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說話 來信與回複(3 / 3)

我們強調故事與小說的區別,是為了堅守小說的藝術品質。但對那些過於玄虛高蹈、麵向自我的作品則一直遠離。因為“耐讀有味”,令人“愛不釋手”,“並能使人讀後有所思,有所得,能引起認同與共鳴”,正是廣大讀者的閱讀期待。確如陳先生所言“小說創作,無論是褒揚禮讚,還是揭露批判,是有使命和責任的,是既要表達又要擔當的”。而這個使命、責任和擔當就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九次、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期待的,文藝工作者要把人民作為文藝的表現主體,優秀的文藝作品要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陳先生以帶病之軀寫來洋洋千餘語的讀後意見,並表示“閻王爺不叫,我會繼續訂閱,與貴刊為友伴度餘生”,這一份真情與關愛,真的叫我們怎一個“謝”字了得?

2

楊秀明先生戲稱我為“主編大人”,調侃之意流露其中。也難怪,一本刊物缺頁、錯頁,前言不搭後語,換成我也會頗不以為然。不過,這樣的錯誤與遷址無關,或者說與我們無關。完全是印刷廠裝訂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印刷行業久治不愈的“頑症”,國營大廠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相對要小很多。《小說選刊》改版以來數次調換印刷廠,就是希望將不僅內容精美,而且印刷同樣精美的刊物奉獻給廣大讀者。最後我們選的是北京聲譽最好、規模最大的印刷廠——北京新華印刷廠。我們已把楊秀明先生的來信轉給了新華印刷廠的質量科,請他們嚴格工藝和檢驗流程,不要再讓殘次品出廠。為了確保廣大讀者的利益,我們從2009年1月開始就在刊物上明確表明:凡讀者拿到印刷、裝訂有問題的刊物,可寄回本社,本社除為讀者調換刊物外,還另付20元錢作為補償。當然,這20元錢雜誌社不出,是從印刷費中扣除的,因為責任不在我們嘛。

3

張桂芬女士是位大學畢業的公務員。在讀者調查表中,張桂芬女士對所有問題的回答,選擇的都是最高選項:好。意猶未盡,還附來了這封字跡工整,情真意切的信。類似來信還收到很多,我信手選發張桂芬女士的信,是想對她說兩句話:有寫作衝動,就把它寫出來。現在是網絡時代,發表的途徑很多,如果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獨自一人在靜夜品味,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由此出發成了作家,固然好,成不了作家,自己的生活不是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嗎?編刊的日子壓力非常大,怕刊物沒讀者,發行量往下掉,刊出張桂芬女士的信,算是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自己給自己胸前掛上一枚小小的勳章吧。

4

因為出差,我沒有來得及看2011年第9期刊物的全部清樣。回到北京一拿到刊物,就發現了李友仁先生指出的問題,立即請總編室主任查明原因,明確了責任。對值班副主編、相關人員都做了經濟處罰。在此特向李友仁先生說明。您批評得對,“看來不認真,簡單的事也未必能做好。”

5

郝林先生的意見很專業,近年來,相對於短篇小說,中篇小說的創作成就比較突出。反映在《小說選刊》上,中篇小說就常常有“精彩之作”,而“短篇小說出彩的就少些”。正如郝林先生所說,“短篇要寫好難度更大”,我們希望作家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短篇小說創作,這既是讀者的期待,也是本刊的期待。

關於郝林先生對插圖的意見,我是這樣想的,傅顯渝的作品顏色過重,以後適當讓其著色淡一些,使其圖文更加協調。至於偶爾加一幅黑白插圖,還要容我們仔細斟酌。主要是擔心這樣的插圖與整體不夠協調。可巧,《中國文化報》2011年11月27日刊發了散文家紅孩的一篇隨筆《久違的插圖》,對本刊的插圖多有褒獎,也對插圖問題發表了很多很有見地的意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網一讀。

關於體裁多樣化的意見,很對。我們也正在為此努力,包括武俠小說、穿越小說、靈異小說、青春小說,隻要思想性和藝術性俱臻完美,我們都會不吝版麵。可惜,這樣的小說能夠進入我們視野的不多。歡迎讀者朋友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把相關的信息提供給我們,以便我們及時關注。至於在題材上,我們會把視野進一步放寬。其實都市小市民、農民、小公務員、打工族一直是我們特別關注的群體。

新春將至,給大家拜個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