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幾日”句:唐李商隱詩《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化用其句。
[2]暮騰:夜暮的降臨如騰躍的奔馬,言入夢之快和時光流逝之疾。
[3]“蝶幻”句:《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蝴蝶之夢爲周與?”後因稱夢爲蝶夢。樵覆鹿:“樵”通“蕉”。《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禦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爲夢焉。”後以“蕉鹿”指夢幻。
[4]黑甜:酣睡。宋蘇軾《發廣州》詩雲:“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
[5]更漏:漏壺。計時器。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故稱。
[6]皆雲煙:言大地皆充滿了戰爭的烽火。
[7]壺:漏壺,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漫題
解語花逢眉語人[1],莫因邂逅誤芳春。橫塘柳色清如許,也鬥腰肢淺效顰[2]。
【校注】
[1]解語花:比喻美女。唐時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明皇與貴戚們宴賞,左右之人羨慕不已,帝指貴妃以示左右曰:“怎能如我解語花?”
[2]效顰:即“效矉”。《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後以“效矉”爲不善摹仿。
春夜不寐
番風幾次逼花朝[1],入夜燈寒強自挑。愁漸成魔時縱灑,吟何太苦竟連宵。小樓聽雨情如昨,南浦尋春約未遙[2]。細把更籌閑數遍[3],也應無計破幽寥。
【校注】
[1]花朝:花朝節。舊俗以農曆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為“花朝節”。宋吳自牧《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爲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爲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又有以農曆二月初二日或十二日為花朝節者。《廣群芳譜·天時譜二·二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爲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爲挑菜節。”
[2]南浦:泛指和朋友分手之處。屈原《九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3]更籌:古代夜間報更用的計時竹簽。借指時間。
楊花[1]
一縷遊絲漾落暉,化身千億是耶非[2]。東君不管人心蕩[3],故向行人行處飛。
休將往事話隋堤[4],濃綠成陰絮作泥。好逐輕狂小蛺蝶,隨風飛過畫橋西[5]。
解語墻東宋玉家[6],無多色相占韶華[7]。自從省識拘牽苦,不慣著花慣散花。
寄語桃源古洞天[8],儂家亦是小遊仙。曉鶯啼斷繁華夢,穩度青春不計年。
【校注】
[1]楊花: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2]“一縷”二句:言在落日的餘暉下,縷縷的柳絮在漫天飛舞,仿佛像無數的化身。是耶非:化用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3]東君:神名。此指司春之神。
[4]隋堤: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開通濟渠,自西苑引縠水、洛水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經泗水入淮河;又開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長江。渠廣四十步,旁築禦道,並植楊柳,後人謂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
[5]畫橋:雕飾華麗的橋梁。
[6]墻東宋玉: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語本此。
[7]色相:佛教主萬物皆空,以無相爲歸。人或物之一時呈現於外的形式,稱爲色相。《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諸色相海,無邊顯現。”白居易《題孤山寺石榴花示諸僧眾》:“色相故關行道地,香塵擬觸坐禪人。”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引申爲美好的年華。
[8]桃源:桃花源,用以指避世隱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界。典出晉陶潛《桃花源記》。
題莫鬆如畫[1]
寫得琅玕三五枝[2],籬邊墻角也相宜。此君真趣誰曾領,籊籊臨風影半欹[3]。
既許花王錫牡丹[4],合將王者賦猗蘭[5]。幽居未免儕凡草[6],點染名香畫裏看。
一生冷眼看東籬[7],本色風光不在奇[8]。自有寒香留晚節,陶公賞後魏公知[9]。
疏影橫斜想玉真[10],著花老幹自生春[110]。是誰點筆供遊戲,澹灑墨跡亦可人。
【校注】
[1]莫鬆如:人名,生平不詳。
[2]琅玕(lánggān):竹。唐杜甫《鄭附馬宅宴沒中》:“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
[3]籊(tì)籊:竹長而銳。《詩·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淇。”欹:通“倚”。斜倚,斜靠。
[4]花王: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爲花王,芍藥爲花相。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爲王,而魏花乃後也。’”錫:賜予。
[5]猗蘭:蔡邕《琴操·猗蘭操》雲:“《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過隱穀之中,見薌蘭獨茂,喟然嘆曰:‘夫蘭爲王者香,今乃獨茂,與衆草爲伍,壁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爲倫也。”
[6]儕(chái):等同,並列。
[7]東籬:晉陶潛《飲酒》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因以指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