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議參本一朝膺寵命 舉賢才兩鎮各勤王(1)(1 / 2)

詞曰:

激濁揚清後,恩波自九天。離合升降有奇緣,相會在軍前。二豎埋頭日,英雄奮誌年。無分曉夜赴南川,指顧靖風煙。

——右調《巫山一段雲》

話說趙文華兵敗鎮江,在揚州閉門自守,寫書字求嚴嵩與他設法。江南總督陸鳳儀,本不敢將文華兵敗事奏聞,怕得罪嚴嵩。隻因失了蘇州並各處郡縣,現今倭賊圍困鎮江,日日分兵在各縣搶劫,去江寧省城不遠。趙、胡兩人,老鑽在揚州。水陸軍兵還有十一萬人馬,鳳儀遣官行文三四次,求他留一半兵守揚州,發一半兵來江寧,一則保守省城,二則分救各州縣;再不然,統領水陸人馬救鎮江之急,內外夾攻,未嚐不是勝算。誰想他文書也不回,差官也不見,一個兵也不分與。陸鳳儀怕禍連及己,不得已將趙文華兵敗啟奏。此時文華的書字早到嚴府,嚴嵩看了,著急之至,與世蕃相商,意欲保舉河南軍門曹邦輔替回趙文華,好卸這重擔子。世蕃又怕邦輔不徇情麵,將文華在江南諸款參奏,到是大不方便;著別人去,又恐怕不能勝任。父子正在作難之際,陸鳳儀的本章也到了內閣。嚴嵩越發著急,惟恐送入內庭,聖怒不測,將鳳儀的本暗行袖起。此等兵敗事,傳聞最速,不知怎麼,都中紛紛揚揚,亂講起來。

林潤聽知,與鄒應龍相商,要借此事下手嚴嵩。應龍道:“這事真假未定,豈可因人傳言,便冒昧舉行?”林潤道:“我今日去吏部尚書徐老師處探聽探聽,或者他那裏有確見,也未可知。”應龍道:“隻怕他與我們一樣,也未必有什麼確見。”原來這尚書徐階,是林潤會試的大座師,為人極有才智,也是個善會鑽營的人,明帝甚是喜歡他。他心裏想做個宰相,隻是怕嚴嵩忌才。林潤是他最愛的門生,聽見來,就請相會。林潤請安敘禮畢,坐在下麵。徐階道:“數天也不見你來走走,我正要著人約你去。聖上留意青詞,近日嫌閣臣做的無佳句,你們是翰林衙門,設或聖上考試起來,定須早為練習才是。我日前擬了幾個題目,你可拿去做做我看。”隨吩咐家人取至。林潤看了,打一躬道:“承老師大人關愛,門生照題做完呈覽。”又道:“日前聖上遣兵部趙大人督師平寇,未知近日收功否?”

徐階笑道:“賊勢已成,趙大人恐無濟於事。然係嚴中堂保薦,即不收功,亦無可慮。”林潤道:“門生聞得許多傳言,說趙大人有陣前失機的話,想來也未必真。”徐階道:“這話是何人告訴你的?”林潤道:“刻下街談巷議,已遍傳都中。因老師大人日在內庭,定知其詳,故敢瀆問。”徐階道:“你是我的門生,非外人可比,就與你說說也不妨。昨與華蓋殿大學士張璧閑談,他說江南總督陸鳳儀五日前有一本,說蘇州、常州及各縣,俱為倭寇殘破,鎮江府現今被攻,趙、胡兩人領敗兵退守揚州。陸鳳儀請旨發兵救援。嚴中堂將此本拿回家去,迄今四日,尚未奏聞。這是張中堂與我的私話。你少年人,須要謹密。”

林潤道:“如此說,這趙文華兵敗失機是實了。嚴嵩將此等本章隱匿不奏,老師大人何不即行參劾?”徐階將林潤上下看了一眼,說道:“你平日人極聰慧,怎今日如此說?你可知近日海瑞下獄麼?你可知當年楊繼盛、沈練、鄭曉麼?”林潤道:“門生盡皆知道。”徐階道:“以上四公,我都不敢學,你敢學他四人麼?”林潤道:“門生雖年少愚蠢,講到‘膽氣’二字,頗有!趙文華係嚴嵩力保之人,今趙文華兵敗,門生就敢參奏他。”徐階冷笑道:“我且問你:你要參他們些甚麼款見?”林潤道:“門生參嚴嵩權傾中外,藐法串奸;趙文華喪師辱國,假冒軍功,屈殺張經等語。”徐階道:“你是才動這念頭,還是決意要做?”林潤道:“門生存心久矣。今既有隙可趁,這事是決意要做的。”徐階聽了,複將林潤上下看了兩眼道:“我到看不出你。”又道:“趙文華兵敗實而又實,你這本幾時入奏?”林潤道:“今晚起稿,明早定行進呈。”

徐階站起來說道:“好!難為你少年有這誌氣。”說罷,拉林潤並坐。林潤道:“門生怎敢與老師並坐?”徐階道:“你隻管坐下,我有話說。”林潤隻得斜著身子,坐在徐階肩下。徐階道:“你今誌願既決,聽我說與你做法。嚴嵩聖眷未衰,前人多少誌節之士,都弄他不倒。你一個少年新進,如何弄的倒他?你隻可參奏趙文華一人,須如此如此,方能有濟於事。是你不參嚴嵩,而嚴嵩已在參中矣。”說罷,拍手大笑道:“你以為何如?”林潤起謝道:“承老師大人指教,門生頓開茅塞。隻是一件:若聖上問及本內趙文華在江南不法等事,門生亦難以‘風聞’二字回奏,必須有個指證方妥。”徐階笑道:“這有何難?聖上所重者,在近日兵敗,失陷蘇、常地方。今兵敗屬實,總所參趙文華句句皆虛,聖上亦必以為實矣。你明白了?”林潤又道:“聖上若再問起:江南總督既有本入都,怎麼朕到未見,你從何處知道?”徐階道:“你到那時,就說是我和你說的。我臨期自有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