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兩年之約(3 / 3)

陳登接過來一看,愕然道:“聖上封你為荊州牧、益州牧?”

劉墉歎了口氣道:“此詔雖是聖上親書,但一來曹操若知有此詔書,聖上處境危急;二來劉表、劉璋擁兵自重,早有不臣之心,也決不會奉詔,因而小弟隻能束之高閣,深藏府內,不敢示之以眾。”

“可惜啊。”陳登也是一歎,問道,“不知崇如是何打算?”

“不瞞元龍兄,此次營救功敗垂成,令聖上重回險地,讓小弟肝腸寸斷、心灰意冷……”

陳登插話道:“崇如,此事曹公諱莫如深,為兄隻是略知一二,你為我細講一下。”

“是!”劉墉一拱手,飲了一口茶,神色凝重,便將營救獻帝的過程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

陳登聽說獻帝已到樊城卻被劉表阻之不進,暗自歎息,說道:“為兄還以為曹仁是在半道上將聖上追回去的,哪知實情竟是這樣……”呆了半晌,陳登又問道:“崇如經此一事,仍要跟從劉備麼?”

劉墉搖搖頭,意氣紛發地道:“此事功虧一簣雖令小弟義憤填膺、傷心欲絕,卻也令小弟驚醒。事事求與他人,事事聽從他人,有的或能言聽計從,有的卻是棄之不用,更有甚者反而防範於你,戕害於你。小弟算是看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已。《易經》上也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而小弟已下定決心,從今往後不再跟從任何一方,而是自立門庭,自已當一回家,做一回主,我就不信,離了別人,我劉墉就不能重振大漢,實現國家一統?”

“崇如早該如此了。禪經有雲,人貴自立,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陳登頷首一通稱讚,又問道,“不知崇如對將來是何打算?”

“小弟意欲先與孫權結交盟好,伺機取荊、益二州,先與曹、孫三分天下,然後……”劉墉便將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和盤托出。

陳登的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愕然道:“此策審時度勢、恢宏磅礴卻切實可行,崇如是如何想到的?”

劉墉不好意思道:“此策並非小弟所想,而是諸葛孔明所獻。”

“諸葛孔明?”陳登一呆,“為兄怎從未聽說過此人。”

劉墉道:“此人年未及弱冠,隱居於襄陽隆中,寂寂無名,故不為人知。”

“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少年英才。”陳登一歎,又道,“孔明之策揆情度理,謀劃周詳,可說建功立業之宏圖偉卷。不過依為兄之見,崇如依此策行事隻能三分天下而成鼎足之勢,卻難稱霸諸強,遑論複興漢室、重振朝綱了。”

劉墉對諸葛亮極是崇拜,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聽了陳登所言驚愕萬分,忙道:“元龍兄怎有如此說法?”

陳登鎮定自若地道:“其一,‘跨有荊、益’與‘外結好孫權’之間如何取舍?荊州利盡南海,西通巴、蜀,向東可順江而下直麵孫吳,向北可出兵宛、洛,虎視中原,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孫權雄才偉略、目光如炬,如此重要之所又豈能拱手相讓?”

劉墉不由一呆,隻聽陳登又道:“其二,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崇如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難啊!荊、益兩州相隔萬裏,更有崇山峻嶺層層隔阻,兩路兵馬如何相互呼應,如何協同作戰?”

這一番話說得劉墉啞口無言,好半天才感歎道:“看來我還是想得太過樂觀了。小弟這次真是不虛此行。”又一臉誠懇地對陳登道:“小弟此次來廣陵最大的心願便是懇請元龍能協助於我共謀大計。”

陳登深思一陣,對劉墉道:“崇如,我倆定個兩年之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