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文學觀(代後記)(2 / 3)

而虛構也有兩種,對現實的虛構及對虛空的虛構。前者是對現實的改造,後者卻是什麼也沒有,一切都是為了故事的需要虛構出來。

我以前寫過很實的小說,編輯看了認為不好,我強調說:可是我寫的都是真實的呀!他歎一聲:我最怕作者對我說他寫的是真的了。我非常不理解,認為真實的為什麼不好?它不是來源於生活嗎?這其中的道理,過了好幾年才領悟到。

當然,太真實的東西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但總覺得它不是小說所應提倡的寫法,因為就本質上說,它更接近報告文學。

C.合理的敘述

也可以稱它為合理的結構,或是敘述速度。對於小說來說,沒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結構會讓人覺得亂糟糟。這個結構的能力就是小說的技巧,一個寫小散文的人,寫長篇感到困難,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結構不好掌握。麵對一大堆建築材料,先從哪一塊磚用起,很讓人為難。而哪一塊材料用在哪個地方最合適也很讓人為難。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區別,也在於結構的難度不同。

敘述的速度不是指詳寫略寫,它是一種寫作的節奏。

2.散文

寫散文也有好多年了,最初寫得費力,老覺沒什麼可寫的,後來寫順了,又捉著什麼寫什麼。報上批評小女人散文,瑣碎矯情等毛病在以前的作品中全都有。後來寫的要好多了,但又不大願意寫了。

散文應該寫真實的事,有真情實感(但不是指瑣碎的事)。和小說不同的是,散文不是虛構文體,它應當是真實的。《小說選刊》專門有一篇評論文章談到這個,也認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使人不解的是,現在有一些散文中開始虛構,並非說這些虛構的散文就寫得不好,隻是它還是散文嗎?是否應算作小小說呢?

散文被冠以小女人散文是有理由的,很多散文寫得雞零狗碎,一地雞毛。其實散文也可以寫得很大氣,也可以寫得很華美。我曾為電視台看一個散文征文,裏麵就有許多這種詠風花雪月的酸文,模仿《荷塘月色》或《背影》寫的,非常的文學腔,乍一看好像很美,再一看空洞無物。除了漂亮的文字,骨子裏還應有東西。獨特的體會也很重要,很多遊記,文字優美,堆滿了各種形容詞,但看了對作者所去的地方一點印象也沒有留下。我喜歡有幽默感的散文,作者的智慧洋溢其間,讀來發出會心的微笑。

散文的題材有時候很小,但微不足道的題材也可以寫成精品,關鍵是怎麼寫。張愛玲的《張看》裏,有一篇《姑姑語錄》,裏麵也是寫了一件很雞零狗碎的事:姑姑有一塊玉墜,賣呢不太值錢,留下呢又不知做什麼用好。當扇墜它隻有一麵光,配白的衣服它的顏色顯得很髒,配黑的倒不錯,但從那黑衣本身來說,不配它倒更好看一點。(這一段囉囉嗦嗦寫了很多,如果沒有後麵一句,就全是廢話。如果隻寫到這裏,就是典型的小女人散文)。但張愛玲接著寫道,姑姑歎了一口氣說:“看著這塊玉墜,叫人感到人生沒有意義。”有了這句話,全篇頓時出彩。

3.詩歌

在我心目中,詩歌是很純淨難度很大的東西,需要特別的才華,不是誰分個行就可以自認為是詩的。

詩歌是抒情的藝術,需要極大的激情,所以寫詩可以成名得早,寫小說卻不容易。因為小說需要大量的細節,要耗盡一個人的生活積累。曹文軒曾形象地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一個寫詩的人和一個寫小說的人有何不同。他說,同樣到一個酒吧,寫小說的人會注意到桌上放的是什麼花,什麼顏色的桌布,鄰桌的一男一女穿的什麼衣服,猜測他們是什麼關係。而一個寫詩的人可能對這些一點也說不上來,但酒吧裏熱乎乎的氣息,迷離的光線,金屬般刺耳的歌聲等,會深深地印在他心上。根據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寫什麼。

