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所以他才沒有去報案。否則,一報案,他就得不到這個小
和尚了!隻有這樣解釋,邏輯上才是清晰、通順的!
那麼,他有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呢?達到了。你看:當江流一十八歲的時候,這個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張的
給他削發為僧,並取法名為玄奘!
江流長大成人之後,究竟該做什麼,其實是有N種選擇的,不一定要當和尚,(也不是電視上放的那樣,
從小就當的和尚)。是十八歲時,師傅叫他當的和尚。
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動地說:“此身若非師父撈救撫養,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尋見母親,然後頭頂香盆,重
建殿宇,報答師父之深恩也!”
老和尚再乘機進一步教他如何見母,如何複仇,他在見到母親後的第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也不是自幼
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說起來,冤有天來大,仇有海樣深!我父被人謀死,我母親被賊人占了。
我師父法明長老教我在江州衙內尋取母親。”
一口氣說出來的啊!不需要試探,不需要考證,說的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溫嬌小姐倒吸一口涼氣,這複仇的終還是來了。
小姐自見兒子之後的表現是:心內一憂一喜,喜,當然是兒子還活著,憂呢?當然是她和劉洪的緣分就
要走到盡頭了。
小姐問:“有何憑據?”玄奘道:“血書為證!”
小姐在看了這個血書之後,轉變是非常大的,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報信來捉拿賊
人。因為她知道末日已經來臨。瞞不住了。
小姐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這個契機究竟是在什麼地方?是在小姐看到玄奘拿出的血書之後!因為
小姐當年寫的血書,和玄奘現在拿出的血書應該不是一樣的。
這一點,對於幕後的操縱者來說,簡直太容易做到了!
凡棄嬰,留下的信件,多半不會是真,拋棄的原因,五花八門,最多隻有棄嬰出生的時間是真的。原先
的血書並沒有“報仇”內容,而現在的卻有,隻有在這種情況下,小姐才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否則,就無法解釋:小姐有18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寫信回去,為什麼一直都不寫呢?!
現在,無論小姐是什麼態度,那個老和尚都可以繼續指導玄奘去報仇!根本就無法逆轉!
在整個過程中,那個老和尚最為關鍵!因為他也可以去告狀,但是他沒有!他卻一直在導演這個棄嬰長
大了當和尚,尋親報仇這一幕!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要是沒有這個導演,唐僧根本就報不了仇!並且絲毫不存在半點報仇的可能性!
所以說,這個老和尚才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這個老和尚,應該是這一事件的總策劃者——觀音菩薩安排來的一個人。
最後的結果是:玄奘去京城外公家報信,捉了劉洪,拿到江邊,活生生的剜取了劉洪的心肝!
這個故事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故事真正想要說的是:唐僧親手殺掉了自己的親身父親,逼死了
自己的親身母親!
劉洪被捉的時候,丞相請小姐出來相見。小姐羞見父親,就要自縊。玄奘急急將母解救道:“兒與外公
,統兵至此,與父報仇。今日賊已擒捉,母親何故反要尋死?”
玄奘啊,他當然不能理解。
後來,龍王送陳光蕊還魂複活,一家人應該算是團圓了,可溫嬌小姐還是自盡了!
為什麼會是這種結局?
因為溫嬌小姐對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吾聞婦人從一而終。”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相信溫嬌小姐說的是真的。
何況光蕊還魂複活後也說:“更不想你生下這兒子。”
(7)觀音菩薩的黑帳
關於唐僧的身世之謎,前麵已經推出了以下3個結論:
1.唐僧不是陳光蕊的兒子。
2.唐僧是那個水賊劉洪的兒子。
3.唐僧報仇,是由這一事件的總策劃者觀音菩薩安排的。
隻有這樣理解,邏輯上才是清晰完整的。否則,若隻按表麵文字,就必然漏洞百出,完全說不通。
以上的結論,雖然在邏輯推理上是通順的,但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你有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呢?
當然是有證據的。
要證明唐僧不是陳光蕊的兒子,證據有3:
1.陳光蕊結婚僅8——18天就死了。而溫嬌小姐居然已經確認懷了孕。
2.第37回說,唐僧是在陳光蕊死後僅3個月出生的。(這就足以證明了。)
3.但有的朋友可能會懷疑,這個時間上是不是作者有筆誤?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時間上沒有任何筆誤
陳光蕊結婚的次日,就赴任去了。這有明確的時間記錄:“離了長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氣。”正月、二
月、三月絕對是春天,“暮春”,最遲不會遲過三月。
而溫嬌小姐棄嬰江中的時候,是幾月?原文:“取貼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貼身汗衫,肯定不是什
麼厚衣服,並且隻是一件,所以可以確認是在熱天,最遲也是初秋,總之不會太冷。
按三月結婚就懷孕算,怎麼也得到寒冷的冬天才能出生。不會在熱天出生,而在熱天出生,就恰恰證明
了隻是3個月就出生了!
