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逐夢遠方(3)(1 / 3)

傍晚的時候,來到莫紮特的故鄉薩爾茨堡,它依偎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峰之間,是一個寧靜優雅的小城,坐在有著木頭桌椅的餐廳二樓,可以從窗口望見對麵山上美麗的建築。街上人非常少,市區裏的電車也沒見人山人海,隻有稀疏的幾個乘客安靜地坐在裏麵。

雨後的空氣非常清新,一塵不染,到處綠化得很好,沒有高樓,臨街古樸的樓房窗台開滿鮮花,一律朝外,仿佛隻是種給路人看的,而自己在家裏看不看得到,並不重要。

城附近有五個湖,其中有湖水深達一百五十米,非常的寧靜深邃,是奧地利著名的觀光勝地。據說《音樂之聲》就是在那裏拍攝的,可惜未能前往一睹美景。

奧地利的曆史名人非常多,除了眾多著名的音樂家,還有著名的作家茨威格、卡夫卡,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等,可見這是一塊充滿靈氣的大地,才能孕育如此多的天才。

童話天堂新天鵝堡

一直以來,總覺得德國人比較刻板,以為他們的城市建築也一定是中規中矩的。可是前往夢幻城堡——新天鵝堡的沿途,看到那些童話般的景致,才發現原來德國人竟也是那麼的浪漫,那麼的藝術。

前往新天鵝堡的這條線路,被稱為德國西南部最美的風景線,公路或筆直或蜿蜒,穿過綠草如茵的原野,原野上點綴著一簇簇的紅屋頂小房子,如一群群鮮豔的蘑菇散落在青草間,營造出似真似幻的童話氛圍。天空遼闊,樹木青翠,草地上不時有雪白的奶牛在悠閑漫步,一派典型的歐洲田園風光,充滿了祥和安寧。

新天鵝堡是一座由石頭修建的城堡,始建於一八六九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不喜政事,是狂熱的藝術愛好者,一生深受瓦格納歌劇的影響,沉溺於中世紀天鵝騎士羅安格林的故事,並構想傳說中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邀請劇院畫家和舞台布置者(而不是建築師)繪製建築草圖,建造了這座夢想中的城堡。美國迪斯尼樂園的堡壘就是按照這座城堡設計的。

古堡內的一切都體現出設計風格:鋪張而絢麗。窗戶、柱廊等全都是半圓拱形的羅馬式建築,國王起居室卻是哥特式建築,並以瓦格納歌劇作品中世紀的傳說作為題材繪製壁畫作為裝飾。窗戶、床罩、椅背都是使用深藍色的布料及金色的刺繡,是巴伐利亞王族的代表顏色。

音樂廳位於城堡最頂層,羅馬式廊柱將大廳穹頂引向天空,十盞巨型吊燈把大廳照耀得猶如白晝。但國王並沒能在這裏看過一場演出,當夜晚數百支蠟燭為他一個人點亮時,照見的隻是他無法言說的孤獨吧!

由於國王酷愛天鵝,認為是純潔的象征,堡內到處都飾有天鵝圖形,幃帳、壁畫、門把手,甚至盥洗室的自來水水龍頭都是天鵝形狀的。

從古堡的窗戶或是陽台望出去,是美麗迷人的巴伐利亞鄉間景色,碧綠的湖水和平坦廣闊的原野,以及原野上那些紅屋頂的房子。坐在陽台上喝著茶遠眺美景,路德維希國王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是休閑放鬆,還是攜著與生俱來的憂鬱氣質,揮之不去淡淡的憂傷?

山腳下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座舊天鵝堡,是路德維希二世的父親建的,規模與名聲都小很多。

路德維希二世曾與公主蘇菲訂婚,但結婚前夕突然宣布解除婚約,此後一生未娶。他一生孤獨,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躲在自己的夢中,致力於創造心中的童話世界。

新天鵝堡坐落在群山與湖水之間,清幽的自然景色與城堡夢境般的外貌相互輝映,使之成為人間仙境。由於城堡與周圍景色的和諧統一,城堡在不同的光線及四季中呈現出不同風貌:無論是秋日的金黃、冬日的白雪皚皚;還是落日裏的蒼茫,霧中的如夢似幻,都美得動人心魄。

觀賞新天鵝堡全貌最好的地方是瑪麗吊橋,它是一座鐵索橋,橫跨兩座山間的峽穀。橋很搖晃,下麵的萬丈深淵令人目眩。風獵獵地吹著,凍得人直哆嗦,烏雲壓頂,呈現在奇異天光裏的古堡,讓我想到童話中巫師的住處……

我站在瑪麗吊橋上,眺望古堡全景,心中感歎著國王最終的命運。

由於城堡的建造花費巨大,幾乎耗盡了路德維希家族的全部財產,因此國王被認為是不適於統治,被家族以患精神病為由,軟禁起來。幾天後,他被人發現死在湖邊,當時隻有四十一歲,自殺還是他殺?死因至今是個謎。

