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逐夢遠方(3)(2 / 3)

沿著雨後濡濕的石頭路,來到琉森最著名的卡貝爾橋,它是一座開滿鮮花的木頭廊橋,據說是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建於1333年。橋頂繪有一百多幅古畫,其中包括記錄當年流行黑死病的畫作。它最令人難忘的是整個橋都被各色的天竺葵覆蓋,怒放的花朵與曆經歲月滄桑的木質橋身相映成趣,遠遠望去像一條繽紛的彩帶橫掛在河麵,走在橋上,就像走在一幅畫中。橋下有天鵝、野鴨在戲水,在水麵留下美麗的倒影。橋不是一條直線到對岸的,而是斜斜地伸過去,顯得很是別致。

更為獨特的是,木橋還配有一個八角形的水塔塔樓,是古代軍事用的瞭望台,還曾經作為戰時安放戰利品及珠寶之處和刑訊處。

琉森另一處不可不看的地方是石雕“垂死的獅子”,它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中,為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皇後而戰死的786名瑞士雇傭兵修建的紀念碑。據說當時其他國家的士兵都紛紛逃亡了,隻有瑞士的士兵們勇敢忠貞,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石獅雕像由丹麥雕刻家特爾巴爾森設計,刻在一麵懸崖石壁上,獅子在一個凹處斜臥著,頭部低垂,張著嘴痛苦地喘息,一根折斷的長矛插在它的肩頭,它的爪子仍按在有瑞士國徽的盾牌上,仿佛在說隻要一息尚存,絕不放棄!雄獅雖然身受重傷,瀕臨死亡,但依然高貴大氣,有著王者之雄風。

刻著雕像的石壁前麵是一池碧水,水邊開滿紅白兩色的花朵,仿佛是獻給石獅的花。隔著池水不能近觀石獅,但它刻畫精細,表情生動傳神,遠遠望去仍能感受到它深深的痛苦和悲傷,讓人深感震撼,難怪馬克·吐溫曾讚它是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獅子!

我在這座動人的石雕前佇立良久,心中深深感動,體會著它的威嚴與悲壯,感受著那種神韻,那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天空又飄起細雨,我仿佛聽見雄獅壓抑的喘息聲……

琉森是悠閑的,人們在河岸露天咖啡館閑適地坐著,悄聲低語,怕驚動了湖裏的天鵝似的。正好是周末,商店都關著門,商家們並不分秒必爭地掙錢,而是選擇從容地享受生活,享受琉森美好的寧靜。琉森湖的岸邊,是一片片典型的歐洲古典式樓房,隻有五六層高,有各種顏色,即使什麼也不做,隻是坐在河岸凝望著這些美麗的房子,也非常愜意。它是世界上最適合漫步的旅遊城市,也是最適合情侶來觀光的地方,所以也被稱為蜜月小鎮。想象攜著愛侶的手,在湖畔漫步的場景,真覺得是人間天堂。

如果說,歐洲也有桃花源的話,那麼琉森就是歐洲的世外桃源,如果套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可以這樣來形容:“閑坐琉森湖,悠然喂天鵝。”到過這裏的人們說,琉森是被時光遺忘的地方,永遠不會老去。的確是這樣,琉森是上帝在凡間給自己留的一個去處,一個天堂般的去處。

許多名人都喜愛並在琉森待過,希爾斯廣場有歌德住過的旅館,濱湖的特裏比斯克恩莊是音樂家瓦格納的故居,小教堂是奧黛麗·赫本舉行婚禮的地方,歌德、雨果,以及馬克·吐溫等都曾在這裏留下足跡。如果可能,我也願意在這樣一個地方終老……可惜隻能是一個美好的夢。

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梵蒂岡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隻有0.44平方公裏,千餘人口,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的西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全球八億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

到這樣一個國家,當然是參觀它的教堂了,聖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集教堂建築藝術精華於一身,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

傳說聖彼得是耶穌的弟子,虔誠的基督教徒,耶穌遇害後,聖彼得也被倒釘在十字架上悲壯而死。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修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

聖彼得教堂氣勢磅礴,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傳統而神聖,外表樸實,內部金碧輝煌,可同時容納五萬餘人。

大廳裏的穹隆大圓屋頂十分別致,是米開朗琪羅晚年的傑作,抬頭仰望,仿佛立於蒼穹之下看繁星點點。教堂內有許多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的壁畫和雕塑作品,非常珍貴。

聖彼得的陵墓前點著數十盞長明燈,晝夜不息,象征著基督教的光輝永不磨滅,教皇的加冕儀式也是在這裏舉行。

教堂裏有身穿長袍頭戴假發的神職人員在台子上朗讀著什麼,讀一段然後唱一段讚美詩,管風琴發出低沉舒緩的旋律,彌漫在整個大廳。雖然聽不懂是什麼內容,但聖潔優美的歌聲,神聖莊嚴的氣氛,讓人熱淚盈眶,感到身心得到蕩滌。