所以,我說唐僧不是陳光蕊的兒子,你駁不翻。
那麼,又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你怎麼證明唐僧就是劉洪的兒子呢?你又怎麼證明這一切都是觀音菩薩暗
中策劃操縱的呢?
其實這個很好證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觀音菩薩策劃操縱的,因為她需要一個像唐僧這樣的取經人!
你若不信,我們來看人證、物證,鐵證如山:
(一)人證:南極星君
南極星君對溫嬌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
名遠大,非比等閑。”
“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也就是說,溫嬌小姐要生的這個孩子,是觀音菩薩安排來的,那
麼,這就說明觀音菩薩對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
不僅僅是知道,而純粹是由觀音菩薩策劃安排的整個事件。
劉洪在打死陳光蕊的時候,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在哪兒?!為什麼不發發善心加以製止呢?!不但
不發慈悲救他一命,反而看著劉洪活活打死陳光蕊,好讓唐僧尋仇,再來殺掉自己的親生父親劉洪,殺
了生父劉洪,就能逼死自己的母親溫嬌!
這樣,才能夠得到一個他們所需要的“惡人”唐僧。這樣,唐僧才會萬念俱恢,看破紅塵,終身懺悔,
一心向佛。這樣,觀音菩薩才可以最終完成他們的整個計劃。
也就是說,先讓劉洪在船上行凶打死陳光蕊,是觀音菩薩整個計劃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非常重要,不可
缺少的環節!
(二)物證:菩薩的黑帳
查任何人,隻要查到她的黑帳,就一目了然!菩薩記的黑帳,就是那一本所謂的唐僧經曆九九八十一難
的簿子,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記的清清楚楚: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這個簿子裏麵記的都是大難,從金蟬遭貶開始記錄的。
一出世,唐僧就幾乎被父母做掉了,這肯定算是一難。
和父母僅僅隻生活了一個月,到了滿月的時候,被母親拋入江中等死,這也絕對算得上是一難。
可是,當他見到了母親,又“替父報仇”了,應該是大快人心啊,怎麼菩薩也還給他記著一難呢?!這就
完全說不通了。
我們再細看這一段的原文,唐僧除了走了幾步路,向外公報了個信之外,從頭到尾,自始至終沒有發現
他遇到過任何難!
這黑帳裏麵記的可都是大難啊!請問:他的難在哪兒呢?!
這一難的名稱,就叫作:尋親報冤!尋到親人之後而以冤相報!殺死親爹,逼死親媽,這才叫真正的難
啊!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難?!你解釋不了,隻能認為這沒有難,是菩薩們記錯了。
錯不了的。菩薩及其下屬,是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也隻有他們才知道唯一的真相,他們記的是“尋親
報冤第四難”。
這個尋親報冤的“親”,一定是指:溫嬌是他的親媽,劉洪是他的親爹。否則,“尋親報冤”就不能成
立。為什麼這樣說呢?
1.已經證明:陳光蕊不是唐僧的親爹,兩個人不存在任何血緣關係。
2.那麼,劉洪打死了陳光蕊,又關唐僧什麼鳥屁事呢?和唐僧沒關係的。
3.唐僧無論怎樣殺死劉洪,都不能叫為父報仇。因為陳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劉洪之間,根本就不存在殺父之仇。那麼,究竟有什麼“冤”要報呢,隻有一點,那就是
:要報出生後的“淹殺”之冤!
唐僧和劉洪隻存在這唯一的“冤”。菩薩們記的非常清楚:唐僧報這個“冤”的時候,尋到的是“親”
!是尋到“親”後,報的“冤”,從而剛好構成了一“難”。否則,無論怎樣報仇,“難”又從何來呢
?
所以,如果你隻看表麵現象,則既不存在“報冤”,也不存在“難”,完全說不通。而隻有當他的親爹
是劉洪的時候,就全部清晰通順了。既存在“報冤”,也存在“大難”。
隻有這樣解釋,所有的環節,才能夠順理成章,清清楚楚。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因為這一切,都是在觀音菩薩的暗中策劃、操縱下完成的。這是對唐僧同誌的一
種考驗!
我們的唐僧同誌,在觀音菩薩的安排下,被他們刻意製造成了一個“惡”人,稀裏糊塗的殺掉了親爹,
逼死了親媽,滿分通過了組織上的考驗,終於與有罪的家屬徹底地劃清了界限,堅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組
織這一邊,繼續接受後麵的考驗。
那麼,在幕後掌控操縱這一事件的觀音,究竟是想要達到何種目的呢?