我很喜歡海子的詩,他的詩不僅意象純美,語言爐火純青,結構嚴謹,而且氣勢恢弘,具有君王般的大氣。他的想象詭異,令人歎為觀止,讓我知道了原來詩歌也可以寫得這麼厚重。很多寫詩的人,也可以寫出一些很好的句子,但在整體上卻顯得小氣蒼白。

一個寫詩的人,轉行寫小說,可以寫出很不錯的小說,但一個寫小說的人,轉行寫詩歌,比較難寫出好的詩來。一來因為兩者是不同的思維過程,後者向前者轉變較為困難,二來因為詩對語言的要求更高,而好的語言是一切文體的基礎。

另外,有一些人熱愛古詩,自己也寫一些。在我看來,唐詩宋詞已經達到藝術高峰了,後人很難再寫出超越之作。這一點倒不是說今人沒有這種才華了,而是環境不同了。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景色現代還有嗎?“漸寫到別來,紅箋為無色”這樣婉轉的心思,在習慣於直接說“我愛你”的現代人中也難再現了。這個體裁是那個時代的,現代再怎麼寫,也是一種模仿。而且現在整個語言環境都不一樣了。當然,可以作為一種愛好或自娛,但好像還沒聽說當今文壇有誰靠寫古體詩占了一席之地。

4.報告文學及雜文

我寫過很多采訪稿,似乎和純粹的報告文學還是有所區別,雜文更是從沒染指。報告文學是一種在真實的基礎上有一些文學加工的文體,雖然允許有藝術加工,但不能偏離真實的事件,因此寫起來束手束腳,不如寫小說痛快,但它能比小說更直觀地表現真實。

雜文的本質特點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現世的弊端,但往往因種種原因不一定能暢所欲言,這又有違它的本質特點。所以即使我有寫雜文的才能,也不寫。但我很喜歡看雜文,曾訂過《雜文報》、《雜文選刊》等。

5.戲劇小品電視劇本

我主要寫小說,很多同事都是搞劇本創作的,我認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才華,不是會寫小說就什麼都能寫的,雖然可以學,但等劇本寫得如魚得水了,恐怕又難以寫回小說了,它們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敘述角度。

有寫戲劇的前輩說:影視劇本離小說最近,舞台劇本離小說最遠。然而就算是影視劇本,沒有了心理描寫、環境描寫、服裝描寫等等,就剩下個對話,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寫才好。對宣稱自己兩者都很擅長的人,我總是持懷疑態度,身邊的作家們試圖自己寫劇本幾乎都失敗了,寫劇本的同事們也極少去寫小說。所以劇作家和作家是兩個職業,當然不排除有天才可以兩者兼得。

至於戲劇小品,我對一個寫此類的同事說:你那些語言我肚子裏真是一句也找不出來。

6.童話

童話和詩歌一樣,都是世間最純潔的文字。一個人不僅在童年時應該看,在成年後也應該看一些。一個寫童話的人,必定是心地純潔的人,否則是寫不出好的童話來的。

現在文學圈比較輕視童話,但我認為,真正好的文字有很多是在童話裏。好的童話一樣流芳百世,比如安徒生、格林童話,比如《小王子》、《愛麗斯漫遊奇境記》等。有意思的是,《愛》的作者是一個數學家,一生都努力想在數學方麵做點成就,但使他名留青史的卻是這個為了哄同事小女孩而寫的童話。而《小王子》的作者,也不是作家,而是一個飛行員。

7.《知音》體

這是圈中文友為那種寫隱私來賣的文章起的名字。主要來說,是為《知音》這種雜誌寫的。其他同類雜誌還有《家庭》、《戀愛婚姻家庭》等。這類文章的特點是“賣你沒商量”,如果我是這種寫手,同誌們跟我說話就要小心一點了。

具體來說是:獵奇、窺私等,可以離七八次婚,死個三五回,中國人娶了洋老婆,下崗工發了大財等。這種文字最賣錢,千字千元,發頭條一萬。而小說千字才五十、一百的。巨大的差價使不少人投身其中,當你看得熱淚盈眶時,作者正得意地數著銀子。

這種東西有一些是真的,但有很大部分是編的,有一個朋友以編這種東西見長,編到最後隻得到小說中去尋找靈感。也就是說,把小說中虛構的東西用紀實的方式寫出來,讓人以為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