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別人的書時,看到後麵的致謝名單,總認為那是個例行公事。親身經曆這一次從寫書到出書的整個過程,才真正體會到看似薄薄的一本書,確實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也免不了俗,想借此感謝在撰寫和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人。
本書的主要內容基於我的博士論文,我於2004—2009年在紐約州立大學Albany校區洛克菲勒公共事務與政策學院攻讀公共管理與政策博士,因此,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Sharon Dawes教授這五年中給予我的耐心指導、支持和鼓勵。這些年中,她總能在百忙之中與我分享她在數字政府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傾聽我的想法,並不斷通過提出質疑來提高我的研究能力,這些都使我在之後的學術生涯中受益匪淺。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她花費了大量時間與我討論論文的思路、方法和結構,製定研究計劃與日程,與其他論文委員會成員協調溝通,甚至逐字逐句為我潤色論文中的語言。在畢業後尋找教職的過程中,她曾連夜為我寫了滿滿兩頁的推薦信。在我畢業典禮那一周,她和她丈夫Bob招待我的親朋好友四人住進她家,管吃管住。我到複旦工作之後,她每次都有求必應,三年內已四次專程來上海與我進行合作研究,出席會議,為學生做講座和前往政府部門交流。我自己的學生前去紐約州立大學交流期間,她也對他們照顧有加。Sharon自己有兩個兒子,有一次她曾當著我父親的麵說,她把我當作她的第三個兒子,我也為自己能遇到這樣一位學術之母感到萬分幸運。
從論文委員會的其他兩位成員Theresa Pardo和Terry Maxwell教授身上,我也學到了如何尋找有意義的研究主題,如何提出研究問題以及如何開展嚴謹的研究工作,他們的指導使我在學術上變得更為自信和獨立。Theresa特地組織了一個國際信息共享研究小組,把所有對該問題有興趣的博士生聚到一起,定期交流和研討,這個小組的建立使包括我在內的多個博士生受益,並直接引發了本書研究主題的產生。在我回國前的臨別談話中,Theresa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做到“前報”(pay forward),而不是“回報”(pay back),對自己的老師最好的回報就是對自己未來的學生做正確的事情,這些話我會一直記得並盡力做好。
在攻讀博士論文期間,我有幸得到了洛克菲勒公共事務與政策學院和政府技術研究中心(CTG)授予的全額獎學金,不僅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還能在論文寫作中接觸到CTG在美國采集的原始數據,更有機會與CTG中許多極具專業精神同時又友好親切的研究人員和行政人員共事。與他們在一起工作的每一刻,都使我既受益又享受。
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難免感到孤獨而無助,國際信息共享研究小組的成員們使這段曆程充滿了互助和快樂,這其中有來自台灣的楊東謀、來自約旦的Fawzi、來自沙特的Mohammed、來自墨西哥的Gabriel和來自美國的Brian 和Anna。小組組織了多場講座,進行了許多有益的討論,產生了很多研究創意。尤其要感謝楊東謀同學,這篇論文中的很多思路來自於與他的討論。答辯結束後5天,我就匆忙回國參與一個研究項目,之後正是楊東謀和他的夫人吳怡融幫助我完成了論文正式遞交過程中的許多繁瑣手續,包括打印和裝訂論文。恭喜他們兩位已在台灣大學和世新大學找到了教職工作,能結識這兩位溫良忠厚的同事和朋友,是我在Albany學習期間最大的意外收獲。
論文中的數據采集工作得到了國家行政學院的江源富、許曉平、沈智勤、宋鵬旭和魏華等人的大力支持,使我有機會能與許多重要的政府官員進行訪談,采集一手數據。尤其是房桂喜在整個數據采集過程中,幫助我發現和聯絡受訪人,並陪同我東奔西跑,他的具體工作使本書的數據質量得到了保證。國家信息中心的於施洋在本研究的過程中,貢獻了許多獨到見解,也正是因為他,使我有機會認識了中國電子政務領域的許多專家、學者和實踐者,促成了本研究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