(8)唐僧的相貌之謎
對唐僧的身世之謎進行了一番推理之後,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確認唐僧並非狀元陳光蕊之子。上回已經說
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會問:既然唐僧並非陳光蕊之子,那麼,為什麼他長得很像陳光蕊呢?
今天就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溫嬌
溫嬌最初見到唐僧時:
叫進衙來,將齋飯與玄奘吃。仔細看他舉止言談,好似與丈夫一般。小姐將從婢打發開去,問道:“你
這小師父,還是自幼出家的?還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誰?可有父母否?”
溫嬌見到唐僧後,認為和陳光蕊長得很像。“好似與丈夫一般”。那麼,溫嬌的心裏肯定會有巨大恐懼
。因為她無法解釋唐僧不是陳光蕊的兒子,卻為什麼會長得很像陳光蕊。
(二)婆婆
唐僧來尋找婆婆時:
尋著婆婆。婆婆道:“你聲音好似我兒陳光蕊。”......玄奘問:“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
:“我因思量你父親,終日懸望,不見他來,因此上哭得兩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禱告道:“念
玄奘一十八歲,父母之仇不能報複。今日領母命來尋婆婆,天若憐鑒弟子誠意,保我婆婆雙眼複明!”
祝罷,就將舌尖與婆婆舔眼。須臾之間,雙眼舔開,仍複如初。婆婆覷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孫子
!恰和我兒子光蕊形容無二!”
婆婆說得更為詳細:
1.聲音:好似我兒陳光蕊。
2.長相:恰和我兒子光蕊形容無二。
為什麼婆婆說得比溫嬌要具體肯定?因為溫嬌和陳光蕊相處的時間短,而婆婆和陳光蕊相處的時間要長
。所以婆婆會更加肯定些。
總之,溫嬌和婆婆都認為唐僧和陳光蕊長得很像,這一點是一致的。
但是,兒子是不是一定要長得像父親?這個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沒有任何理論支持兒子一定要長得和
父親一模一樣。另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長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長得不像別人,偏偏就像那個陳光蕊,你說這怪不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隻要聯係上下文看
,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長得像陳光蕊,完全是觀音菩薩在幕後操縱的結果。
在觀音菩薩她們這個組織內部,掌控著一套“投胎轉世”的設備,(後麵自然會論述到)。觀音菩薩要
唐僧長得像陳光蕊,並且一模一樣,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因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綻。破綻在哪兒呢?破綻就出在聲音上。婆婆道:“你聲音好似
我兒陳光蕊。”陳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會一樣的。不要說隔州,就是隔縣(甚至
隔鄉),口音也是有差別的。
不同州的人說話,應該是存在一定的語音障礙的,所以這就是個破綻。
那麼,觀音菩薩為什麼要讓唐僧長得和陳光蕊“形容無二”呢?這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1.借婆婆之口,給天下輿論一個明確的交代,讓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狀元陳光蕊的兒子。你看,唐僧向天
禱告之後,“將舌尖與婆婆舔眼。須臾之間,雙眼舔開,仍複如初。”請問:如果沒有觀音,唐僧他有
這個本事嗎?
2.唐僧是觀音選定的一個取經人,觀音菩薩讓唐僧長得和陳光蕊“形容無二”,這是她做下的一個獨特
的“標記”。以防止將來認錯了。
《西遊記》第12回,唐太宗請天下高僧做法事,熱鬧非凡,觀音菩薩和木叉雜在眾人叢中,也去觀看:
這菩薩直至多寶台邊,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
觀音見到唐僧的長相是“明智金蟬”之相。一眼就認出來了。
唐僧是金蟬長老轉世,金蟬長老長的什麼樣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陳光蕊的長相!因
為唐僧和陳光蕊長的“形容無二”,所以才不會認錯。
因此,我認為唐僧長得和陳光蕊“形容無二”,主要是以上這兩個方麵的原因。
(又:“光蕊”與“明智”相對應。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個事件中,我反反複複地強調: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運,都是觀音菩薩在幕後一手操縱的結果
。但是有的朋友說我胡說八道,一派胡言,其實,這個根本不需要爭辯。
因為《西遊記》是小說,是一部揭露黑暗現實的小說,並不是什麼宗教經典。你拿宗教裏的人物來評論
小說藝術,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說的第12回中,寫的隻有那麼清楚明白不過了: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
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
1.“江流兒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說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們這個組織裏的人。
3.“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長老”。這一句話,就說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觀音菩薩一手經辦的。菩薩
十分歡喜。
既然書中已經說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觀音菩薩“引送投胎”的,那麼,這一點就不應該產生歧義。唐僧
的經曆,觀音菩薩不可能不知道,不僅知道,而且還記了帳的。
根據上述推論,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唐僧從出生到取經,全是徹頭徹尾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