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半夜辭官山濤的亂世生存之道(2)(1 / 3)

張春華一死,司馬懿竟然拿這事大做文章,他上述朝廷,說自己剛經曆喪妻之痛,再加上舊病複發,已經臥床不起了,也就不能參與朝政了。司馬懿為什麼這樣做,原因就在於此時的曹爽集團勢力太大,他隻有采取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欲擒故縱之法才可以積蓄力量,伺機反攻。裝病,隻是一個借口而已。裝病,隻是為了麻痹政敵。朝中上下一聽司馬懿因病不能上朝,都以為司馬懿是大勢已去,曹爽集團基本上打敗了司馬氏集團。這時,唯有一個人看出了這其中的端倪,這就是山濤。他感覺到,司馬懿就快要出手了。而司馬懿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足以讓對方致命。於是,山濤想到了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之一的走為上計。趕緊開溜吧!要不,命就沒了。這就是山濤半夜辭官背後所隱藏的真實原因。後來,事實證明,山濤的這一走是極為明智的。因為,就在兩年後,曹馬之爭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司馬懿手起刀落,數以千計的人因此而命喪黃泉。我們不得不佩服山濤的卓越遠見,不得不為司馬懿的心狠手辣、深謀遠慮而感到害怕與折服。

現在,我們不妨來對山濤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其一,有才華,小小年紀就名動鄉裏。其二,做人有自己的原則,不趨炎附勢。其三,有理想,有抱負,隱居鄉裏20多年,隻為等待時機。其四,有卓越遠見,做事當機立斷,能全身而退,遠離曹馬之爭的是非之地。

既然山濤已經看出了司馬懿裝病的端倪,他也選擇了遠離是非之地這條路。我們不禁要問,山濤半夜辭官後,他到底去了哪裏呢?

2

山濤趁著夜色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就使得我們更加想知道他的去向,他幹嘛去了。在《晉書·山濤傳》中關於山濤辭官後的行蹤交代很簡單,就一句話,“遂隱身不交世務”。因此,我們要想尋求到山濤的動向,就必須要聯係到其他史料,方可破解。

根據《世說新語·賢媛》的記載,以及“遂隱身不交世務”,我們可以推斷出,山濤隱居後,便去交朋友了,都交了那些朋友呢?答案就是嵇康與阮籍,“山公與嵇、阮一麵,契若金蘭”。(《世說新語·賢媛》)山濤與嵇康、阮籍一見麵就達到“契若金蘭”的地步,足以證明嵇康、阮籍非同一般。

據說,山濤的妻子韓氏在見了嵇康和阮籍後,大為欣賞,估計連愛慕之心都有了,這不,她說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話,“君才致殊不如”。(《世說新語·賢媛》)嵇康和阮籍走後,山濤問妻子,說你覺得他倆怎樣啊!韓氏說您的才能比他們可差遠了。可能又覺得做老婆的這樣說自己的老公有點傷麵子,又補了一句,“正當以識度相友耳”。(《世說新語·賢媛》)不過,話又說回來,你在見識與度量方麵是可以跟他們交朋友的。你看,這個韓氏真不簡單,懂得為妻之道,又挺有見識的。他看出了自己的老公以及嵇康和阮籍三人的長短之處,並給予了公正的評價。以至於山濤都說,嵇康和阮籍都認為我在見識度量方麵要略勝一籌,“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世說新語·賢媛》)

山濤這次結交的兩個朋友——嵇康、阮籍,對竹林七賢而言,可以說是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竹林七賢中三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走到一起了。而山濤的命運又將走向何處呢?

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變”便拉開了序幕。高平陵之變是怎麼發生的呢?正始八年的時候,司馬懿不是裝病推出朝政麼,聰明的山濤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隱身而退。但是,我們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山濤那樣擁有卓越的遠識。比如說,像曹爽一流,他們就沒有看出問題的端倪,反而以為司馬懿示弱,不具有威脅的力量了。因此,他們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更加驕奢淫逸。這人一旦有這樣的心思,那權利的欲望就會急劇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