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陪我們去的那一位工人說,仙峰絕頂,常有雲霧罩著,一年中無幾日清。數年前,山中樹各大數圍,直至山頂,故虎豹猴兒之屬,都棲息其間。後為野火所焚,全山成焦土,從此後,虎豹絕跡,而林木亦絕。我們聽了他的話,心裏倒也有點兒害怕。因為火燒之後,大樹雖隻剩了許多枯幹,直立在山頭,但燒不盡的茅草,野竹之類,已長得有一人身高,虎豹之類,還盡可以藏身。爬過二仙峰後,地下盡是暗水,草叢中濕得像在溪邊一樣,工人說,這是上麵龍潭裏流出來的水,雖大旱亦不涸。爬得愈高,空氣也愈稀薄,因之大家都急喘得厲害;到了仙緣石上,四麵的景色一變,我們四人的興致,於是更勃發了起來。
這仙緣石,是大仙峰龍潭下的一塊數百丈寬廣的大石。奇形怪狀的岩壁洞窟,不計其數。仙緣石頂,正當那一座峭壁之下,就是龍潭。雖係石壁中小小的一方清水,但溢流出去,卻能助成東西兩瀑布的飛沫銀濤,鄉下人的要視此為神,原也不足怪了。並且《東山誌》上,還記有昔人曾在此石上遇仙的故事,故而後人題詩,有將此石比作劉阮的天石的。但我們卻既不見龍,又不遇仙,隻在仙緣石東首的一塊像獅子似的岩石上那株老鬆——這鬆樹也真奇怪,大火時並未焚去——之下,坐了許多時候。山風清辣,山氣沉寂,在這孤鬆下坐著息著,舉目看看蒼空斜日,和周圍的萬壑千岩,雖則不能仙去,各人的肚裏,卻也回腸蕩氣,有點兒飄飄然像喝醉了酒。
從仙緣石再上百餘步,是大仙峰的絕頂了。東望錢唐,群山之下,有一線黃流,隱約返映在夕照之中。背後北麵,是孝豐的境界,山色濃紫,山頭時有人家似的白牆一串一串的在迷人眼目,卻是未消盡的積雪。大仙峰頂,因為麵南受陽光獨多,所以雪早已融化了,且這一日風大,將蒸氣吹散,故而也沒有雲霧。西望西天目山,隻是黑沉沉的一片,遠望過去,比大仙峰也並不低,因以知誌書上所說的東天目比西天目高四百丈的話的不確。但上大仙峰來一看,群山的脈絡,卻看得很清,郭景純所記的“天目山前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唐,海門更點巽峰起,五百年間出帝王”的這首詩謎,也約略有點兒解得通了。
大仙峰南麵,有一個石刻的龍王像擺在亂石堆成的一小龕裏,我們此來,原非為了求雨。但大約是因為難得再來的關係罷,各人於眺望之餘,竟都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行了一個九拜之禮;臨去時,並且還向龍王道了聲珍重,約下了後會。
在下山來的中間,慢慢兒的走著談著,又向南看看自東天目分下去的群峰,我卻私私地想了好幾句打油腦,預備一回到杭州,就可以去繳卷消差:
二月春寒雪滿山,高峰遙望皖東關,
西來兩宿禪源寺,為戀林間水一灣。
這是宿西天目禪源寺的詩。
武帝情深太子賢,分經台上望諸天,
自從兵馬迎歸後,寂寞人間幾百年。
這是今天上分經台的詩。
仙峰絕頂望錢唐,鳳舞龍飛兩乳長,
好是夕陽金粉裏,眾山濃紫大江黃。
這是登大仙峰頂望錢塘江的詩。
晚上在昭明禪院的客堂裏,翻閱了半夜《東山誌》,增嘏把徐文長的一首“天目高高八百尋,夜來一榻抱千岑,長蘿片月何妨掛,削石寒潭幾度深。芋子故燒殘葉火,蓮花卑視大江心,明朝欲借橫空錫,飛度西山再一臨”律詩抄了下來,我隻抄了幾個東天目八景的名目:一,仙峰遠眺,二,雲海奇觀,三,經台秋風,四,平溪夜月,五,蓮花石座,六,玉劍飛橋,七,懸崖瀑布,八,古殿棲雲。
原載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三日、十四日、十六至
二十一日、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申報·自由談》
龍 門 山 路
杭州近處一二十裏路內外的風景,從前在路未築好,交通不便的時候,跑跑原也很費力,很可以滿足滿足一般生長在城市中的騷人雅士的好奇冒險之心;但現在可不同了,汽車一坐,一個鍾頭至少至少可以跑上六七十裏(三十餘至四十公裏)的路;像雲棲,像花塢,像九溪十八澗,像超山等處,從前非得前一日預備餱糧,詰朝而往,信宿始返的地方,現在隻消有三個鍾頭,就可以去逛得,往遊的人一多,遊者當然也不甚珍視了;所以最近,住在杭州的人,隻想發現些一天可以來回,一半開化,一半還保存著原始麵目,山水清幽,遊人較少,去去不甚容易,但也不十分艱難的地點,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好勝的野心。故而富陽、桐廬、隔江的蕭山、紹興等處,在近兩年來,就成了杭州人上流階級的暇日遊賞之地。可是這隻以有自備汽車,或在放假日中,可以每人化五十塊錢的最上階級為限,一般中下或中上級的遊人,能力還有點不及;因而小和山、龍門山、白龍潭、午潮山的一帶,就成了今年遊春期裏最時髦的一個目標。
小和山在留下鎮西南十餘裏地的地方,山上有一座廟叫金蓮寺。這一帶,直至餘杭的閑林埠為止,本是屬於西溪區域以內的。但因稍南有千丈岩,再西再南,又有一座臨江的定山,以及許多高低連迭的午潮山、白龍山之類,所以錢塘張道所編的一部《定鄉小識》(是《武林掌故叢編》裏的一種,共十六卷)裏,把這些山水都劃歸入了定鄉的範圍。所謂定鄉者,當然是以定山而命名,有定南、定北、安吉、長壽的四鄉,又因它們據於縣治的上遊,所以又名上四鄉,以示與縣下的孝女、南北欽賢、調露的四鄉境界的不同。大抵古時定鄉的界線,東自江邊六和塔算起,西至富陽為止,南望蕭山,北接餘杭,區域是很模糊遼闊的。現在我們要記小和山、龍門山、午潮山的一帶,也隻能馬馬虎虎,遵從古意,暫且以它們為定鄉以內的水水山山;而《定鄉小識》的第四卷內之所記,就是這一路的山容水貌,古跡詩詞,我在下麵,也有不少詞句是抄這一卷的記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