走出教堂,就是聖彼得廣場,這個集中了各個時代精華的廣場,是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設計的,可容納五十萬人。廣場呈橢圓形,兩側由數百根圓形大理石組成的半圓形柱廊環抱,看著這些巨大的三四個人才能合抱的圓柱,才知道什麼叫做“恢弘”。

我站在廣場中間,左右兩邊對稱的半圓形柱廊如同一雙溫暖的臂膀將我環抱,我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仿佛被上帝慈愛地注視……這個國家,這個教堂,這個廣場,應該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吧!

充滿風情的意大利

意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曆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建在七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曆史,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自古以來一直是曆代王朝的國都,“條條道路通羅馬”形象地表明了它交通的便利。

然而來到羅馬,對它的印象並不好,城市顯得有些髒亂,小偷非常多,搞得人緊張兮兮,遊覽的心情都被破壞了。

到了羅馬,不可不去一睹古羅馬鬥獸場的風采,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建於1世紀,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被譽為世界八大名勝之一。

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夕陽下的殘垣斷壁,金色的光輝映照著它的破敗,有著無法言說的滄桑與悲壯,依然是那麼美,那麼震撼人心。仰望著它,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人與猛獸、人與人的殘酷搏鬥……人類曆史上,竟然有這樣慘烈血腥的娛樂方式!

永恒之都的輝煌終成為一段曆史,鬥獸場也終於化作廢墟,用狄更斯的話說:“感謝上帝,它成了廢墟。”如今它成了一處旅遊景點,供人們觀賞憑吊。它的前麵是一條馬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衝淡了它的悲壯氣氛,如果置身在荒野,可能更加能身臨其境吧!

坐地鐵前往西班牙廣場,羅馬的地鐵破破爛爛,車開得也搖晃得厲害,小偷扒手更加猖獗,裝成孕婦或抱著小孩當掩護,使人非常沒有安全感。

西班牙廣場是羅馬最有名的廣場,李斯特、拜倫、歌德、濟慈、巴爾紮克、司湯達等名人都曾在廣場附近居住過。廣場的台階,就是《羅馬假日》裏男女主人公坐過的地方,而今同樣坐滿了情侶和遊人,不少人手拿冰淇淋,因為影片中赫本就是在這裏吃的冰淇淋的。看著如織的人潮,我不禁想,該讓那些質疑藝術有何用處的人來看看這盛況,一部影片可以讓一排原本普通的台階變得如此有名,如此浪漫,並且幾乎喪失了道路的功能,變成了坐椅。

廣場台階前有一座破船噴泉,據說是貝爾尼尼的父親彼得改建的,將原來的噴泉外麵圍成一條破破的船,半淹在水池中,噴泉的水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有人形容說,船形噴泉像是全世界浪漫的人泛濫的情感,這也許因為西班牙廣場是情侶約會的地方,是傾城之戀的經典場景吧!

佛羅倫薩,這個叫起來有音律感的城市既是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素有“翡冷翠”之稱,意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由於它收藏著大量的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又有“西方雅典”之稱。

阿爾諾河橫穿佛羅倫薩,河上有一座古老的廊橋,是詩人但丁與他的夢中情人貝特麗絲相會的地方,上演了一段文藝複興版的“廊橋遺夢”。後來貝特麗絲匆匆出嫁與夭亡,成為但丁一生難以排遣的哀痛,為了紀念她,他在《神曲》中把她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

老橋旁邊的市政廣場有許多雕塑,像一個露天的博物館,這裏有大衛的雕像,這座著名的雕像仿佛是佛羅倫薩城市的象征,為怕它日曬雨淋已移入室內,隻在原處放了一個複製品。有人戲稱它一手拿肥皂,一手拿毛巾,正在洗淋浴。猛不丁一看,姿勢還真有點像呢。

閑坐廣場,突然響起一陣悅耳的電吉他聲,一個男子在空地上賣藝,彈起一首首動人的樂曲。他穿著破舊的牛仔褲,但態度不卑不亢,每奏完一曲,周圍坐著聆聽的人們都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優美憂傷的曲子將我打動,他和人們的態度也讓我感動,我坐在那裏,用心傾聽,感到這正是佛羅倫薩無處不在的浪漫。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薩最負盛名的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它的特色在於牆麵全部用白色、深綠、粉紅三色大理石建成,顏色搭配簡單但顯得很典雅,並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藝高膽大的布魯內勒斯基不畫草圖,不作任何計算,完全憑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象,建造了這個高九十多米,直徑四十多米的大教堂圓頂,真是神技。這座前後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才最後完工的大教堂,為佛羅倫薩贏得了“百花之城”的美名。

