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農村破產與商市之關係(1 / 1)

(本文原載1936年8月9日無錫《人報》)

帝國主義者的生產過剩,急欲向國外去找市場,而我國海禁早已開放,無疑地,這是他們推銷過剩產品絕好的對象了。所以我國海關入超,年年有數萬萬元之巨,況米麥棉紗都占首位。因此我國的農產品,受洋貨的傾軋,價格貶跌,農民們得不償失,而租稅卻未見減少,兼以近年來水災旱災的頻發,影響尤大,同時農村副業,也被機器工業摧殘無餘。世界經濟衰落,絲市一落千丈,農村蠶桑也隨之沒落,試想處此極度不景氣的情景之下,農村會不破產嗎?

農村的破產,使整個農民階層處於生活不安定狀態,災區之內,以樹皮革根果腹者,比比皆是,妻離子散,流離失所,亦屢見不鮮,就是比較好一些的,也隻不過能勉強維持生活的現狀而已。他們衣食住用的東西,如能省得的,都莫不以節儉為是,總之,他們都是過的苟延的生活。所以他們的購買力是非常薄弱的。

都市的繁榮,商市的興起,都是建築在農村經濟上的。一旦農村破產了,鄉村經濟崩潰了,農民的購買力消失時,商業就失其盛,都市繁榮的麵具,也難維持,以致大都市裏及內地的銀行錢莊的倒閉,工廠商店的收縮關門,造成了整個工商業的不景氣,生意清淡,市場蕭條,這裏我們能引證到農村的破產,可影響到商業的繁盛。

不過,我們的結論,應當是商業的衰落,農村的破產,甚至整個社會經濟的不景氣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者用政治、經濟、文化等種種不同的手段侵略限製了我們不能向繁榮的路上前進,所以複興農村、振興市麵的第一要圖,還是向帝國主義者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