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詞人簡譜(2)(2 / 3)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南宋詞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曆任台州寧海主簿、秀州錄事參軍等。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閣待製假禮部尚書使金被留,拒仕不屈,十五年後始歸。以論事忤秦檜,罷官。《彊村叢書》輯有《鄱陽詞》一卷。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南宋詞人。政和五年(1115)進士,曆任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通判真州、知滁州等職。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台州崇道觀。少有文名,擅書法,得其祖蔡襄之筆意。工詞,其詞鋪敘詳贍,語言精練。晚年詞格漸變,時有豪爽雄放之作。有《友古居士詞》一卷,存詞一百七十五首。

王灼(約1081—約1160),字晦叔,號頤堂。遂寧(今屬四川)人。宋代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博學多聞,嫻於音律。紹興中曾為幕僚。晚年閑居成都和遂寧潛心著述,著作涉及文學、音樂、戲曲和科技史等諸多領域,成就巨大。詞曲評論筆記《碧雞漫誌》論述詞曲曆史,品評北宋詞派,為研究詞調的重要資料。有《頤堂詞》一卷。

李重元(生卒年不詳),宋徽宗宣和前後(約1122)在世。工詞,南宋黃異《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錄其《憶王孫》(春、夏、秋、冬)詞四首,均為頗具意境的佳作。

陳與義(1090—1139),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南宋初期傑出詩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高宗朝受任為禮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湖州,後曆任翰林學士、知製誥、參知政事等。平生以詩名世,與黃庭堅、陳師道並稱為江西詩派的“三宗”。亦工於填詞,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有《無住詞》,現存詞十八首。

張元幹(1091—約1170),字仲宗,號蘆川老隱、真隱山人。長樂(今屬福建)人。南宋愛國詞人。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紹興八年(1138),坐作詞送胡銓及李綱除名。遂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長於詞,多清麗婉轉之作,獨送胡、李二詞,以慷慨悲涼勝。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渡初期詞壇雙璧。有《蘆川詞》一卷,存詞一百八十餘首。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建炎二年(1128)進士,曆任撫州軍事判官、轉承直郎、樞密院編修官等職。後因上疏反對秦檜主和,乞斬王倫、秦檜等人,除名被貶至昭州、新州、吉陽軍等地。孝宗即位,複奉議郎,曆官至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終因反對和議,去職歸隱,從事著述。有《澹庵詞集》,今存詞十五首。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少年從軍,軍事才能傑出,為南宋“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曆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總、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等職。一生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為己任,率“嶽家軍”屢破金兵,收複失地。後因權相秦檜與高宗力主議和而受到猜忌,被高宗用秦檜計以一日十二道金牌召回。紹興十一年(1142),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孝宗時追諡武穆,後人稱為“嶽武穆”或“嶽王”。書法、詩詞見長,有《嶽武穆集》傳世,《全宋詞》輯其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