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居家安全,有備無患(2 / 3)

頸、背部受到撞擊時,要將傷者的身體固定於硬板上送醫。撞擊後雖然脊椎受傷程度輕微,但如果沒搬運好,不容易治愈,所以搬運時要特別小心。

有下列症狀時要叫救護車:無意識。休克。

頸或背部劇烈疼痛4有脊椎損傷的可能性。

手臂或手指好像麻痹般無法任意活動—有可能是頸椎受傷。

溺水

溺水死亡高居意外事故死亡的榜首。嬰幼兒的溺死人數是所有意外事故死亡人數中最多的,尤其是1-4歲的小孩,在意外事故死亡中,溺死高居榜首。溺水事件不單隻發生在河川或大海,家庭洗衣機內的水也有可能造成小孩溺死。最近許多的幼兒溺死事件大都發生在浴缸裏。

小孩溺水時,要馬上讓他把水吐出來。若呼吸及心髒停止時,趕緊施行正確的人工呼吸或心肺複蘇術,才能爭取時間搶救生命。

小孩哭泣時

從水中被救上的小孩若會哭泣,即表示尚有意識。這時可先將濕衣服換掉,維持身體溫暖,並讓小孩安靜休養,觀察情況,若喝到水,要想辦法讓小孩把水吐出來。

呼吸心跳停止時

向周圍的入求助,呼吸停止時要立即正確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正確施行心髒按摩,並聯絡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途中要記得保持身體溫度。

應立即確認以下事項

小孩由水中被救上來,要立即確認有無意識、呼吸、心髒跳動等,還要確認有無喝到水。

溺水的緊急處理

將小孩由水中救起時,小孩有無哭泣很重要。若有哭泣,表示意識尚清楚。

注意不要讓小孩吐出的水堵住呼吸道,換上幹的衣物保持身體溫暖,讓小孩安靜休養。

喝到水時讓小孩趴著頭朝下,用力壓背部使水吐出來。若小孩口中有海草等異物,要用手指挖出來。

呼吸停止時要先作人工呼吸。喝到很多水時,要想辦法讓小孩把水吐出來。

將耳朵貼在小孩的左胸,聽不到心跳聲時,或是用手指觸壓頭部找不到脈動時,需立即施行心髒按摩。

在作人工呼吸、心髒按摩的同時,讓他人幫忙聯絡救護車。

觸電、雷擊事故立刻切斷電源

觸電、雷擊事故,會導致灼傷、呼吸心跳停止。有時雷擊的衝力會使身體整個被彈起,因而撞傷、骨折。

緊急處理觸電的原因

沒有關掉洗衣機、電視等的導電體,用濕的手碰觸電器、電線蓂損、電線太多、屋外電線斷掉垂落。

在室內發生觸電,隻要關掉總開關,即可切斷所有電源,若知道觸電的電源末端在何處,撥掉電線插頭即可。

因屋外電線觸電而倒下時,救助者需戴橡膠手套,穿橡膠長靴,用幹的木棒把電線從孩子身上移開。

發生觸電時,為了防止救人的一方也遭觸電,務必遵守下列救人的步驟:首先,切斷電源。

若是因屋外電線所引起的觸電,需考戴上膠手套、穿上橡膠長靴。沒有上述兩樣東西時,需站在庫報紙等幹的東西上,用幹的木棒或板子將電線從小孩移開。其餘的入則趕緊呼叫救護車。觸電與雷擊的緊急處理方式相同。需確認意識有無昏迷、呼吸及脈搏的狀態、有無外傷等。

呼吸停止時要立即正確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正確施行心髒按摩。救護車的聯絡方法在自己叫救護車時,用電話撥打。

