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樂

凍雲①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zhǔ)。渡萬壑千岩②,越溪③深處。怒濤漸息,樵風④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yì)⑤、翩翩過南浦。望中⑥酒旆(pèi)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⑦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⑧。歎後約⑨、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注釋

①凍雲:天氣寒冷,雲層凝結不開。②萬壑千岩:此處指千山萬水。③越溪:西施浣紗的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南,此係泛指。④樵風:順風。傳後漢鄭弘拾得神人遺箭,還箭時求在若耶溪中載薪時早晨刮南風,晚上刮北風。後果然。因稱順風為樵風。⑤畫鷁:古代畫鷁鳥於船頭,謂可避風暴。鷁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水鳥,不怕風暴,善於飛翔。⑥望中:在視野裏。⑦鳴榔:用木棒敲擊船邊作響,使魚驚恐入網。此處指唱歌的節拍。⑧浪萍難駐:萍隨浪轉,漂浮不定。⑨後約:別時相約後會之期。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斷鴻聲遠:指音信斷絕。斷鴻,失群的孤雁。

經典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浙江會稽一帶舟遊的情況。上片、中片都是寫景,其中上片客觀敘述舟行的經曆,中片描寫舟中的見聞。下片則是抒情,在上中兩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開抒懷。片與片之間結合甚緊,是一篇大開大闔的長調。

作者寫景時紆徐舒緩,抒情時急促淒切,前麵的寫景是為後麵的抒情鋪墊,以致形成了落差,即由“乘興”到“慘懷”,從而較好地表達了詞人“繡閣輕拋”成為“浪萍難駐”的無限悔恨情緒。詞調轉折自然,層次分明,充分顯示了作者長於鋪敘、嫻於寫情的高深造詣。

八聲甘州

對瀟瀟①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②。漸霜風淒緊③,關河④冷落,殘照當樓。是處⑤紅衰翠減⑥,苒(rǎn)苒⑦物華⑧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miǎo)⑨,歸思難收。歎年來⑩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yóng)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nèn)凝愁!

注釋

①瀟瀟:形容雨聲急驟。②“一番”句:經過暴雨一番洗滌,秋氣更加淒清。③淒緊:淒清劇烈。形容秋風寒冷蕭瑟。④關河:關山河流。⑤是處:處處。⑥紅衰翠減:指花木凋零。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⑦苒苒:同“荏苒”,指時光流逝。⑧物華:景物風光。⑨渺邈:形容遙遠之貌。⑩年來:近年來。有久的意思。淹留:久留。顒望:抬頭凝望。顒,頭不轉動的樣子。“誤幾回”句: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此處反用其意。爭知:怎知。恁:如此,這樣。凝愁:愁思凝結不解。

經典賞析

這是一首望鄉詞,全詞緊緊扣住一個“望”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與《雨霖鈴》情景交織的寫法不同。上片是登樓遠望,以蕭瑟的秋景烘托人物的愁思,層層鋪寫景物,以長江之水東流暗喻情思不絕。下片寫望故鄉難見,懸想“佳人”思念之急、之苦,而“爭知我”卻有歸不得的苦衷。筆勢一縱一收,使得思鄉之情、懷人之痛回環往複,十分悱惻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