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逐夢遠方(2)(2 / 3)

由於土丘曾經在水底,其組成的成分上下層麵不同,上麵的較堅硬,下麵的較鬆軟。當風吹蝕它們的時候,下麵的就要比上麵的先被侵蝕掉,這是土丘為什麼多蘑菇狀的原因。久而久之,下麵被風蝕吹得越來越細,無力支撐上麵,這個土丘便會倒塌,化為茫茫沙海中的一堆沙。所以雅丹地貌最終是會消失的,雖然要經過漫長的年代。但正因如此,更顯得它彌足珍貴。

目前雅丹雖然隻開發了五個景點,但這樣的景象,看一眼便已刻骨銘心,永生不忘。我不禁感激上蒼讓我和它不期而遇,它是我此次西行的亮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是一生不能抹去的記憶。

金色的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地處河西走廊東部,山丹縣南部祁連山下,地跨甘肅和青海兩省,總麵積有三百多萬畝。自漢武帝令霍去病將盤踞在這一帶的匈奴趕出去之後,這裏就一直是飼養軍馬的國家馬場。它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的馬場。

這片土地水草豐茂,地勢平坦,是理想的天然牧場,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在此養馬。自西漢起,以蒙古馬為基礎,引進各種西域良駒,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隋唐時期設牧監,飼養軍馬多達十萬餘匹。而今軍馬總場下屬的四個馬場中隻有一場在養馬,其餘都改種青稞、油菜等農作物了。

由於風景優美,《牧馬人》、《文成公主》、《王昭君》等多部影視片都在此拍攝,使它成為影視旅遊勝地。但前往的路上,一個遊人也沒有看到,也許它太大了沒遇見,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它還是深藏在大山中的一片靜地。

去的那天正好是日食,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天空烏雲密布,天光奇異。車在原野上奔馳著,兩旁是起伏和緩的草坡,線條優美,如畫家在畫布上瀟灑地揮筆嗬成。草在風裏搖擺著,潮水似的一波波湧動著,路邊開滿了粉紅、紫和白的小花,點綴得這草原更有詩意。我們仿佛乘著風一直往前,撲入大地的懷抱,要與它融為一體。

看到第一片金色的油菜花時,忍不住驚喜地叫起來,直接衝進了花海中!油菜花本來早已司空見慣,但這樣一望無際地延伸向天邊,背景是連綿不絕的巍峨的祁連山,還是第一次看到。那一刻,深深體會到什麼叫無邊無際,鋪天蓋地!

高原油菜花比內地的要矮很多,低低地鋪滿地麵,像一大片一大片金黃的地毯,又像是上帝打翻了顏料,把大地整個塗成黃色。放眼望去,滿目燦爛的金黃,平鋪在這遼闊大地,花自身也變得廣博與大氣。天空下這些怒放的生命是如此熱烈和肆意,讓人不由生出感動與敬意。

冷風獵獵地吹來,讓人感到透骨的寒意,金波搖曳,更令人目眩神移。這裏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夏季平均氣溫隻有20℃,而此刻仿佛到了深秋,凍得人瑟瑟發抖。以前祁連山上有終年不化的冰雪覆蓋著,白雪皚皚,襯著草原上的萬頃油菜花,更是令人難忘的奇景。現在的祁連山上已經沒有積雪了,看到的隻是光禿禿的灰色大山。雖然沒有雪,它依然是美的,遠山如黛,層層疊疊。

在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放牧著一群高原犛牛,大部分是黑色的,也有些是黑白花的,中間還夾雜著些小牛,模樣稚嫩可愛。這些牛一見人就四散逃離,在遠處停下來低頭吃草,自由自在,一片寧靜祥和。在另一片草坡上,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軍馬,它們和犛牛一樣安靜地吃著草,沒有如圖片中看到的那樣萬馬奔騰。

馬場東南部有一個西大河水庫,供應著金昌、永昌和山丹地區的飲用水,由於祁連山沒有積雪了,不像圖片上那樣雪山倒映,看了有點失望。傳說漢代鸞鳥故城坐落於水庫北岸,而今隻見茫茫草原,不知其蹤。

祁連山又叫焉支山、胭脂山,得名於此山中產一種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詩話·稗史彙編》:“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紅藍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緋,取其英鮮者作胭脂。”它是中國西部名山,曾為匈奴所據,有無名氏作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令我婦女無顏色。”站在祁連山腳下,仰望著它的古老浩瀚,幽幽悲歌在心頭回蕩,和這蒼茫的大地一樣蒼涼。

有人說,今天的河西走廊如同一場洪水過後的景象,所有的曆史都被衝刷得很幹淨,消失的古城從人們的記憶中蒸發,隻有些源自於漢代的傳統仍在這片土地上延續。的確是這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覆蓋了過往,淹埋了一切,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所思的隻是生態與經濟效益。