雖然他不想讓新天鵝堡公之於眾,但是在他死後不久,城堡便對外開放了,而今更成了德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吧。

路德維希二世是一個充滿幻想的生命,他一生活在夢中,構建了自己的世外桃源,雖然仍舊無法逃避現實,逃脫命運的安排。隻有這座留下的古堡,向後世的人們訴說著他的夢想、渴望與抗爭。

離開新天鵝堡後,穿越充滿傳奇色彩的黑森林,來到德國度假勝地滴滴湖。也許還沉浸在天鵝堡的故事中吧,對這個和國內差不多的湖有點興味索然,倒是這個優雅的度假小鎮令人心生好感,它有一種懶洋洋的休閑味道,時光緩緩的,人們漫不經心的,連商家都早早歇了業,隻把那些著名的咕咕鍾及手工藝品通過櫥窗展示給遊客。

閑步在小鎮,看到許多美麗的房子,每個窗口都開滿鮮花,到處都如同一幅畫,我不禁想,如果說新天鵝堡是浪漫的極致,那這些房子是我不曾料到的、隨處可見的浪漫與美。

說不盡的巴黎

巴黎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一座世界曆史名城,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都市之一,令人充滿向往。

首先前往參觀的,是久聞其名的巴黎聖母院,它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由於有橋相連,一點不覺得置身在一個島上。這座由石頭建成的教堂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開歐洲建築史先河,具有劃時代意義。

站在這座曆時一百八十多年才建成的偉大建築前,仰著脖子也難以望到它的頂,據說教堂建得高才可以離上帝更近。它的正麵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有許多精美細致的雕塑,中間是《最後的審判》浮雕,稍高處是那個巨大的著名的玫瑰窗。它風格獨特,雄偉莊嚴,淡黃的石材顏色呈現出古樸滄桑的味道,仿佛身上深深地印著時光的痕跡。

教堂可以免費進去參觀,大廳很大,光線幽暗,點著一些蠟燭。這裏曾經舉行過許多重大的典禮,如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從裏麵望玫瑰窗,彩色的玻璃五彩繽紛,在暗中顯得華麗神秘,令人肅穆。

來自各國的遊客很多,國外的遊客多半靜靜地觀賞或是在胸前畫十字禱告,中國遊客卻鬧哄哄地在裏麵拍照,閃光燈的此起彼伏和旁若無人地高聲喧嘩,顯得和教堂神聖的氛圍極不協調。雖然我們是無神論者,但來到這樣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也該自重一些。

當我坐在塞納河的觀光遊船上遠眺巴黎聖母院,才發現它無論近看或是遠觀,都極具觀賞性,並且由於角度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美。湛藍的天空裏,白雲的襯托下,這座宏偉精致的建築美得不像是真的,讓我也生出在夢裏的感覺,那雨果筆下的鍾樓怪人,就要敲響聖母院的大鍾,鍾聲會響徹雲霄,回蕩在這塞納河上……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那麼艾菲爾鐵塔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以前我對這座鋼鐵建築並無好感,但是來到塔底的時候,還是為它的巨大與精巧感到震撼,這個重九千噸的家夥高三百多米,用一百多萬個鉚釘鉚成一體,全靠四條粗大的水泥澆灌的塔墩支撐。難怪附近的居民以為它會垮塌,紛紛搬走,幾年後才搬回來。

該塔是1889年為迎接在巴黎召開的世界博覽會而建的,以鐵塔設計者的名字命名。修建時曾遭巴黎市民的反對,認為這個鐵東西會破壞這個城市的古樸。但如今這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宏偉建築不僅展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更成為巴黎的象征,成為法國人民的驕傲。

登上鐵塔,站在帶有護欄的平台上,從各個方向鳥瞰巴黎這座美麗的城市,發現它規劃得非常整齊有序,不像我們有的城市那麼亂糟糟地沒有章法,更難得的是,這麼多年來都一直保持完好,沒有破壞與改變。

第二天一早奔另一個標誌性建築凱旋門而去,它是拿破侖為紀念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的功績興建的,是歐洲一百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

在國內看過一些凱旋門的微縮景觀,覺得不過如此,但是真跡就是真跡,它敦敦實實地站在那裏,有著仿製品無法替代的莊嚴、大氣,兩者的區別就如同玻璃與水晶,石頭與玉。

也許假的看多了,在真的麵前,覺得它真是高大宏偉,門上有著許多精美的雕刻,還有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是世界美術史上不朽的藝術傑作。凱旋門下並沒有用欄杆圍起來,它就如同一個轉盤,車輛自由地圍著它開著。圍繞著它的是向四麵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條放射狀的林蔭大道,像一顆星放射出燦爛光芒,因此凱旋門又稱“星門”。

這十二條大道中,有著名的香榭麗舍大道,沿著它可以來到協和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二十多米高、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埃及方尖碑,它原本放置在埃及的阿蒙神殿。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有著青銅與金色相間的人像雕刻。大革命時就是在這個廣場,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並有數千人在這裏被處決。

