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②,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③遊冶處④,樓高不見章台⑤路。雨橫(hèng)風狂⑥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幾許:多少。許,估計數量之詞。②楊柳堆煙:煙霧籠罩著楊柳。③玉勒雕鞍:鑲玉的馬籠頭和雕花的馬鞍。指華貴的車馬。④遊冶處:此處指歌樓妓院。⑤章台:台名。秦昭王曾於鹹陽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稱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華,妓館林立,後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台街”語。唐許堯佐《章台柳傳》記妓女柳氏事。⑥雨橫風狂:狂風暴雨。
經典賞析
這首詞描寫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語淺意深,自然渾成。上片寫幽居深院的少婦麵對春光的苦悶。“庭院深深”、“簾幕無重”,幽居之苦可見。“玉勒”兩句申訴其苦悶:望不見遊冶處和夫婿的蹤影,真是辜負了一派春色!下片寫在暮春風雨中的傷感。一陣狂風暴雨摧殘得紅消香逝,使她精神上難以忍受,不禁掩門留春,但哪裏留得住呢!春光將逝,年華如水,傷感之情又添一層。“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落花與閨婦同命,也做無語凝噎之狀。“亂紅飛過秋千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麵臨的命運嗎?幽恨怨憤之情自現。
全詞寫景狀物,疏俊委曲,虛實相融,辭意深婉,尤對少婦心理刻畫寫意傳神,堪稱歐詞之典範。
采桑子
群芳過後①西湖②好,狼藉殘紅③。飛絮蒙蒙④,垂柳闌幹⑤盡日風。笙歌⑥散⑦盡遊人去,始覺春空⑧。垂下簾櫳(lóng)⑨,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①群芳過後:百花凋零之後。群芳,百花。②西湖:此處西湖在潁州(治今安徽省阜陽)城西北。③狼藉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④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此處形容飛揚的柳絮。⑤闌幹:橫斜,縱橫交錯。⑥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⑦散:消失,此處指樂曲聲停止。⑧春空:春意消失。⑨簾櫳:簾,窗簾。櫳,窗欞。
經典賞析
作者早年曾被貶知潁州,晚年在此歸隱,常來潁州西湖遊賞,並寫下十首《采桑子》,描繪西湖風光。這是其中的第四首,寫暮春依欄觀湖遊興之感。
詞的上片寫暮春之景:在春風吹動下,百花凋零,柳絮飄飄;下片寫傍晚時在細雨蒙蒙之中人去燕歸,以細雨雙燕狀寂寥之況,於落寞中尚有空虛之感。然而,作者麵對這種“匆匆春又去”的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將西湖的春末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這種“春空”之後的閑淡胸懷與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這首詞有異於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詞作文字疏雋,感情含蓄。
相關鏈接
闌幹古時有兩個意思。一是同“欄杆”,樓台上的欄杆。早在上古時期就有“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的傳說(《史記·武帝紀》)。“十二樓”以及由此衍化成的“十二欄杆”,遂為中國古文化中的特定詞語,它先指神仙居處,後借為女子閨閣的代稱。倚欄而歎或憑欄遠眺,是古代詩客詞人或誌士征夫寄興抒情的典型表現,如詞中有“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杆”(李璟)等名句。二是“縱橫交錯”之意,常用於形容景象或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