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舍本逐末非仁者(1 / 3)

問:“下方立者,可是黃生?黃福,黃某氏之子?”答:“是”

問:“黃生,你可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出生?某地人氏?”

答:“是”

問:“今日,也即是某年某月某日,你黃生願意拜我某某某為師,從而進入岐黃之門來學習岐黃之術?”【所謂岐黃就是醫學,黃指的是軒轅黃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傳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

答:“願意,榮幸之至”

上麵傳來一聲重重的咳嗽聲【表停頓,重視,引起下邊發言】:“黃生,你跪下”。

黃生依言跪下。

上麵又大聲道:“岐黃之術又叫仁術。仁術者,仁者之術也。仁者愛人,所以醫者叫做仁者。而行使仁術首先要有一顆仁者之心,愛人之心,即悲天憫人的心腸。黃生啊,你可有一顆仁者之心,愛人之心?

行使歧黃之術除了養家糊口之外,不可拿來升官發財,乃至於圖財害命更是不可。黃生啊,你能做到嗎?

救死扶傷乃本分也,醫者父母心,你能對待病人像對待自己父母妻子兒女一樣嗎?”

這三個問題在黃生腦海中好似驚雷一般響起,一個一個接踵而至,振聾發聵,引人深省。對“仁術”的解答,對“仁術”用途的要求,對“仁術”使用者的態度。每一個都令黃生耳目一新且汗顏不已。

黃生思索良久,鄭重答道:“誰不是父母所生?誰不是天地所養?誰沒有父母妻兒?誰沒有親戚朋友……

父母生我、天地養我、妻兒愛我、親朋念我、師父教我……

萬物恩我,而我無一報萬物。

愧也!

愧也!

愧也!

師父教誨之言,弟子銘感於心。師之所咐,唯命是從。”

————————————————————————————

“萬物恩我,而我無一報萬物。”出自: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明,張獻忠《七殺碑》。

————————————————————————————

曾大夫的聲音有些哽咽道:“好!好!好……”

良久,曾大夫又道:“本門祖師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三叩首”

“……三叩首”

“……三叩首”

————————————————————————————

【古代拜師步驟:一,拜祖師,祭祀先賢。二,行拜師禮,獻茶,弟子向老師贈送拜師禮物{六禮束修},也即是後來的學費。三,師父訓話,宣布門規,賜名,師父回贈弟子禮物等等。】

————————————————————————————

黃生經過繁瑣的拜師儀式後終於成為了曾大夫名下的弟子,回到休息之處後。想起曾大夫的教誨之言,心中羞愧汗顏不已……

黃生本以為這些岐黃之術都是些小道而!不就是一些醫學知識嗎?這些凡夫俗子能有什麼高深的學問,那曾大夫就一糟老頭子,能有什麼透徹的見地?自己當時純粹以一種遊戲的心態來對待,就是為了學習醫學知識,了解人體奧秘……

沒想到大錯而特錯,當時曾大夫,不,應該是曾師父對自己“仁心仁術”的拷問,現在想來都冷汗陣陣,實在令自己汗顏不已。

不說曾師父醫術有多麼高明,可他對仁心仁術的解讀,對醫者保持一顆仁者之心的重要性,對行使岐黃之術不為名利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並努力實行之。

黃生在心中對自己默默的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