94.3%,可以證明該藥的臨床療效是很高的,並且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二、壯骨伸筋膠囊

(處方)熟地黃100g,淫羊藿83g,鹿銜草83g,骨碎補(炙)66g,肉蓯蓉66g,雞血藤66g,赤人參66g,元胡(醋製)100g,茯苓33g,葛根33g,威靈仙33g,狗骨33g,薟草33g,薑黃33g,桂枝33g,山楂33g,洋金花6.6g。製成1000粒(每粒裝0.3g)。

(功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骨質疏鬆,以及增生性(退行性)骨關節病等。

(用法)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

(禁忌)孕婦及青光眼者忌服。

(方解)本方選用熟地黃以滋腎陰、淫羊藿以興腎陽為方中之君藥。合臣藥肉蓯蓉之入腎充髓,骨碎補、鹿銜草、延胡索的補骨鎮痛,再加入雞血藤配合骨碎補等諸藥,在補腎益精、滋肝舒筋的基礎上,進一步通暢經絡,行氣活血。如此,君臣藥力集中,不僅可補腎生髓,髓充則骨健,而且可養血滋肝,肝舒則筋展,於是改善由肝腎虛損所導致的筋骨退行性變而致的頸臂痛以及腰腿痛等證。佐以威靈仙、薟草、狗骨、葛根、薑黃、桂枝等舒筋絡、止痹痛之品,通十二經以利關節也。使人參、白茯苓之補氣健脾,安神益智,目的有二:一可扶正,二可和調氣血,因“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雜病源流犀燭·跌仆閃挫源流》),雖所謂“痛無補法”,但與行散藥相結合,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促進醫病的功效。方中洋金花少量,與諸藥偕行,其解痙、止痛之力尤著。更用生山楂之健胃消食理氣,以防補而滋膩之弊,這是本方的特點所在。故本方藥對頸肩臂痛、腰膝酸軟疼痛不僅有良效,而且無不良反應,是一安全可靠,符合中醫藥理論的中藥新藥配方。

(藥理作用)經動物實驗證實,本品具有明顯的鎮痛消炎和抑製腫脹、活血化瘀的作用。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已二十多年,療效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經係統觀察的42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之頸肩臂痛、手麻痛等總顯效率為65.3%,總有效率為95.3%。

三、健骨寶膠囊

(處方)淫羊藿550g,熟地黃370g,鹿角霜277.5g,骨碎補277.5g,肉蓯蓉277.5g,敗龜版277.5g,生黃芪277.5g,生牡蠣277.5g,鹿銜草222g,雞血藤222g,全當歸222g,川杜仲222g,漢三七222g,廣陳皮222g,淮山藥222g,鹿角膠(烊化)222g,萊菔子111g。製成1000粒(裝膠囊,每粒0.5g)。

(功能)補腎健骨,益血舒筋,通絡止痛。

(主治)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骨無菌性壞死等。

(用法)每次服6~8粒,每日3次。

(禁忌)孕婦慎服。

(方解)方中淫羊藿入肝腎經,補命門、興腎陽、益精氣,以“堅筋骨”也,主腰膝酸軟無力,肢麻、痹痛,為君藥;合臣藥肉蓯蓉、鹿角霜、鹿角膠之入腎充髓、補精,養血益陽,與君藥相配伍,其強筋健骨之力益著;佐熟地黃、龜版之滋陰益腎健骨,骨碎補、鹿銜草以入腎補骨鎮痛,歸芪之補血,牡蠣、杜仲益氣斂精,蓋有形之血賴無形之氣而生,故久病或年老體衰,氣血不足,精少、力疲,骨痿筋弱者,由此將會獲得很大裨益;加入雞血藤、三七之活血補血,通經活絡住痛,以收“通則不痛”之功。淮山藥、陳皮、萊菔子理氣健脾和胃,且可拮抗本方滋補藥膩膈之弊,皆為佐使藥。以上諸藥相伍有補命門、壯腎陽、滋陰血、填精髓、通經絡、堅筋骨之功效。

(藥理作用)動物實驗結果表明:健骨寶膠囊藥,能夠明顯減輕腎虛模型動物性器官和腎上腺重量減輕程度,並有增加動物的自主活動,抑製體重下降的作用。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三十多年,療效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

四、頸痛膠丸

(處方)天麻100g,鉤藤100g,葛根100g,血竭100g,兒茶25g,當歸100g,乳香(炙)100g,沒藥(炙)100g,自然銅(煆)25g,川芎50g,白芷50g,半夏(製)50g,茯苓50g,桂枝50g,薑黃5g,砂仁50g,陳皮50g。製粉末(裝膠囊,每粒0.3g)。

(功能)活血化瘀,平肝息風,清眩鎮痛。

(主治)頸僵痛、肩臂痛、手足麻木,以及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等症。

(用法)每次服6~8粒,每日3次。

(禁忌)孕婦及婦女月經期忌服。

(方解)方中以血竭之活血化瘀,散滯血諸痛為君藥;配乳、沒、自然銅之通十二經,散結氣、通滯血、伸筋鎮痛為臣藥;天麻、鉤藤、葛根、薑黃、桂枝、白芷平肝息風、解痙、清眩暈、止頭痛、除項強、止耳鳴。歸、芎與君臣諸藥同用,不僅能補血活血,而且可行氣開鬱、止肢體麻痛,皆為佐藥;使以陳、夏、苓、砂並兒茶之化痰生津,理脾和胃,固護中州。諸藥君臣佐使相伍,共奏活血化瘀、解痙鎮痛、清眩暈、止頭痛、鎮呃逆、降項強、解肢痛之功效。

(應用情況)本方藥臨床應用近30年,療效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

五、舒筋片

(處方)馬錢子(炙)80g,川烏(製)60g,穿山龍60g,麻黃50g,桂枝50g,獨活50g,千年健50g,地楓50g,當歸50g,薑黃50g,薟草50g,絡石藤50g,蒼術50g,威靈仙50g,延胡索(醋製)50g,蜈蚣30條。製成片劑,0.3g/片。

(功能)舒筋活絡,驅風散結,解痙止痛。

(主治)治筋絡(軟組織)傷痛,風寒濕邪侵注,關節攣痛,以及神經痛等證。

(用法)每次服6~8片,每日2~3次。

(禁忌)兒童須遵醫囑,孕婦忌服。

(方解)馬錢子又名番木鱉,入肝、脾經,以其有“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且能消腫散結,化瘀定痛,為方中之君藥,合臣藥川烏、穿山龍、麻黃、桂枝、獨活、延胡索、蜈蚣以宣痹解痙住痛;配千年健、地楓、薟草、絡石藤、威靈仙、蒼術之祛風濕,通經絡,除肢痛為佐藥;當歸雖為之使,以其有補血、活血、養血之力,與上述諸藥相伍,其功甚著。故本方具有通經利節,驅風除濕,溫經化瘀,宣痹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