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太完美就是不完美,天心不好做這方麵的定義,銥藍星係算是一個聯邦國度,各種規則非常的細目,可以說,從藝術學校裏出來的學生,天生就有了明星的氣質。麵對朋友,有完美的行為;麵對媒體,有完美的姿態,言語和肢體動作無可挑剔……所有人都能將自己的個性完美表達……
這種生活完是完美了,可天心一年生活下來,卻覺危險,但又偏偏找不到危險的罩門所在。
“這算是哪一門子的考驗嗎?難道真要使那一招不成!”
※※※※※※※※※※※※※
天心所謂的那一招,其實就是生活,幻化童身,以一個銥藍人的麵目在銥藍星係生活三十年(旭日梁山曆三十天),經曆從小到大的生活過程,而不是像現在以一個旅者的身份存在。
天心會產生這個想法,隻緣於五個字,生活出真知。忘掉旅者的身份,全身心融入銥藍星係的星際生活,感受銥藍星係小童到成人的生活方式。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但那隻是針對視野,天心並不欠缺視野,隻欠缺一世感受。
而天心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想法,也緣於銥藍聯邦的教育體製。按照這個體製,銥藍兒童在三歲後,交由聯邦相關機構統一撫養和教育。換言之,每一對夫婦和單親家庭有子女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年。
沒有經曆過,天心並不能評論這種體製的好壞。何況,三齡童入學以後,並不是全封閉,家長隨時可以去看孩子,隻是不能接回,也不負擔撫養費用。或許就是這後一項壞了事情,沒了撫養費的牽纏,很多家長在前兩年還會想著去看孩子,但慢慢地就不去了。一方麵是習慣了這“傳統”,知道自己的孩子會活得很好,這是聯邦法律保障的;另一方麵,則是高度發達的星際時代,人員的流動性就跟風一樣,沒準這刻還在碧藍行政星,下一刻就到了另外一個星係,這時就是想探望孩子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種製度剝奪了某種權利,也避免了家族這種團體的出現,但卻很好地讓孩子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成長。所有的孩子在這個環境下是沒有身份的,唯一的身份就是你是未成年人!
天心通過研究還發現,這種教育體製下成長起來的銥藍人,在成年後並不去尋找自己的父母,甚至連談都懶得談。不談的原因當然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這種體製下的兒童,大多是不是孤兒的孤兒。其父母或者去了遠空的星係,根本就找不著;或者是單親,或者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棄兒,真正父母雙亡的孤兒很少。
這應該也是一種終極文明形式。這種星際文明成功地讓社會分級,你處在哪一級,那就在哪一級生活,總而言之,不管你在哪個年齡層,你不會有負擔,也不會成為負擔。你的任務或者說你的存在就是完美地處好自己和釋放自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時要躬行。
天心很苦惱的是,他在童齡上不能幻大一點,要麼是三歲或更小,總之不能比三歲大。超過三歲沒有進入聯邦教育體製,那管理該區的官員就要受到極嚴厲的懲罰,被判亂安罪。這個罪名很大,一個星係,和平並非兩句話就可以獲得的,它建立在社會各機構精確的運轉之上,作為維係機構的螺帽,官員也好,職員也好,是不能鬆的。
“奇怪的文明形態,徹底摒棄了人類各個時期非常重要的倫理道德,轉而隻對生命尊重和敬畏。這大概是這個空間能和平的根因。”
天心自語道。
銥藍星係人的壽命很長,老壽星普遍都有幾千歲。這點歲齡在天心眼裏自然不算什麼,但天心奇怪和震憾的是他們的逝法。
秋風掃落葉,又或者秋風大肅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聯邦對新生者極盡生活照顧和法律照顧,對老人變複如是,但裏麵的溫情就少多了。幾乎上所有老人,隻要“丐相”一現,就會被馬上收容。這收容不是簡單地收容,老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智者,他們有著相當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感悟,在自己的領域,不管這個領域有沒有價值,他們都是自己領域的導師。因而,聯邦老人院實則是智慧收割院。聯邦老人院並不提供研究器材,隻提供基本的生存物資,對老人智慧的收割確切說來是“彌留之光”,即老人對自己一生的各種感悟和設想……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對惡人彌留的寫照,然而用在聯邦老人院,卻殊無一點貶義。人都快死了,還有什麼舍不得的,於是乎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平時裏緊閉的嘴,現在全都大開,說得的說不得的,全吐漏無益,全混合在一起。這是老人們的一種晚年生活方式,也是聯邦獲取各領域最先進成果的一種渠道。
不要擔心會出現泄密,聯邦老人院是全封閉的。而老人的成果在經過整理之後,會由聯邦技術投資委以基金方式向全聯邦或整個空間有能力的企業和財團進行招標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