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滾到那裏,我就跑過去了……
——注意寶寶的人身安全
1月7日星期三晴
今天樂樂玩耍時發生了驚險的一幕!
下午,樂樂和小天照舊來到小區的廣場上玩耍,有一個小朋友帶了一個皮球,樂樂便和他玩了起來。
本來一直看著樂樂,幾乎寸步不離的媽媽,這時想上廁所,就過去對樂樂說:“樂樂,媽媽走開一小會兒,馬上回來,你注意安全!”
“嗯!”樂樂點點頭,眼睛始終沒有離開皮球。
就在媽媽往回走時,樂樂和小夥伴為了追趕那隻球,跑到了小區裏車子行駛的路上,正好有一輛小汽車駛來。媽媽一看連忙跑過去,“樂樂——”人沒到,聲音先到,“快回來,有車——”
樂樂聽見媽媽的聲音,但沒聽清楚,就站在原地衝媽媽喊道:“啊?什麼?”
我聽見樂樂媽媽的驚呼,發現了樂樂的危險處境,立刻奔向了她。幸好小區裏的車輛一向開得很慢,看見有小朋友在馬路上玩耍便停了下來。
這時候樂樂媽媽也趕到了,她急忙把樂樂抱走,離開那個“危險地帶”。
“你怎麼回事?怎麼跑到路上去玩了呢?媽媽不是跟你說過,隻能在廣場上玩嗎?”樂樂媽媽蹲下來,用責備的語氣對樂樂說道。
“我沒注意,球滾到那裏,我就跑過去了……”樂樂低著頭,喏喏地說。
今天的一幕雖然不算特別驚險,但我覺得應該引起媽媽們的警覺。平時我們一直向孩子灌輸“安全知識”,讓他知道哪裏能玩,哪裏不能玩,可顯而易見,很多孩子沒有真正往心裏去,該找個時機好好地再給孩子們上上課了!
對於生活經驗欠缺又充滿好奇心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悉心地照顧、耐心地進行安全教育,是寶寶免受傷害的保障,爸爸媽媽在帶寶寶外出玩耍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為寶寶選擇適合的場地
對寶寶來說,最安全的場地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地麵最好是由橡膠墊鋪成,或是沙地。水泥地對寶寶的傷害是最為嚴重的;遊戲的場地最好遠離有水池、工地、樹叢的環境;在草地上活動,家長一定要仔細檢查,避免活動的井蓋,尖利的金屬、玻璃等危險物;一定不要帶寶寶在道路、停車場或有機動車穿行的地點活動,這裏不僅僅會讓寶寶麵臨危險,同時更容易讓寶寶遭到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有害物質的侵害。
2.細心檢查寶寶玩耍的設施
寶寶玩耍前,媽媽爸爸要注意檢查秋千、滑梯、旋轉輪盤及蹺蹺板的螺釘、螺栓與鐵鉗夾子等是否拴緊;檢查是否有生鏽或銳利突出之邊緣;檢查沙坑內是否有玻璃碎片、瓦礫等;注意秋千的繩子,有沒有磨損處;是否有任何鉤狀物會鉤住寶寶的衣服或皮膚。
3.教會寶寶遊戲的規則
家長的保護是保障寶寶安全的一個方麵,但更重要的是讓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點點滴滴地學會遊戲的正確方法,並培養寶寶的安全意識。
第一,讓寶寶知道玩耍器械時要排隊、不能互相推擠,同時,讓寶寶知道不要在人多擁擠的地方玩耍,不在停車場、施工工地等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在馬路上踢球、騎車、滑輪滑。
第二,玩滑梯時,隻能單向由上至下滑,千萬不能反方向爬行;在滑到終點時,一定要立即離開滑梯,謹防後麵的小朋友滑下來,發生碰撞。
第三,在沒有大人的保護時,不玩爬高的器械,不從高處往下跳。
第四,玩秋千、轉椅時一定要有大人的保護,不站在搖晃的秋千前後、旋轉的轉椅周圍,要等秋千、轉椅完全停下再靠近。
第五,在快速奔跑時,眼睛要看前麵,轉彎時要減速;不與同伴拉手跑或前後拉著跑。
第六,玩跳繩之類的繩狀物時,不將繩子套在自己或小朋友身上,尤其是脖子上。
4.讓寶寶始終在自己的視線內
不管什麼時間和場合,讓寶寶都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是最重要的。在寶寶玩器械的時候,家長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如:寶寶玩滑梯時,家長應該站在寶寶可能跌落的位置;寶寶玩平衡木時,家長應該始終跟隨寶寶左右,確保能及時保護。另外,家長要避免讓寶寶穿有過多裝飾物、可能在玩耍時絆倒寶寶的衣服。為避免摔倒,最好給寶寶穿橡膠底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