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林、俞二人領兵趁順風,兩日夜便到崇明。卻好眾倭寇將去歲今秋兩次所得子女金帛,俱收貯在崇明,此番若打破江寧,便心滿意足,一總運歸日本。不意他沒福享受中國之物,俞、林二人領兵到來。這日眾頭目與中國婦女並清俊子弟,飲酒作樂。眾巡視的倭寇,望見有海船數百隻,趁風揚帆,如飛而至,大是驚懼。即到近界,才看明是自己船隻,並本國旗號,連忙報入去,俱一齊跳躍歡喜,出城迎接。此時我軍早已上岸,殺將起來。眾賊做夢也想不起有這一日。林岱、俞大猷率兵先搶入城來,眾賊四下驚走。林岱等一邊動手,一邊令軍士分門把守,到者即殺;又差人諭令未入城軍兵,將城圍住,不許放走一賊。崇明百姓,見本國軍兵入城,各持棍棒刀斧幫殺;又領官軍,於大街小巷庵觀寺院,處處搜尋。本國還有落後船隻,皆陸續俱到。從辰時殺起,至午初時分,將群賊洗淨。又分遣諸將,率兵於各鄉鎮搜殺。地方百姓聽知大軍到來,那一個還肯饒放?家家戶戶,到處搜查。可憐眾賊一個未得生全,即有逃至海邊者,船隻俱被我軍所守,除非跳入海中。四處搜殺了兩日夜,諸將交令。
林、俞兩人,出示曉諭,安撫百姓。委官查點倭賊擄掠的江浙男女約三千餘人,俱著問明地方、姓名,開寫冊籍,將男女分為兩處養育,俟大軍回後,再差官押船來,搬取他們還鄉。又將搶掠的江浙金銀珠玉並各色貨物,以及古玩珍寶,不下十餘庫,各堆積如山。林、俞二人相商,歇兵六日,議定將金銀珠玉、珍寶古玩,他二人領水師五千,做第一起,押解起行;各色貨物、綢緞、銅錫等類,委參副將,帶水師五千,做第二次起行;其餘物,委遊擊都司等,做第三起押解,亦帶水軍五千起行。又每一庫,委大小武官十員,公同點驗,各封記號數;按所分三項,以次搬運在一處,以便上船。查點倉糧,共三十餘萬石,起出十萬石,分賑本縣人民,餘俟補授新官到日收管。又分派了鎮守大小官員,諸項完妥,然後大排賀功筵席,以酬諸將勤勞。又從庫中頒發銀兩,賞隨行軍士。
歇兵至第四日三更時分,陡起大風,刮的海水吼聲如雷。須臾,天地昏暗,一軍皆驚,通城士庶,無不悚懼,皆言自來未有之大風也。至五鼓風息,依舊清明如故。到第五日,開庫搬運上船,誰想一物無存,連忙報與林、俞二人,大為驚異。將各庫打開,庫庫皆然。諸軍眾將神色俱失,言妖魔神鬼盜去者,議論不一。俞大猷向眾將道:“此昨晚三鼓,大風所由來也。其中有天意,中國與倭寇俱不能得耳。言之何益?定於明日亦同起身罷了。”
原來是冷於冰知道林岱、俞大猷收功崇明,有此項財物,因此弄神通取歸洞府,為普天下窮民濟急之用。到第六日,林、俞二人留官鎮守,率眾將祭神,放炮開船。約走到未牌時分,陡然起一陣大風,將前前後後各船,俱刮攏在一處,在水麵上旋轉起來。諸軍眾將,叫喊不絕。正在危迫間,忽然換轉風頭,卷定諸船,向西北飛走。少刻,大霧彌漫,看不見東南西北,耳邊但聞風聲水聲,相為吼應。林、俞二人雖然有膽氣,到此亦惟有虔心默禱,許願叩頭而已。估計有八九個時辰,漸次天清月朗。眾軍將各試目觀望,前麵隱隱似有城池,船行切近細看,乃杭州東門外也,也不知從那一個海口入來。此亦是冷於冰之作用,知林、俞二人起行日子不好,到申時要起颶風。颶風與別的風大不相同,一起則東西南北四麵亂亂無定,舟船遭遇無不壞者。於冰恐傷中國軍士,因此命連城璧來救應,送軍將至杭州。隻是他送的太勇猛些,致令大眾擔無限險。
再說杭州城外百姓同城上巡邏軍士,瞧見數百隻海船,都以為倭寇又至。此時文煒,正在杭州安頓一切,住居在巡撫衙門內。聽得傳報,說倭寇大至,連忙從被中扒起,發令箭,曉諭闔城軍民官吏,都著上城防守。頃刻哄動了一城。林岱遣人到城下叫喊,城上不是放炮,就是放箭,不能前進。俞大猷道:“這怪不得他,爽利等到天明罷,有什麼要緊。”文煒在城上坐守了半夜,到天大明,方知是林、俞二人帶兵回來,心下大喜,率各官到城外船內相見。林、俞二人先言今日海風之險,幾乎不得相見,諸軍眾將,都和做夢一般,不知怎麼,便到杭州城下,此天意著與老弟速會也。又詳說崇明殺賊,並一切事。問文煒是幾時到杭州,文煒道:“自二位老哥起兵後,我與陸大人亦各分開,他回江寧,派遣文武各官,辦理江南被寇地方事務。昨日有字來,他已在蘇州。我到杭州,查辦被寇郡縣地方事務。屈指僅十一日,不意二位老哥,已收功航海歸國,真是天大喜事。可一同入城,安息幾日。軍士疲勞,也該令其休息。我此刻即遣官馳驛,傳報陸大人。”林岱道:“我們的船隻人數,還不知有傷損否,俟查明入城。”文煒道:“隻用委官三四員,便可立辦,何用親查?”說罷,一同上岸,騎馬入城,同到巡撫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