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芝麻開花節節高(二)(1 / 3)

和寶寶“對話”

3個月的孩子會咯咯地發笑,高興的時候還會自發地“咿”呀“啊”呀地“講話”,這時媽媽同樣“咿”呀“啊”呀地去應答他,和他“對話”,可使其情緒得以充分地激發。

目的:不僅是對孩子最初的發音訓練,而且也是母子情感交流的好方式。

注意:在孩子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一直堅持與孩子“對話”,積極應答他發出的各種聲音。有條件的話,父母可以用普通話和外語交替著與寶寶說話。

照鏡子

方法:媽媽把孩子抱到鏡子前,一邊對著鏡中的孩子微笑,一邊用手指著說:“這是XX,這是媽媽。”然後拉著孩子的小手去摸摸鏡子。

目的:一方麵可以萌發嬰兒認識物體、尋找物體的意識,另一方麵可以讓孩子感受鏡子這種玻璃製品的質地,豐富其觸覺刺激。注意:孩子情緒不好時,不要進行該遊戲。找聲源方法:孩子哭鬧時,媽媽可以搖一搖嘩鈴棒,或者捏一捏塑料玩具,或者用小勺輕敲茶杯發出聲響,看看孩子是否能聽到聲音就停止哭鬧。然後,媽媽慢慢將這些發出聲響的玩具向不同的方向移動,訓練孩子尋找聲源。目的:訓練嬰兒的聽覺定向能力。注意:媽媽或家人可以用各種不同的發聲體,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訓練。聲響不可太大,以免驚嚇著孩子。

搖小鈴鐺

把小鈴鐺係在用毛線編織的手鐲上,然後套在寶寶手腕上。抓住寶寶的手搖晃幾下,小鈴鐺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寶寶聽見鈴聲,會驚訝地盯著自己的小手看。這時再搖響小鈴鐺,幫助寶寶學會自己搖響小鈴鐺。和小朋友一起玩請一些2-5歲的小朋友來玩。小朋友們看見小寶寶,會覺得非常驚奇和喜愛;小寶寶看這麼多喜歡他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忙不迭地和他們哦啊、“談話”。

目的:經常請小朋友來和寶寶一起玩,可以培養寶寶合群、開朗大方的好性格。

有計劃地教寶寶認識日常物品

5個月的寶寶,早上睡醒後,很快就能完全清醒起來,而且馬上就要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等待他去做似的。的確,由於感知的發展和對自身控製能力的提高,麵對這豐富多彩的世界,小寶寶需要你傾注更多的愛和時間,陪他讀一讀周圍的世界這部活“書”。原來,我是見到什麼就對他說什麼,幹什麼就講什麼。現在,要有計劃地教寶寶認識他周圍的日常事物了。寶寶最先學會認的暈在眼前變化的東西,如能發光的、音調高的或會動的東西,像燈、收錄機、電動(或發條)玩具、貓等。認物一般分兩個步驟:一是聽物品名稱後學會注視,二是學會用手指。開始你指給他東西看時,他可能東張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堅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通常學會認第一種東西是用15-20天,學會認第二種東西用12-18天,學會認第三種東西用10-16天。也有1-2天就學會認識一件東西的,這要看你是否敏銳地發現他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寶寶越感興趣的東西,認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學,不要同時認好幾件東西,以免延長學習時間。隻要教的得法,寶寶5個半月時,就能認燈,6個半月能認其他2-3種物品。7-8個月時,如果你問:“彝子呢?”他就會笑眯眯地指著自己的小鼻子。一般孩子,常在會走以後才學認五官,而此時開始教育幾乎提前了半年。

嫛兒看電視時應注意些什麼

目前,電視已深深地介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不讓孩子看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七八個月以後的嬰兒,看了電視以後會作出各種反應。但不能因此就把電視當作照看孩子的器具,讓他坐在電視機前使勁地看,這樣做是有害的。由於嬰兒視力差,往往容易靠得太近。如欲看,要讓孩子在離電視機2111遠的正麵看。看了30分鍾或1個小時,媽媽就應跟孩子講講話,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電視上吸引開,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視。

吃飯時看電視,孩子往往會被電視節目吸引住而不肯吃飯,故吃飯時不要看電視。

孩子最喜歡兒童節目,一看到商業廣告節目就會合著那音樂旋律搖動身子。

寶寶早期識字要因材施教

嬰幼兒早期能否識字,曆來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孩子的發展是千差萬別的,有多少個家庭,就有多少種兒童,就會有多少種成長模式。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別入怎麼說,而在於你要仔細地觀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在你的正確引導下,對識字有極大的興趣,而且是在輕鬆愉快和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中學習的,那麼,讓他在學齡前學會識字、閱讀就並非是一件壞事。中國的漢字實質上是一個個的圖形,如果孩子已經能認清熟入的麵孔"-最複雜的幾何圖形,並有一定的專注力,就說明寶寶已經具備識字的基本條件了。這時的“識字”,隻是一個視覺刺激的信號而已,和議一幅圖並沒有什麼兩樣。而結合寶寶愛吃的食物、愛玩的玩具、認得的親人以及日常家具、物品等進行無意識的學習,對寶寶來說並非就是一件困難的事。目前在我國,早期學會識字、閱讀,已不是什麼特別新鮮的事了。

況且,學習語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認識幾百個乃至上千個漢字,並不等於說就掌握了這些字的意義、各種用法,並能流利地進行書寫和與入交談。早期學會識字閱讀的孩子上學後,當別入還在與生字打交道時,他卻能有機會透過字裏行間去探求理解字詞內涵的意義了,從而能更加激發求知的欲望。這裏的關鍵還在於如何正確引導、因材施教。

1周歲嫛兒階梯式益智訓練

第一個月

嬰兒期是寶寶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媽媽或家人能采用適當的方式和寶寶一起“玩”,通過遊戲更好地促進寶寶各方麵機能的發展,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基於魚種考慮,這裏提供一些簡單易學、行之有效的嬰兒遊戲。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寶寶身體發育的情況,選擇使用。如果寶寶一時還做不了,也不必著急,慢慢來。

聽音樂

方法:媽媽在給寶寶喂奶時,將錄音機或音響的音量調小,播放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樂曲。此活動在寶寶出生幾天後即可進行。

目的:音樂可以訓練聽

樂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不要遷就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子的性情。

1歲左右的孩子有時會向大人提

注意:不要給嬰兒聽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要進廚房、玩多不同的曲子,一段樂曲一剪刀等。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天中可反複播放幾次,每次會大哭大鬧。遇到這種情況,大人應想十幾分鍾,過幾天後再換另辦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如用一件孩子一段曲子。給新生兒聽的音平日十分喜歡的物品逗引他,或帶他樂,以胎教時播放的音樂為。

發泄完畢後,再和他講清道理。皮膚撫摸方法:在寶寶覺醒或和寶寶說悄悄話時,配以輕輕地皮膚撫摸。撫摸部位可以大哭大鬧往往是1歲左右孩子是頭發、四肢、腿、腹部、大人“就範”的主要手段。如果大人部、足背、手背、手指等。每總是遷就他,孩子一哭,就無條件地滿天至少5-6次,每次3-5足他的任何要求,就會使他認為隻要分鍾,即每天,15分鍾以自己牌氣,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以後遇到類似情況,他更會變本加厲,愈鬧愈凶。由此養成難以糾正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