傳說當年由於廣場上血腥味道太重,牛群經過時都不肯往前走,改道而行。後來廣場被重建,“協和廣場”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戰爭年代的結束和表達人民祈望和平的願望。

而今廣場一點也看不出曾經有過的血腥,我站在清澄的天空下,望著腳下的土地,想象著人頭攢動,血流成河的場景,不禁為終於獲得和平安寧的人民感到欣慰。

盧浮宮坐落在塞納河畔,它原本是中古世紀歐洲最大的皇宮,後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讓人覺得好像它有著不同的前世今生。它的名聲世人皆知,由於太過著名,遊人蜂擁而至,使我失去了對它的興致,隔著那麼多的人頭,再好的藝術作品也不能靜下心來好好體會。

從玻璃金字塔進人盧浮宮,這座曾經受到爭議的現代建築和艾菲爾鐵塔一樣,後來不僅被大眾接受,也成了一處著名的景觀。它們的存在,證明了現代的藝術與古樸同樣可以相互輝映。

盧浮宮的鎮館三寶中,《蒙娜麗莎的微笑》前駐足的人最多,使這幅小小的畫被裏三層外三層地圍起來,根本無法近觀。好在複製品看得太多,已經審美疲勞,不能細看真品也不覺得遺憾。

同樣,維納斯雕像前也是這樣人頭攢動,倒是鎮館三寶之一的勝利女神由於複製品見得少,還感到比較新奇。這尊展著雙翅的勝利女神大理石雕傳說是為了紀念洛斯特海戰勝利而創作,她展著雙翅屹立在海麵上,被狂風吹拂的袍子緊貼在身體上,衣褶非常有動感,顯得栩栩如生,令人讚歎沉重的石材可以變得這樣的輕靈。可惜這尊雕像也殘缺不全,缺少頭和雙臂。

從盧浮宮樓上的窗戶可以看到它的中廳,那由四麵古樸精致的房子圍成的廣場,中間有美麗的噴泉,遊人置身其中好像在一幅畫裏。天那麼藍,雲那麼白,時光緩緩的,人在曆史中,一切恍如昨日……盧浮宮給我留下最深最美印象的,不是某個藝術作品,而是這個夢境般的中廳,以及它自身亙古久遠的存在。

在法國幾天的參觀中,我最喜歡的是位於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它的美輪美奐與金碧輝煌都顯示著皇家的磅礴氣勢,令人見之難忘。它是法國曆代國王的王宮,舉世聞名的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代表。

凡爾賽宮的外觀宏偉壯觀,端正而雄渾,內部陳設和裝飾非常奢華,數百間房間與大廳處處流光溢彩。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配有工藝精湛的家具,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

宮中最著名的地方是鏡廊,它是當年皇室舉行舞會的地方,牆上鑲有十七麵大鏡子,正對著十七麵落地玻璃窗,映著窗外花園的美景,就如置身在室內花園中。大廳還配有大型水晶吊燈,站在中央可以從各個鏡中看到自己不同的影像。想象當年舞會進行時,燈火璀璨,映著翩翩起舞的人們的衣香花影,真是如夢似幻的人間極樂場麵。

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也和這座皇宮相關,普法戰爭時法國戰敗,德皇就是在這裏宣布成立的德意誌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戰敗,法國指定在鏡廊簽訂了著名的凡爾賽和約。

皇宮後麵有個占地很廣的花園,非常有皇家園林的氣勢,綠草如茵,修剪成各種幾何圖形,鮮花盛開,也同樣種植得井然有序。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橢圓形噴水池,噴出的細碎的水珠在陽光中閃爍著七彩的光芒。

凡爾賽宮的導遊是一位曾經留學中國天津的美女,她用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向我們解說著這座輝煌的宮殿,在講到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後時不停地搖頭歎息:這個女人太可憐了!這使我想到,即使物質上豐裕不缺,但身在這金鳥籠般的皇宮,無法掙脫種種束縛,無法反抗既定的命運,也是不值得羨慕的吧。浪漫的塞納河邊,自由的藍天下,情侶們深情擁吻著,想必他們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吧!

被時光遺忘的小鎮琉森

曾經聽人說,瑞士是天堂,當我來到瑞士度假小鎮琉森時,這個有著湖光山色的美麗城市是那麼的寧靜悠閑,祥和安寧,真是除了用“天堂”來形容,想不出別的詞來。

琉森曆史悠久,在中世紀時曾是瑞士的首都,和歐洲大多數城市一樣,街道還保留著古老的石子路,雨後路麵濡濕,空氣清澄,到處都一塵不染,非常幹淨。阿爾卑斯山與中世紀的建築互相映襯,河流穿城而過,有橋連接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沉醉。

琉森湖就在市中心,四周群山環抱,風景如畫,湖畔停著一些遊船,更令人驚喜的是還有一群群潔白的天鵝!這些天鵝像家養的一樣不怕人,徑直走到麵前來討吃的,使得我還沒開始遊覽市區風光就邁不動步子,坐在湖邊把當午餐的麵包全都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