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營養過剩,孕婦不宜

適當地改善飲食,增加營養,可以增強孕婦體質,促進胎兒發育。但若營養過剩,也會給孕婦和胎兒造成危害。

孕婦營養過剩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肥胖,不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幾率,還可能導致巨大兒出生,增加難產的可能性,容易出現產傷。孕婦過胖是剖腹產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胎兒出生後正常體重是5~8斤,超過8斤,胎兒過重,孩子難以生產出來,隻好選擇剖腹產。巨大兒出生後容易出現低血糖、低血鈣,而且會增加孩子心髒的負擔,成年後容易患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為了避免孕婦營養過剩,孕婦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控製蛋白質的攝入

為了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有些孕婦盲目補充蛋白質粉。過多的蛋白質攝入後,容易轉換成脂肪從而造成孕婦肥胖。另外,蛋白質的過度分解和排出也會加重腎髒的負擔。

妊娠期每天需要優質蛋白質(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85克左右,即可滿足孕婦的需要。優質蛋白質主要來源於動物性蛋白質如蛋、肉、奶類及植物蛋白質如豆類。但植物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率不如動物蛋白質高。

◆控製脂肪和糖類的攝入

脂肪和糖類攝取太多會招致肥胖。孕婦每日所需脂肪以60克為宜(非妊娠期約50克左右)。動物性脂肪來源於豬油、肥肉等;植物脂肪的來源為豆油、菜油、花生油及核桃、芝麻等。為了避免營養過剩,孕婦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類食品。

◆防止偏食,控製體重

孕婦判斷是否營養過剩,一般可以通過體重的變化確定。通常情況下,懷孕早期體重每周增加約0.75~1.5千克,以後每周增加約0.4千克,足月時,體重增加約為12千克。如果發現體重增長過快,則說明營養可能存在過剩,這時應及時調整飲食結構,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保證營養平衡,尤其是防止偏食。

孕婦嘔吐,飲食的調理

現代婦科學研究認為:女性懷孕之後,胎盤即分泌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抑製了胃酸的分泌,使消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孕婦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這時,孕婦就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

一般孕婦表現為晨吐,在妊娠40~80天這段時間裏,早晨空腹時有輕度的惡心嘔吐,以後自然消失,也有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思飲食。但一些學者研究認為,孕婦晨吐實為排毒,是避免有害物質侵害的一種積極反應。

妊娠20~60天內,正是胚胎組織細胞分化形成器官的旺盛期,這段時間,孕婦特別敏感,嗅覺也特別靈,對於某些食物的氣味、味道都會引起惡心。也有研究者發現,此時,食物在孕婦胃部停留的時間延長了,一旦有微量有害物質,則“一吐為快”,以保障胚胎健康生長,不發生畸變。因此,孕婦對妊娠反應要消除恐懼緊張心理,做到心情舒暢。

孕期飲食以清淡可口為宜,忌油膩,多吃含維生素、無機鹽含量豐富的食物。有些婦女妊娠期愛吃酸味食物,這是由於酸味能夠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力,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孕婦早期惡心、嘔吐的症狀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從營養學角度出發,孕婦喜吃酸味食物,還能滿足母體與胎兒營養的需要。一般孕婦懷孕2~3個月後,胎兒骨骼開始形成。構成骨骼的主要成份是鈣,但要使鈣鹽沉積下來形成骨質,還必須有酸性物質參加,以幫助胎兒骨骼的生長發育。鐵是孕婦和胎兒製造血紅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妊娠期間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因鐵元素隻有從3價轉變成2價後,才能在胃腸道被人體吸收,而這種轉變隻有在酸性環境下才能完成。從這一角度看,孕婦吃酸味食物還有利於糾正或防止妊娠貧血。酸味食物一般多含維生素C,其對胎兒形成細胞基質、產生結締組織、對心血管的生長發育和造血係統的健全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孕婦吃些酸味食品,可以為自身和胎兒提供較多的維生素C。但是,孕婦吃酸味食物也應講究科學。如人工醃製的酸菜、醋製品,有些營養成份基本遭到破壞,而且有些醃製食品易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等,食後對母體、胎兒健康均不利。市售山楂片雖然酸甜可口,但會加速子宮收縮、甚至引起流產,故孕婦不可多吃。孕婦最好多選擇西紅柿、楊梅、石榴、櫻桃、葡萄、桔子、蘋果等新鮮的菜果,它們不但香味濃鬱,而且營養豐富。同時可選用食療方,減輕妊娠嘔吐,保持妊娠期精神的愉快、營養的充足。