離開馬場去張掖的路上,沿途仍是無窮無盡的油菜花,從遙遠的山腳一直鋪到麵前。車開了很久很久以後,這些一直伸向天邊的金色才漸漸消失,回複成一望無際的綠。要不是知道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裏就已經實現機械化耕作,想一想人工來種這些油菜都會感到絕望。

路不太好,有一段在修,要從草原上開一段繞過去,看似平坦的草原其實暗藏諸多陷阱,大雨滂沱中我們在草的海洋裏顛沛掙紮。遙想當年霍去病的騎兵馳騁於此,是何等恢弘的氣勢,而此刻的我們依賴著現代機器,一個小水坑都無法邁過,在這廣博無垠麵前是多麼的渺小無助。

由於時代變遷,對軍馬的需求減少,處在轉型期的馬場目前麵臨著許多困難。但我相信,有著旖旎風光與古老曆史的山丹軍馬場,一定會重振往日的輝煌。

七彩丹霞

張掖,是古絲綢之路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漢武帝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張騫、班超、法顯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唐玄奘去西天取經也經過張掖,馬可·波羅曾醉心於此,停留長達一年之久。這些曆史傳說和記載,使這塊土地顯得很神奇。

除了深厚古老的曆史,眾多的文物古跡,離市區不遠還有一處同樣神奇的丹霞地貌,由紅色沙礫岩構成,看去似雲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為丹霞。據說它形成於六百萬年前,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路上遠遠地就看見藍天下一排雄壯的赭紅色大山,在陽光下散發出鮮豔的光彩。還從來沒有見過紅色的山,這已經讓我很驚奇。進入景區,觸目皆是紅黃相間層疊的山體,大地也是赭紅色的,感覺自己來到了火星,非常震撼!

由於麵積很大,修有簡易狹窄的路,車可以開進去,還沒來到著名的幾個景區,我已經被眼前的景色所迷,停車下來爬一座彩色的山。它由紅色和白色構成,表麵布滿了幹裂的龜紋,踏上去才發現隻是一層薄薄的殼,裏麵是鬆散的沙石。

翻過山,眼前的一幕讓人懷疑自己來到了海底。彩色的山圍成一個盆狀,巨大的扇貝形的山豎起來成為背景,黃紅白三色的山丘如同海底彩色的珊瑚礁,如果這時候有魚群從身邊遊過,我一定不會覺得奇怪!地上有散落的黑色砂石,還有一條條白色的、如同水流過的痕跡。恍惚間回到了遠古洪荒的時代,這裏正是世紀洪水過後地球表麵滄桑的樣子。

看到七彩屏的時候,才發現剛才那些山隻能稱為彩色,它才配得上叫七彩。一大片陡峭的岩壁氣勢磅礴地立在那裏,身上卻是一層層五彩繽紛的顏色:紅、黃、灰、綠、白、藍……是當年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七彩山石,還是嫦娥的五彩霓裳披在了大山的身上?

行走在灰白的寸草不生的地表,好像行走在月球上。有的地方山石參差,錯落交替,懸崖峭壁如刀削斧劈,讓人膽戰心驚。有的地方又怪石嶙峋,紋理清晰,色彩斑斕,好像到了彩色的童話世界。

最有視覺衝擊力的景色是火焰山,以紅色為主,兼有藍色、黃色、白色等,而且色彩比七彩屏更加豔麗。抓起一把藍色的沙子,不能置信地看著它,感覺好詭異。走進這熊熊燃燒的土地,如墮入地獄,紅色的是烈焰,藍色和黃色的是青麵獠牙的鬼怪……當年西天取經過火焰山,就是這樣的感受吧。

火焰山旁邊有一片彩色的大地,紅黃綠色最為明顯,好似彩虹鋪在了地上。綠色平時看得多,但多半是植物的顏色,這裏的綠色卻是大地本來的顏色,青綠色的泥土,在黃和綠之間過渡,夾在一層層的紅色中,讓人忍不住揉揉眼,看是不是在做夢。

丹霞地貌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岩和泥岩組成,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遠看如大片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景色奇麗。置身其中,藍天白雲映襯著這豐富的色彩,更是美得使人暈眩。而且它還是變幻不定的,光線的不同,四季的不同,氣候的不同,都能使它呈現出不同的美來。

張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渾,集廣東丹霞懸崖峭壁的奇險和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於一體,磅礴的氣勢,壯觀的場麵,奇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都令人驚歎。真是無論用什麼語言都難以描述它的神奇,難以表達第一眼看到時的那種感受。

見識了絢麗多姿、氣勢恢弘的丹霞地貌,更讓我體會到地球是多麼神奇,大地的各種形態是多麼豐富。看慣了城市的我們對此備感新奇,但實際上,這才是地球的本來麵貌吧!