電話撥通後,先說“緊急事件”然後報上自家的詳細地址。若住家附近有比較明顯的地標,也可告訴救護入扇。

告訴救護人員誰、在何處、發生何事、目前狀態、及意識的有無、呼吸情況等緊急狀態。

告訴救護人員對小孩作了那些緊急措施,並詢問在等待救護車的這段期間,需作些什麼較有幫助。

在電話中告訴救護人員的明顯地標,一定要有人在此等候引導救護車。若是在夜間,用手電筒的光打,每可使救護車更容易找到目的地。

若小孩有宿疾,應將病名、常就診的小兒科名稱、醫師姓名、電話號碼告訴醫護人員。

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救活小孩生命的可能性

因施行人工呼吸而保住生命的可能性,若在呼吸停止後2分鍾內開始施行可達90甲。3分鍾以內、5分鍾以內約25左右。但是,隻要超過8分鍾,救活的可能性為零。

小孩呼吸停止,身旁的大人若不作任何緊急處理(人工呼吸、心髒按摩、而隻是放著等候救護車的來到,則小孩的存活率恐怕會低於25以下。

學會緊急處理技巧

多閱讀相關書籍,學習吸收緊急處理的知識。另外,積極參加許多公益團體或是消防署所舉辦的緊急處理技能講習會,以學得實際的操作方法與技巧。

以公用電話聯絡救護車時

利用有緊急通話按鈕(紅色)的公用電話聯絡。先拿起話筒再按下緊急通話鈕。(不需投錢)

一般的按鈕式公用電話,拿起話筒後,直接按120即可。不需要使用零錢、電話卡。

等確定對方拿起話筒後,再開始說話。

家庭常備急救醫療用品

三角巾(大一點的)

紗布(殺菌性)

網狀繃帶

絆創膏、繃(大、小)脫脂棉剪刀小鉗子拔毛器棉花棒玻璃吸管、剪刀、小鉗子、拔毛器要先用酒精消毒後再使用。雙氧水(塗,掩口)酒精(傷口、器具消毒用)凡士林橄槐油。

抗生素軟膏濕布藥,5頂軟膏內用藥有醫師處方的退燒塞劑及抗牽攣塞劑常備藥(例如氣喘等慢性疾病的藥)水枕冰袋熱水袋筆形手電筒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緊急時的醫師聯絡資料。

因應緊急情況時的需要,平常應準備好嬰兒日常生活用品(奶粉、飲水、紙尿褲、奶瓶及奶嘴I繃帶、三角巾的使用方法繃帶包紮的方法:隨著如指頭、手腕、腳裸等受傷部位的不同,包紮方式也不一樣。特別是關節或肥胖程度不一的部位,如果包紮方式太差,很容易會鬆掉脫落。

不要包的太緊或太鬆,用適當的力道包紮。也可有效利用彈性繃帶及網狀繃帶。

繃帶包紮時,需包得緊密紮實,此訣竅在於將繃帶以滾動方式包紮於皮膚上。隨著受傷部位不同而調整繃帶長寬。手部用網狀繃帶包住:先消毒傷口,用紗布蓋住,再用絆創帶固定。用網狀繃帶將紗布整個覆蓋住般套上。腳部用網狀繃帶包住:

腳的情況也一樣,先消毒傷口,用紗布蓋住,再用絆創帶固定。

用網狀繃帶將紗布整個覆蓋住般套上。

正確使用三角巾

三角巾主要是用於固定住受傷部位。對於扭傷、脫臼、骨折等手肘、手、腳、膝蓋的關節固定也很方便。將三角巾折成5-6cm的長條形,也可代替一般的繃帶,甚至也能當作止血帶。

(固定關節從由肩膀垂掛住手肘、手臂)將三角巾包紮固定。兩端的結要打緊。固定手臂時將三角巾的2點於頸部後麵打結。三角巾頂點突出部分向內折。

將三角巾的頂點要往手肘方向夾在小孩腋下。

為什麼要保證家庭安全

在1-4歲的孩子中,死於家庭意外事故的人數占整個死亡人數的37%。造成家庭意外事故死亡的原因,大都可以避免,所以你應該多花些時間使意外事故的可能減小。意外事故大多是一係列的而不是單一的原因造成的,下麵列出引發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因素:如果孩子疲勞、生病或者饑餓。如果母親處於月經前期、疲勞或懷孕。如果孩子特別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