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晉暉得到王建特許,前往青城山養病,自然拜會了杜光庭。晉暉打了大半輩子的仗,好不容易逢個太平盛世,終於可以放鬆一下心情。當來到青城山時,瞬間被這裏的一切所陶醉:這裏空翠四合,峰巒、溪穀、宮觀掩映在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日出之時,安坐峭壁清心采氣;幽然道觀,聽廣成先生宣講道義。有道是“鍾聲已斷泉聲在,風動茅花月滿壇”。清澈潺潺的溪流,衝出湯色碧綠、芽葉直立、清香撲鼻的青城嫩芽;古井中打出的泉水,釀成香濃純正、甘甜浸潤、回味無窮的青梅米酒。晉暉隻覺得活了大半輩子,這才找尋到些許滋味,生活在這裏,才知道神仙過的是怎樣的日子。

平靜的生活,總是這般稍縱即逝。一紙洛陽政變的快報,也如雕翎一般射向了青城宮觀。望著夜空中劃過的流星,晉暉隱約感到,一個時代已經走到終結,很快國家將會有大的變動。青城山誠然是世外桃源,但畢竟不是永遠逃避現實的駐所,他必須回到成都,回到他生死與共的兄弟王建身邊。人們常稱晉暉俠肝義膽,年少時,他多有劫富濟貧的性情,這些年,身居高位享有榮華,但他從來不曾忘卻,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和自己一同坐過牢、一同打過仗、一同護駕天子、一同開拓疆土的生死兄弟。

要告別這裏了,晉暉依依不舍地與杜光庭辭別,同時,也想請廣成先生為衰弱的唐室算上一卦。杜光庭早年懷有濟時救世的宏大抱負,但經曆了科場的黑暗,目睹了帝國的沒落,也一度心灰意冷。走入道門,讓他尋求到另一條報效國家、實現抱負的途徑。他與李氏皇族多少有著感情,先帝僖宗雖然在位時多有昏聵,但畢竟待他不薄。雖然和昭宗皇帝隻有一麵之緣,但這些年他聽說這位年輕有為的君王一直默默無聞地勵精圖治。然而,此時的君王已經難以挽救帝國的覆滅。流星一顆顆滑落天際——難道李唐就這樣衰落下去?朱溫既然能夠弑君,自然不會放過皇室貴族,年幼的新君也隻是他篡奪大唐江山過渡的傀儡。李氏皇族,真的會在這樣昏暗的黑夜永遠斷絕血脈嗎?

光庭取出卦筒,輕搖數下,一根竹簽滑落出來。光庭手持卦簽,仰望天空運行的星鬥,口中默念著……忽然,北方天空一顆星辰頓時閃動著明亮的光輝。

“天不絕皇家血脈啊!”杜光庭自言自語感慨道。

“廣成先生所指是……”

“你看這天空,黃道運行,北空流星隕落,卻有這顆明亮的星辰流落黃道之外。梁王謀逆,但天佑皇脈,不至斷絕啊……”

……晉暉講述著青城山上杜光庭的掐算,王建和韋莊沉默不語若有所思。

“以廣成先生所見,皇上還有皇子僥幸逃脫了朱溫的魔掌?”王建犯著疑惑,自言自語道。

“這完全可能,”韋莊分析道,“皇上乃是明主,自入朱溫魔掌,應當能料到時局危難。我聽說皇後行往洛陽前,方產下一名男嬰。皇上極有可能是遣人將這個皇族血脈帶入了民間……”

王建眉頭緊鎖:“如果真的是這樣,無論如何應當找到這個男嬰。”這句話聲音不大,但卻字字斬釘截鐵。

“大王所言極是!倘若皇上真有血脈流落民間,斷然不能被朱溫的人找到。臣竊以為,當務之急,大王需做兩件事:其一,號令三川所有將領、官吏、百姓舉哀製服,為天子罹難哀悼;其二,秘密派遣心腹之人暗中察訪小皇子的下落。”

“嗯,韋大人言之有理。隻是……派誰去做這件事關大唐興衰的事呢?”

“此事既然事關重大,我願意親自前往!”晉暉站起身來,他想起在青城山時杜光庭仰望星空眼前一亮的那一瞬間感受到的希望,更回想起二十年前先帝僖宗對自己、對王建的恩德。如今,是自己報答皇室的時候,他此時此刻已經忘卻了自己的年齡和虛弱的身軀。

“光遠啊,你我都是花甲老人了,這種事情縱然有多重要,也不是我們能去做的了……”

韋莊捋著胡須微微點頭:“大王說得不錯,該放手讓後生們擔起重任了。”

順著韋莊的思路,王建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忽然,周庠臨行之前的話語在耳邊縈繞開來,一個大膽的念頭劃過,竟然令他脫口而出:“讓我兒宗傑去……”

韋莊和晉暉不覺為王建的大膽嚇了一跳。韋莊勸道:“大王,公子宗傑聰慧過人、膽識超群,可畢竟太過年幼,至今不足十歲。此去尋訪曆經千山萬水,單單公子一人,恐怕很難完成使命。臣請大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