真實的幻境—一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沙漠。一般沙漠都是一馬平川,它卻是沙峰林立,有著被稱為“沙漠珠峰”的必魯圖沙峰。一般沙漠很難和水聯係起來,它卻有一百多個海子,景色絕佳。奇峰、鳴沙、湖泊、神泉號稱四絕,看了網上的圖片,立馬心生向往。

去沙漠的路上很不順,原本中午飛蘭州的班機取消,金昌到沙漠入口的路上又迷了路,在內蒙古的阿拉善右旗打轉。更糟的是車還意外偏離了公路,陷進沙裏去了。努力推車,車輪也隻是徒勞地揚起一大股黃沙。在這不見人影的荒漠,真讓人恐慌無助。

後來找到一把鐵鍬來挖沙,經過一番折騰之後,車終於回到了公路上。開啊開啊,好像開到了地老天荒,兩旁依然是長著一叢叢梭梭草的荒原,想象中一片純黃的沙漠始終不見蹤影。

普通的車是不能進沙漠的,事先已經定好範師傅的沙漠吉普,終於,我們到達入口看到了帥氣的範師傅和他白色的北京吉普。找到了他,就是找到了巴丹吉林沙漠。我們激動地奔向他,奔向心中的沙漠!

坐上吉普車,在沒有路的沙山上翻越,才發現這簡直是在坐過山車,幾乎垂直的沙牆,車也能呼嘯著衝上去!刹那間眼前隻有一片黃沙之後的藍天,我感到自己筆直地衝上了天空,接著就會重重地摔下去!然而範師傅輕鬆地換擋踩刹車,讓車轉瞬之間穩穩地停在狹窄成一線的、高高的沙山之巔。這技藝猶如一個武林高手接暗器時,出手拿捏得分毫不差。那一刻,世界靜止了,我的心跳也停止了!還沒等呼出那口憋住的氣,車就一頭栽下沙山,失重的感覺讓人以為車馬上就要一個倒栽蔥翻過去了,我們忍不住失聲尖叫,死死抓住車上的把手,受到了極大的驚嚇。

當然,車沒有翻,又開上了另一個沙山。隻見那圓弧形的沙山邊緣被風吹得向內扣過來,真不敢相信車怎麼能越過它!又是一輪衝刺和下墜,尖叫聲不絕於耳。

除了垂直地翻沙山,車還會沿著沙山傾斜地開,驚險程度也不亞於翻山。整個車傾過來,你會覺得自己隨時會被甩出車外,或是車會斜著倒過去。雜技團有一個在大圓球裏開摩托車的節目,就有點像此時此景,隻不過摩托換成吉普。難怪叫沙漠衝浪,從來沒有坐過這種開法的車,太刺激了!

大家都有點受不了,一致要求停車緩解一下。驚魂未定地踏進沙裏,仿佛從大地母親那裏得了力量,不適感很快就得到了緩解,無邊無際的黃沙讓女兒興奮不已,像個小動物般四肢著地飛快地爬走了。

看到的第一個海子是巴丹湖,旅行社的一日遊也就隻看看這個海子就完了,當深入沙漠腹地,見識了各種千姿百態的海子時,才發現這個巴丹湖其實很平淡無奇,沿途不知名的一些小海子都比它更美。有一個斜斜地半躺在沙山的小海子,有著優雅的橢圓形,圍繞著它的是由密到稀疏生長著的一蓬蓬綠色梭梭,把它像個寶石一樣的鑲嵌起來,非常的華美。還有無數小小的晶瑩的海子,被沙山包圍著,裝扮著這片廣博的沙海。

沙漠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熱,風帶來涼意,天空湛藍,白雲棉花般一朵朵飄浮在空中,伸手可及似的。天空和大地是如此遼闊,世界的色彩變得那麼的純淨,沒有一絲雜質。

一路狂奔來到塔瑪音海子,這是第一個真正美得讓人難以忘懷的海子。遠遠的黃色沙山下,一抹水邊的綠,再加一條白色的線,可能是鹽堿,然後才是藍色的倒映著白雲的湖水。各種色彩極富層次,天上的雲朵和水裏的雲朵都一樣的清晰,上下的概念混淆了,我隻覺自己直朝藍天墜去,墜入一個幻境之中。

然而它不是幻境,它竟然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是一個有樹的海子,在炎熱的午後為我們提供一片陰涼的歇息地。樹隻有兩棵,並排站著,樹下生滿了長著尖刺的草,簡直沒法下腳。在沙漠裏生存,連草都長得這般全副武裝。

鋪上一大塊毛毯,才得以坐下來午餐。躺在樹下,涼風習習,昏昏欲睡中我一會兒睜開眼看看這幻境般的景色,一會兒閉上,覺得自己在一個夢魘中,再睜開它就會消失不見。但是每次它都在那裏,一幅畫般紋絲不動。

正午過後,又是新一輪的沙漠衝浪。見識了範師傅人車合一的高超技藝,今後誰再說自己開車技術好,我一定會嗤之以鼻。而且沙海茫茫,前後左右都是一樣的沙丘,真不知他是怎麼認路的。

車停在了一麵沙山之下,我們七葷八素地爬下車,原以為隻是就地歇歇,誰知他狡黠地眨眨眼說:“爬上去,有一個驚喜在等著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