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坐到“彙賢居”的紅木椅子上,彭澤想起了夢的來由:這些天西南幾十年不遇的大旱,莊稼草木死傷大半,飲水都成了問題。他在去火車站之前看了一本新聞周刊,上麵印了很多特寫照片,田地裏幹裂的口子縱橫交錯,仿如大地觸目驚心的傷口。還有一個小姑娘穿著短了一截的花褲子站在鏡頭下,舉著半碗渾濁的河水,她馬上要喝下去。隻能說,因為有所聞,因為有所思,所以有所夢。他在夢裏把家搬到了西南,或者說,他把西南搬到了老家。

除了老初和朱砂,飯桌上全是陌生人。不過很快就會熟悉,老初介紹:這是中文係張主任,這是新聞係李教授,這是市委宣傳部的馬主任,這是市文聯陳主席,這是市作協吳秘書長,這是駐我市部隊的崔幹事,這是晚報社的唐總編,這是本市最高產的散文家範老師,這是上地房產公司主董事長。這是誰?彭澤的眼神直了一下,老初和董事長同時看見了他的眼風。老初說:“主董事長,房地產大鱷!”主董事長遞上名片:“免貴姓主,這姓少了點兒,對不住啦。”豈止少,彭澤頭一回聽說有這個姓,百家姓裏有麼?

最後老初再次隆重介紹彭澤:“彭澤,中國晚報的主編,京城一支筆,最俊的才,最才的俊。我的好兄弟。”

彭澤懷疑自己下半身都紅了。哪跟哪呀。他趕緊站起來辟謠:“不敢才也不敢俊,就是個編副刊的。”

“久聞彭主編大名,果然英雄出少年!你是咱們海陵的驕傲!”

所有人的恭維話彙總、簡化、重新排列組合之後,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簡直要人命,彭澤覺得他完全是撒謊撒到家門口了。什麼主編、才俊、一支筆,他就是個副刊編輯,臨時負責副刊的編排,頂多也就是個晚報的副刊的主編。

“小彭做記者那會兒我也在北京,”老初說,“我們倆沒事就在北大承澤園門口喝啤酒、吃烤串和麻辣燙,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啊。那時候小彭已經是京城名記了,相當於傳說中的‘天上人間’的那幾大頭牌,有今天,水到渠成。”

“初老師看著我長大的,”彭澤也隻好自嘲地打哈哈,大庭廣眾之下被人不負責任地恭維,那難為情基本上等同於不要臉了。他小聲問旁邊的老初,“困不困?要不你去睡一會兒?”

“以為我鐵打的?”老初用筷子點點牡蠣和海參,“隔三差五沒這點兒東西,老哥我站在講台上也打呼嚕了。”接近耳語,“我可跟你說,就是把你吹成一朵花,你也得受著。好——秀!哈哈。”接著聲音揚起來,“各位領導,咱們是不是敬一下中央來的首長?”

彭澤喝大了,來者不能拒,以尊敬、仰慕和老鄉的名義。這樣的酒場彭澤當然經曆過不少,但他基本上不喝酒,那些事務性的、場麵上的虛假的客套,離了酒桌你就會為腸胃喊冤報屈,何苦來哉,把自己折騰成那樣轉眼誰都不認識誰。他當然也聽過類似的誇獎和恭維,甚至更多的禮讚比這些還要肉麻和令人發指,但他禮節性地接受了,他知道這讚歎隻到口舌為止,誰都沒往心裏去,跟說今天天氣不錯是一回事。可這是在故鄉。這些年他在地球上跑來跑去,早覺得即便故鄉,也失掉了認同,此心安處是吾鄉,他自認為到哪裏心都不安,所到之處皆為局外人,可是坐到這一群故鄉人中,他還是感到了異樣,如果他不能坦誠,不能以一張紙最初的空白那樣麵對所有人,不能從最樸素、最血緣的立場上去理解對方的熱情,那他作為一個長養於此地的人就不能自洽。這是籍貫和源頭賦予他的與生俱來的責任。所以他為那些宏大的讚詞加倍地羞慚和自責,因為羞慚和自責加倍地喝酒,隻有杯中之物才能讓他稍微原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