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元龍以帶血之手撫上清揚的臉頰,迷離的眼中有無盡悔意,卻什麼也沒說,隻是自懷中掏出一件帶血的物事塞入清揚手中,嘴中盡力念道:“孩子,唐……唐……”他憋了許久,終於還是沒有說完話,便咽下了氣。——雖已斷氣卻還怒目圓睜,好像還有無數的事沒有完成,死不瞑目!
清揚一時跌坐在那裏,手中沾有父親鮮血的物事叮地一聲掉落在地。雖然這個男人是她父親,卻從來沒有盡過做父親的本分,可清揚見他如此仍覺心中堵得慌。她常常想,便隻是身為女兒,為什麼竟連一點父愛都未得到呢?別家女兒即使貧寒也有爹疼娘愛,為什麼自己卻如下人一般,從未嚐過親情與關愛?她傷心地想哭,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怎麼也哭不出眼淚,想到自己生活了這麼多年的窩毀於一旦,倒覺得自己的心被挖走了一塊。父親她原想扶起父親的屍體將其安葬,無奈一個七歲的小小女孩兒,怎麼拖得動一個成年男子?拖拉之際卻有一樣物事從清元龍身上掉落下來。清揚自然好奇,撿起一看,竟是一塊玉,烏黑溫潤,玉質晶瑩,仔細一看像是一個“喜”字。她想終是父親的一樣記念,便揣在懷裏,心知移不動父親,便欲另尋他法。
忽地她仿佛聽見了嬰孩微弱的啼哭聲,又是一驚,忙仔細辨認,卻是從屋中的一個米缸內傳出。清揚過去揭開米缸蓋一看,正是她的幼弟清翊!原來周姨娘遭毒手之前護子心切,便將孩子藏在米缸裏,自己卻慷慨赴死以迷惑敵人視線。顯然此方法奏效,現如今清揚與清翊成為了偌大的清家家族唯二的幸存者!
清揚將孩子抱起,心下覺得活命要緊,此地不宜久留,便收拾包袱逃出清宅。無奈她並不知道江湖之大自己可以去哪裏!她心中盤算著自己決計不能養活弱弟,有心給與他人寄養。
清揚雖年幼,卻聰明伶俐,她抱著幼弟偷偷溜到送子觀音廟。當初娘曾經去送子觀音廟求子,她偷偷地跟在後麵見識過,知道去廟裏的婦人都是想要生兒子的,如今她靈機一閃,想到把弟弟送到那裏,定然可以遇見有貴婦人欲□□,那麼即便自己無力供養,幼弟也可衣食無憂了。
話雖如此,她在觀音廟後花園內躲了七天七夜,也未等到機會,倒是清家滅門事發,城中已無人不知。清家上下六十五口皆由官中收葬,江湖上更是議論紛紛。來拜廟的女人們飛短流長,將那些江湖傳言、官中消息、小道新聞傳得滿天飛。有的說,清家是被鬼魅纏身,清元龍殺孽太多被厲鬼拉走了;也有的推測說唐家定有後人未死來報家仇;更有說是清元龍練功走火入魔將全家殺死後自殺的,種種猜測不一,卻沒有人懷疑在那些死者之中少了兩個小小的名字——清家小姐清揚與清家少爺清翊。清揚聽在耳中百感交集,一時也分辨不出究竟哪種是真相。
那日忽然一隊家丁前來清場,將大家格在主道之外。不一會兒一頂小轎悄然而至,從中走出一位氣質雍容的中年婦人。清揚眼見那小轎雖然簡單,卻是做工精良,秀美無比。那群家丁雖未著號服,卻訓練有素,戒備森嚴。清揚偷眼見此情景,心中暗思此位婦人必定來頭不小,便瞅準一個空子將清翊放在後院的小橋邊。她轉念一想,又將自父親身上取到的黑玉掛在清翊頸上以資辨認。
清揚依依不舍地望著仍在哇哇大哭的清翊,直至貴婦入園聽見孩童哭聲尋聲而來。遠遠見著那婦人抱起幼弟似是十分歡喜,心中一塊大石落地,喃喃道:“翊兒,今日一別,希望觀音娘娘庇佑能有重逢一日!”此時她倒不知自己去向何方,不禁彷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