以前在圖片裏看過比薩斜塔,還以為就隻是一個塔而已,來到它的麵前,才發現它不是孤零零的,而是由三部分組成:主教堂、洗禮堂和斜塔,主教堂是長方形的,洗禮堂是圓頂的,再加上豎著的塔,構成和諧畫麵。

遠觀塔身,的確很斜,讓人擔心它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倒下來。但是歲月流逝,它依然佇立,連地震都沒能使它垮掉,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科學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比薩斜塔因此更加聞名遐邇,各國遊客來到意大利都要前來一睹它的風采。

來到意大利,最不能錯過的是去水城威尼斯。文化藝術名城威尼斯既是旅遊勝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並且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城市。

威尼斯是我很向往的一個地方,去過國內的江南小鎮,對同樣是水鄉的威尼斯充滿好奇,想知道這“外國水鄉”有什麼不同。威尼斯沒有汽車,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坐在汽船上駛向它,這座由一百多個小島組成的城市一點點浮現在眼前,華美而古樸的建築,房子們互相緊緊連在一起,地基都淹沒在水裏,整個城市好像無端地從水裏升起,漂浮在水麵,顯得非常奇異。

下了汽船,是一片狹長的河岸,岸邊停著許多小船,房屋的窗口開滿鮮花,一律朝著遊人盛放,仿佛在歡迎遠方的客人。天空湛藍,到處都是景致,滿目皆如畫,我想起朱自清筆下的威尼斯:“天空幹幹淨淨,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海水那麼綠,那麼釅,會帶你到夢中去。”是的,置身其中,宛如夢境一般。

威尼斯有四百多座橋,其中著名的有利亞德橋,曾出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還有徐誌摩筆下憂傷的歎息橋,它一頭連接總督宮,一頭連接監獄,以前被判決的死囚要經過這座橋押送到監獄,在橋上一邊走一邊懺悔歎息,因而得名。

經過歎息橋,就來到威尼斯最負盛名的地方—一聖馬可教堂及廣場。聖馬可教堂建築雄偉且富麗堂皇,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被雨果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它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使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而今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

教堂東麵聳立著近百米高的聖馬可鍾樓,聖馬可廣場上有無數的鴿子飛翔在美麗的回廊,廣場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館,據說歌德是它的常客……一切都保存完好,讓人疑惑自己究竟身處在哪個年代。

登上一種名為剛朵拉的小船,聽著船夫熱情洋溢地唱起意大利民歌,更加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浪漫氣息。剛朵拉是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船身狹長,首尾翹起,最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

水街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這些房子中,有馬可·波羅的故居,可惜沒有經過。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房屋的底層都有被水淹過的痕跡,聽說到了漲潮的季節,整個底層都不能住人了,店鋪也要搬家,人們得搭起木橋才可以行走。由於海水上漲以及地麵塌陷,威尼斯在逐漸沉沒,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來挽救,希望不要讓這座美麗的城市消失在水中。

如果說,江南水鄉像小家碧玉,那威尼斯就像大家閨秀,更加大氣。它是獨一無二的海上城市,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我很高興它作為旅行的終點,為此次歐洲之行畫上一個美麗的句號。

在微笑中穿越時空

如果你忘不掉過去,一定要到吳哥去,將內心的秘密埋葬在千年古樹洞中;如果你羞於向心愛的人表白,一定要帶她到吳哥去,與她並肩坐在高高的吳哥窟上,看日出日落,體會滄海桑田,在“高棉微笑”的注視下,向她訴說漫漫情緣。

洞裏薩湖

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吳哥窟的柬埔寨,是我魂牽夢縈的一個地方,卻幾度與它失之交臂。但我宿命般地感到,我一定會去到那裏,並且沉溺於其中。終於機緣到了,我向離吳哥窟最近的城市暹粒飛去。

快降落的時候,可以看到一片片的沼澤地像棋盤上的小格子,綠樹掩映下有著低矮的紅屋頂的小房子,玩具似的,讓人感到似乎柬埔寨是一個澤國,有著童話般的氣質。

柬埔寨與中國有一個小時的時差,到達時是下午,時間尚早,先去了洞裏薩湖看水上人家。

車在泥濘的土路上奔馳,兩邊是一望無際的原野,時值雨季,剛下過雨的原野清新濕潤,天空有著未散的烏雲層,雲層中卻又有著一個個空洞,透著一團團白色的光亮,形成一種難以描述的奇異的天光,仿佛要發生什麼似的,比如魔鬼要出來了,或是世界毀滅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