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情況之下,蘇策遂采取謀士龐統之意,一邊在內裏休身養息,一邊確著大將馬超,魏延,龐德,馬岱,韓遂等起兵二十萬,而攻入涼州之地,曆時半年之久,涼州遂平。
劉備,關羽,及其子嗣關平,關興,關索等皆被斬於陣前,謀士諸葛亮,因司馬先生保舉從而被蘇策留住了性命。隻是從此以後,臥龍諸葛孔明,確隻能定居於鹿鳴山,永世不得出山半步。
漢建安七年秋九月,涼州平。
建安七年冬十一月,南蠻陸遜施奇計,乘著天寒地凍,整個南蠻之地,百獸蟄伏,萬樹凋零之時,盡起大軍八萬之眾,令小將張虎,於圭,典滿,太史享,全琮,留讚等為大將,殺入南蠻之地,殺三十六洞洞主之十四洞洞主,生擒蠻王孟獲及其弟孟優,其妻祝融氏,一舉而平定整個南蠻。
蘇策整個大後方遂平定,但河北之地,在袁術,田豐,沮授,審配等諸人的精密配合之下,確是更顯得一片繁榮,蘇策急切間確也是攻之不下,不得以隻能是選擇與袁術隔河而治,以發展生息。
建安十年冬十一月,蘇策帳下謀士陳宮,病死於淮南。
同年十二月,益州老將嚴顏,黃權,張繡等,皆老死於襄陽,聞此惡耗,蘇策痛惜而不醒人事。
同年年春,張昭,病逝於廣陵。
而此時,蘇策帳下諸多大將如太史慈,黃忠,於禁,等諸多最早跟隨於蘇策身邊的老一輩的大將以及後來投誠於蘇策的如張任,吳懿,韓遂,龐德,趙雲,典韋,高順等諸般大將雖皆健在,但已是老朽而無力統軍矣。
好在,這老一輩的老將皆老去,但新一輩的人才,確又是源源不斷而上,比如如今已經代替賈詡而成為蘇策帳下第一謀士兼都督的陸遜陸伯言,比如代替黃忠而成為軍中第一大將的年青小將薑維薑伯約,鄧艾鄧士載等,比如代替甘寧而成為蘇策帳下水是都督的呂蒙呂子明等,其它如諸葛謹之子諸葛恪,陸遜之子陸抗,族子陸凱,張昭之孫張承等,以及江東雄豪吳郡丁奉,天水王雙,陳留文鴦,皆一時英傑也。
而如今,在蘇策帳下的中間頂梁之柱,如馬良,蔣琬,董允,傅嘏,羊祜等,皆是賢良忠正之臣也。
雖然老一輩的人皆老去,但是這新一輩的確也是天下裏一等一的人才,非庸俗之輩可比,所以,可以說,蘇策一係,在占盡天下十州之地後,確仍然是蓬勃發展當中。
建安十四年冬,河北謀士田豐病逝,經得這十來年的休生養息,蘇策帳下早已經是兵強馬壯,乘著此等時機,蘇策盡起大軍七十萬,而攻入河北之地。
河北老將顏良,文醜二人,此時已是如同張遼,太史慈諸人般,老得幾乎隻能是當成一個軍中的象征般,而豪無勇力可言,而河北之地,雖自古皆是人傑地靈,隻是相對於蘇策來說,整個河北之地的人才上,確已經是沒法與蘇策相比。
七十萬大軍在陸遜,呂蒙,薑維,鄧艾,羊祜等諸多天才小將的率領之下,一路推過黃河。
至建安二十二年初春,此時已經是四十八歲的蘇策,終是一統整個北方,至此,天下歸於一統,而蘇策在老臣徐庶,魯肅,劉曄,賈詡,法正,龐統以及新派的陸遜,薑維,鄧艾,馬良,蔣琬,董允,傅嘏,羊祜,陸抗等人的提議之下,遂登基稱帝。
改建安二十二年春二月,年已四十八歲的蘇策在古都洛陽登基稱帝,國號唐,改建安二十二年為開元元年,加封陳宮,賈詡,劉曄,魯肅,法正,龐統,徐庶等合計四十三人為列侯,加封陸遜為上國大將軍,呂蒙為柱國大將軍,薑維為輔國大將軍,鄧艾為奉國大將軍,餘者皆加有封賞。
三月,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同年五月,輔國大將軍薑維上奏塞外鮮卑慕容氏,北匈奴拓拔氏,南匈奴劉氏等兵強馬壯,當為一大害也,願效法漢之衛青,霍去病,帝準,七月,加封輔國大將軍薑維為冠軍侯,領鐵騎六萬而深入草源,屠戮塞外子民達四百萬之巨,逼鮮卑,匈奴,烏恒等諸多塞外遊牧民族遠遁漠北三千裏,從此不敢望東方。
至此,擾亂整個大漢數百年之久的邊塞之患遂平。
建安三十八年,開元二十六年,帝傳位於太子景,改年號龍朔,天下大興。
~~~~~~~~~~~~~~~~~~~~~~~~~~~~~~~~~~~
好吧,這本書應該說是爛尾了,實在是我自個也不想寫下去了,沒人看的書真心沒意思,下周開始上新書,仙俠類的,希望大家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