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卷一鳴春草(2)(2 / 3)

[8]本色:本來的顏色。此謂質樸自然,不加矯飾。

[9]陶公:指陶潛,字淵明,性愛菊。魏公,指魏仁溥,北宋人,位至宰相。性愛花,其家有花園遍植天下名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魏相家。”

[10]疏影橫斜:按宋林逋詩《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玉真:美人、仙女,謂由畫中之花想起高潔的美女仙人。

[11]著花老幹:宋梅堯臣《東溪》詩:“野鳬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醜枝。”此化用其語。

送春

巷僻人稀深閉門,風雨相迸入黃昏。低徊無計詢花信,尚戀多時送酒痕。一騎王嬙空有恨[1],五更杜宇代銷魂[2]。安排殽榼明朝去[3],小約賓朋笑語溫。

【校注】

[1]王嬙:西漢南郡秭歸 (今屬湖北 )人,字昭君,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寜元年(前33),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求和親,昭君自請嫁匈奴。入匈奴後,被稱爲寜胡閼氏。現呼和浩特市南郊,有王昭君青塚。《西京雜記》卷二:“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後匈奴入朝求美人爲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爲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昭君故事後來成爲詩詞、戲曲、小說等的流行題材。

[2]杜宇:即望帝,相傳戰國末杜宇在蜀稱帝,號望帝,爲蜀除水患有功,後禪位,退隱西山,蜀人思之;時適二月,子規(杜鵑)啼鳴,以爲魂化子規,故名之爲杜宇,爲望帝。事見晉常璩《華陽國誌·蜀誌》。

[3]殽榼(kē):榼,古時盛酒的器具。

送唐五雲龍虎關

灕江漲滿綠成紋[1],送得春歸又送君。堤上象雞嘶小月[2],城外有象鼻山、鬥雞山。關前龍虎憶湘雲。萍蹤乍合難爲別,絮語無多不忍聞。此去也應回首望,樽前何日再論文[3]。

【校注】

[1]灕江:《廣西通誌》:“灕江,源出興安縣海陽山,至渼潭與衆流滙,乃分湘灕二流。南流爲灕水,由靈渠經靈川縣會衆水以至桂林,繞城之東北,南流至廣信,入鬱江。”

[2]象鷄:即桂林象鼻山、鬥鷄山。《廣西通誌》:“象鼻山,在訾家洲之西,突起水濱形類象,故名。”《大清一統誌》:“鬥鷄山,在新寧州東五裏,有二山隔江對峙如雞鬥舞。”

[3]樽前句:“樽前”抄本作“榕城”,底本是。杜甫詩《春日憶李白》:“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此化用其句。

晚泊昭平[1]

散步沙洲月上遲,江城入望半迷離。佑舟漸靜灘聲急,漁火初燃夜色欺。地僻旅魂殊恇怯[2],愁多心緒轉參差。須知到處鴻留爪[3],記取今宵某在斯。

幸有良朋共寫心,幾人同話到更深。時同舟者許君子蔭陸君子英皆舊好也。世情冷暖誰知己,雲水蒼茫好放吟。入世未忘生老病,曠懷那計去來今。詰朝一棹乘風去[4],小飲窗前淺淺斟。

【校注】

[1]昭平:縣名。清屬廣西平樂府。《大清一統誌》:“昭平縣,在(平樂)府南一百二十裏,東西距二百十裏,南北距一百九十五裏,東至賀縣界。”

[2]恇怯:懦弱,膽怯。

[3]鴻留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

[4]詰(jié)朝:明旦,明朝。《左傳·成公二年》:“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棹(zhào):船槳,此借指船。

次李聽鬆司馬韻即頌其德政[1]

【題解】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張高友中彈身亡,起義宣告失敗。此詩當作於此時,“倒懸已解困全紓”即指義軍失敗之事。詩中表達了作者在亂後對李司馬的倚重之情。

樂利興時弊政除,化民無復事爰書[2]。田皆負郭荒蕪少,村尚排衙草創餘[3]。時尚在職思堡租民房爲兵衙。殺賊當年嫻上馬,居官此日勵懸魚[4]。來何暮也群相望,盼得賢侯願始紓[5]。

甘棠有樹蔭庭除[6],自愛清勤且讀書。鶴俸無多安五鬥[7],鶯喬可樂課三餘[8]。惠人不礙鸇驅雀[9],好古何妨獺祭魚[10]。此日部民相感戴,倒懸已解困全紓[11]。

【校注】

[1]德政:“政”字,底本脫,據抄本補。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也稱步韻。世傳次韻始於白居易、元稹,稱“元和體”。唐元稹《酬樂天餘思不盡加爲六韻之作》:“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原注:“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李聽鬆:生平不詳。司馬:清代稱府同知曰司馬。

[2]爰書:古代記錄囚犯供辭的文書。《史記·酷吏列傳》:“(張湯)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裴駰集解引蘇林曰:“爰,易也。以此書易其辭處。”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爰,換也。古者重刑,嫌有愛惡,故移換獄書,使他官考實之,故曰‘傳爰書’也。”

[3]排衙:舊時長官升座,陳設儀仗,僚屬依次參見,分立兩旁,叫排衙。

[4]懸魚:《後漢書·羊續傳》:“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於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後以“懸魚”指爲官清廉。

[5]賢侯:代指李聽鬆。紓,紓解除;排除。

[6]“甘棠”句: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記·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 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庭除: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