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先秦曆史概述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國家之一,它的領土和整個歐洲的麵積差不多相等。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產,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從很早的古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殖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之上。”
大約從一百七十萬年以前起,在我們祖國廣大的土地上,就有了遠古的人類在活動和繁殖子孫後代。在雲南省的元謀,陝西省的藍田,北京市的周口店等地區,都發現了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的遺骸和遺物。這些發現,說明我國從很早的古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曆史。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裏,人類的勞動工具是用天然石頭製成的。這種主要使用石製工具的時代,在考古學上叫做“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根據發現不同的石製工具,以及有關的活動遺跡來劃分不同的發展階段。把隻會打製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舊石器時代”,把掌握了磨製加工石器的階段叫做“新石器時代”。
我國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除上述的以外,還有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河套人等。
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大量的發現。從東北到台灣省和南海地區,都發現了各種類型的文化遺址。具有代表性的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青蓮崗文化等等。
我國原始社會的曆史,除了考古發掘提供的資料外,在古書中也記載了不少關於我們祖先的傳說。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炎帝、蚩尤等等。這些傳說中的代表人物,基本上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活動情況和我國原始社會一些曆史階段的經濟生活。
“中華民族的發展(這裏說的主要地是漢族的發展),和世界上別的許多民族同樣,曾經經過了若幹萬年的無階級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從原始公社崩潰,社會生活轉入階級生活那個時代開始,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現在,已有了大約四千年之久。”我國古書裏記載傳說的堯、舜、禹的“禪讓製”,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基本情況,而夏禹由“禪讓”轉變為“傳子製”,反映了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的曆史。夏禹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奴隸製大國——夏朝的創建人。因為他疏通河流、治理了水患,對人民有利,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
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階級分化,形成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抗階級。從夏朝開始,我國便進入階級社會。夏朝建立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它的建立和鞏固,使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了全麵發展。
夏朝從夏禹開始,到夏桀滅亡,共傳了十四代,十七王,有四百多年的曆史。在第十四個國王孔甲時,社會矛盾就日趨尖銳。到了夏桀時,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加上夏桀的殘暴,於是引起了奴隸和平民的反抗,結果被他的屬國商族的成湯滅掉。
成湯滅夏以後,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二個統一的奴隸製大國。商朝的曆史我們知道得比夏朝的具體些,除了古書記載以外,我國的考古工作者還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可靠資料。商朝的統治階級——奴隸主貴族,非常迷信上帝鬼神,對奴隸和平民的剝削壓迫十分殘酷。他們任意殺死奴隸,用大量的奴隸作為犧牲品祭祀上帝鬼神,死後還將大批奴隸作為殉葬品埋入墓中。商朝的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為反抗奴隸主貴族,進行了各種方式的鬥爭,這種階級鬥爭一直推動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
由於在商朝後半期的王都——“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字,為我們研究商朝曆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所以商朝又是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一個朝代。
商朝約有六百年的曆史(約在公元前十七世紀到公元前十一世紀)。共傳十七代,三十一王。最後一個國王帝辛,又叫紂王。他在開發我國東南地區上,作出過一定的貢獻。但是,他又是一個荒淫暴虐的國王,所以約在公元前1027年,就被周武王推翻。
周武王滅商以後,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三個統一的奴隸製大國。武王滅商兩年後死去,他的弟弟周公旦輔佐他的兒子成王執政。周公為鞏固西周這個奴隸製大國作出了不少貢獻。他是一個奴隸主階級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曆史人物。周初分封諸侯,是一項鞏固新王朝統治的政治措施,是周公貢獻之一。
西周王朝經過周公、成王的鞏固,到了康王、昭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局麵。周昭王對南方楚國進行過一次具有故事性的征伐。史書上稱為“昭王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