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3)

“對不起,是我不好,如果不是我偷跑出去,你今晚也不會受傷。我們現在去給你買藥吧。”得知夜子澹為救他和李成等人而身受內傷,胤禛心裏一陣陣愧疚。

“四阿哥沒有什麼好內疚的,救護您是屬下的職責。受傷非因阿哥,是屬下學藝不精,強行運功所致。屬下的傷沒什麼,您和方淩也不必出去買藥。屬下今晚以“獅子吼”逼退狼群,附近如有江湖高手,恐怕會有人對阿哥的身份起疑,為避免橫生枝節,屬下請四阿哥這兩天就在此客棧住下,如有采買之物可讓店家□□,您和方淩就不要外出了。屬下已經用煙火,請宮主救援了,待宮主的人到後,再做打算吧。“夜子澹一口氣說了這許多話,早已是氣盡力竭了。方淩連忙扶住夜子澹,暗暗用真氣幫他護住心脈。

“那我讓店家買藥去。”

“不行——”夜子澹剛喊出這兩字,便再無力氣說話。

“你這樣沒醫治怎麼行?”胤禛連忙幫方淩扶住夜子澹。

“四阿哥,夜大人是怕被人根據所買之藥,盯上您和屬下們,暴露了您的身份。”方淩連忙向胤禛解釋。

“這怎麼好?”

“您放心,夜大人內功精純,內功心法幻月舞本身也有療傷之效,再加上屬下從旁幫忙,一定能撐過這兩天。”方淩安慰胤禛道。

見胤禛還是憂心忡忡,方淩看了夜子澹一看,見夜子澹點頭又道:“四阿哥,如果您執意要怎麼做,屬下也隻能聽命。但如果我們身份暴露引來不軌之徒,屬下們必當誓死護衛四阿哥的安全。隻是夜大人身染風寒現又身負內傷,如果再戰隻怕凶多吉少。”

“你們放心,此次我一定不會再意氣用事,讓你們為我受苦。”

得到胤禛許諾,夜子澹和方淩終於安下了心。隻是夜子澹卻因心氣一泄,竟開始斷斷續續有血咳出,後來還發起熱來,人也昏昏沉沉,醒少睡多。原本方淩是不讓胤禛照看夜子澹的,可扭不過胤禛的堅持,終於答應他白天時由他幫忙照看。

在方淩出去點餐時,胤禛再次給夜子澹換了額頭上的絹帕。這是他第一次仔細端詳這個新任的月神。第一次他發現夜子澹原來也很俊雅,精致的麵容如白瓷般竟無半點瑕疵,若非夜子澹平日行事冷峻,想必留在胤禛印象中的絕非僅有

“刻板”二字。看著夜子澹因為高熱微微泛紅的雙頰,胤禛覺得他的容顏生動了許多,他這個樣子有些像月師傅——清風霽月,溫潤如玉。

“你在想什麼?”方淩進來時,見胤禛正維持著一個很奇怪的姿勢——近乎要壓在夜子澹身上,臉對臉的端詳著夜子澹發呆。

“他長得還不錯。”

“啊?”

“哎!你這個人在想什麼?我月師傅長得比他好一萬倍。我是覺得他是好人,才覺得他長得還行。”見方淩還是一臉故意裝出的曖昧,胤禛語重心長地說:“昨晚,他原本用輕功救走我們就行了,卻肯舍命運功一同救了李大哥他們。我想我可能以前誤會了他和傅師傅。方淩,我真的覺得我錯怪了他,錯怪了一個好人。”

“如果真的覺得錯了,就好好補償他們吧。隻要沒信錯人,就是塊石頭都能捂暖了。”方淩輕聲說。

“方淩,我想通了‘如果是傅師傅和他,還有像他們那樣真心做事又對我用過心的人,就是信錯了,我也認了!’有時候,自己好不一定是真好,如果世道好、百姓好,也許什麼都是值得的,這也是我的責任。”看著方淩有些震驚地看著自己,胤禛笑了:“這是夜大人和你昨晚教給我的。你忘了?”

此時,夜子澹的睫毛抖了幾下。

第二日夜,胤禛睡下後,方淩看著夜子澹問:“四阿哥上午說的話,您聽到了吧?”

“他那句‘實心用事、真心待人’是選國之棟梁的大法,如他真能將心比心,又豈有遭人辜負之憂?但說的好,不如起來行。”夜子澹望向裏邊的胤禛睡房,若有所思。

第三日清晨,傅書親自來到了客棧。寧雲宮的宮規,月神雖在行事上有輔佐宮主之責,但論起地位二人卻是平級。所以即便傅書身為宮主也隻是冷著臉,未對夜子澹無半分苛責。但在談完公事後,傅書也不禁後怕地對夜子澹抱怨:“為什麼你每次隨同四阿哥出來辦差,總要惹出些事來。鄂鎖月就從不會這樣。”

“是。宮主所言極是。”夜子澹麵對自己的過錯,並未有半分辯解。

見到夜子澹如此低眉順目、誠懇認錯的樣子,傅書一時也無話可說。

遠遠站在一旁的胤禛原本想替夜子澹求情,可當傅書提及月師傅時,竟一時癡了,忘了說話。

端茶進來的方淩,剛好聽見傅書與夜子澹的話,不覺心潮洶湧,極力地維持麵上的平靜,半響無法開言。

夜子澹眼觀各人,嘴角微微一顫,每次都是這樣,無論是在禁衛軍中還是在寧雲宮,但凡提到鄂鎖月就會這樣——沉默,讓人幾乎窒息的沉默。自己與他隻有幾麵之緣,除了探討醫術,從未做過其他交流。那日,自己入宮後,他便隨軍出征、戰死疆場。而後自己搜羅這個鄂鎖月的資料,竟發現已被人毀掉。

晚上,當傅書與方淩獨處時,方淩幽然道:“其實子澹已經很好了。易地而處,當年的鄂鎖月未必就比他強。”

為胤禛的安全考慮,傅書決定,他們一行四人即日起程,並通知顧八代在河南新鄉縣會合。

胤禛一行隨顧八代進入新鄉縣縣城後,途經幾家大糧行時,發現門口都守衛著官兵。

好容易進了官家驛站,胤禛不禁好奇地問顧八代:“師傅,這糧行門口的官兵是怎麼回事啊?是因為他們犯事了嗎?”

“他們的確有些錯處,可門口的官兵卻並非是因為他們的錯處而是為了防止饑民哄搶糧行。”前來倒水的差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