為了胎兒能夠健康地生長發育,減輕準媽媽的孕嘔現象,專家建議經常選擇以下膳食。

——佛手薑湯

【原料】

佛手、生薑、白糖各適量。

【製作】

1.把生薑去皮,與佛手一齊放入清水中洗淨,取生薑切成片。

2.將砂鍋洗淨,把生薑片、佛手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置於火上煮1小時,去渣留汁,加入白糖即成。

【提示】此湯具有疏氣寬胸,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妊娠惡阻,肝胃不和的胸脘堵悶,疼痛作脹,嘔吐頻繁等。

——竹菇止嘔粥

【原料】

竹菇、白米、生薑各適量。

【製作】

1.先將竹菇洗淨,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去渣;把生薑去外皮,清水洗淨,切成細絲。

2.然後將白米淘洗幹淨,直接放入洗淨的鍋內,加清水適量,置於火上,旺火煮沸,加入生薑絲,煮至粥將熟時,兌入竹菇汁,再煮至沸即成。

【提示】

此粥粘稠清香,經常適用可有效防止孕婦嘔吐。

——薑汁甘蔗露

【原料】

甘蔗榨汁1杯,薑1塊。

【製作】

1.薑去皮洗淨,用刨磨成薑茸,榨出薑汁1茶匙。

2.薑汁加入甘蔗汁拌勻,隔水燉約20分鍾即成,或隻是煲熟也可以。

【提示】

薑汁可驅寒、健胃、止嘔;甘蔗汁可清熱生津、下氣潤燥,此膳食可治孕早期反胃嘔吐。

——粟米丸子

【原料】

粟米粉200克,精鹽少許。

【製作】

1.將粟米磨粉合勻,滲水淋濕,揉成滋潤的粉團,再用手搓成長條狀,分成梧桐子大小的小丸子,放入一個洗淨的盤中,備用。

2.煮鍋刷洗幹淨,置於火上,加入清水適量,鍋加蓋用旺火煮沸,鍁鍋蓋,將丸子下入鍋內,文火煮至丸子逐個浮在水麵後3~4分鍾即成。

【提示】

此膳食具有滋陰養胃,清熱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胃陰虧虛所致的嘔吐食物或時作幹嘔,口燥咽幹等症。

——砂仁薑絲蔥段蒸鯽魚

【原料】

新鮮鯽魚1條(約250克),砂仁、味精各3克,生薑1克,蔥1根,生油2湯匙,精鹽1克,料酒1/2湯匙,生粉少許。

【製作】

1.將鯽魚去鱗、鰓,開肚去內髒,用清水洗淨,瀝幹水備用。

2.把蔥條去須及老黃葉,清洗淨,切成段備用。

3.將生薑去外皮,洗淨,切成絲備用。

4.砂仁洗淨,瀝幹,研成末備用。

5.把生油、精鹽與砂仁末拌勻納入魚腹,用生粉封刀口,把蔥段、薑絲鋪在魚身上,灑酒和味精後,用碗蓋嚴,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提示】

此膳食具有健脾溫胃,降濁止嘔的功效,常食可緩解妊娠中胃虛氣逆、嘔吐不食等症狀。

——薑汁燉砂仁

【原料】

砂仁5克,生薑汁1湯匙。

【製作】

1.將砂仁清洗幹淨,瀝幹,搗成粉末備用。

2.將砂仁末、生薑汁放入碗內,加清水半碗,隔水燉半小時,去渣飲汁。

【提示】

此膳食具有溫胃散寒,調中止嘔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胃寒嘔吐,妊娠嘔吐等症。

——韭菜生薑飲

【原料】

韭菜250克,生薑50克,冰糖適量。

【製作】

1.韭菜去老黃葉片,清水洗淨,瀝幹,切成段備用。

2.生薑去外皮,洗淨,切成片備用。

3.韭菜、生薑放入碗內,加少許水一並攪汁,再加半碗冷開水攪勻,去渣,將汁加冰糖溶化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