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紐約讀博之前的兩年,我在亞利桑那大學攻讀公共管理碩士,雖然這段經曆和本書的研究並不直接相關,但正是這兩年的學習經曆使我產生了繼續讀博的想法,也為後來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感謝當年錄取我並為我爭取獎學金的Jun Peng老師,碩士畢業後他又為我的博士申請寫了一封關鍵的推薦信,使我能得到全額獎學金前往他的母校攻讀博士,說他是我學術之路上的貴人並不為過。感謝碩士導師Chris Demchak把我帶進了電子政府領域,感謝Brinton Milward和Keith Provan的授課和推薦。出國後初到亞利桑那的日子,還得到過許多素不相識的美國朋友的無私幫助,包括Elissa Maish 、Kristine Maish、Jeannine Relly和她的丈夫Hans以及John Kellen,一並在此感謝。
複旦的竺乾威教授為本書的出版申請撰寫了推薦信,也正是因為竺教授,使我有幸加盟複旦,找到了我迄今為止最熱愛的工作。同時感謝這幾年在工作中熱心幫助過我的領導、同事和朋友們。複旦的劉新萍同學、徐慧娜同學和武大畢業的紀昌秀同學在英譯中的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還要感謝黃士平和馮岩在出版過程中的熱心聯絡。複旦大學出版社的關春巧編輯在審稿時的細致負責使我深受感動,與她的合作過程非常愉快。
我還特別想借這本書懷念曾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工作的Valerie Gregg女士。在我攻讀博士期間,她曾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我許多關心和幫助,而就在我論文答辯前的兩周,她因癌症去世。她的老頑童性格、對工作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朋友的無私幫助都使我終生難忘。與她的忘年交是我在美國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而她的去世是我在美國七年最悲傷的時刻。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樂觀和堅強給我的人生上了重要一課。她開創的資助中國貧困學生的項目,我和她的朋友們將一直堅持下去。
最後,沒有父母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感謝他們的一路培養,以及對我離開穩定的企業工作,選擇留學直至走上學術研究之路的理解和支持。尤其要感謝媽媽在美探親期間幫助我整理研究數據。我還要感謝好友朱璘在美期間的無私幫助,與我分享求學生涯中的酸甜苦辣。
寫這篇後記的過程中,七年留學生活中的場景和人一幕幕重現,以上這些話既是寫給他們的,更是寫給自己的。這七年給予我最大的收獲並不是知識和文憑,而是全新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陌生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賞以及自由簡單的生活態度,這七年使我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我為能有幸成為現在的自己充滿感激。
本書的英文稿完成於三年前,隨著自己研究經曆的增長,回頭再讀發現了不少內容上的不足和遺憾。為保持原汁原味,基本沒做大的改動,因為無論優缺點,這本書畢竟代表了自己在學術之路上經曆過的一個階段,歡迎讀者不吝賜教。
一本書的背後是一段七年的生活,謹以此書作為我留學生活的紀念。
鄭磊
2012年5月16日於上海江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