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一臉激動地望著劉寅、劉秀說,“現在,各路義軍雖然各自為政,但其實已經連成一片,形成一張大網直向王莽頭上罩去。可是王莽現在極力要在這張網上撕開一個缺口,然後順著這個缺口再往下撕,最後把咱們一一攻破,再把這張網撕成碎片。所以說,咱們義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決不能看著弟兄們危亡而不管。我們聽說舂陵子弟兵和綠林義軍被圍攻,大家無不緊張擔憂,後經渠帥王常派遣,要我們火速趕來與你們共商對策。劉兄不是已把舂陵漢兵和新市兵、平林兵給聯合起來了嗎?大家索性再聯合起更多的弟兄們,推翻王莽新朝,是普天下窮苦百姓的大事,人多力量大嘛!再說了——”
劉寅終於從驚喜中看到了一線希望,即刻從頹廢中振作起來,急不可待地打斷了他的話問:“想必是王渠帥他,他已經授予李通兄破敵的萬全之策了吧?”
李通說:“這個——若說萬全之策,現在恐怕還有欠妥當。不過——王渠帥也沒有明說,這隻是我個人考慮的。下江兵近萬人眼下正在宜秋休整,渠帥王常素有賢名,待我弟兄二人甚厚。我們聽說你們兵敗,特向王常請命來探望。如果把下江兵說服來合,破甄阜、梁立賜應該不成問題吧?讓他們前來接應,在這裏來個裏應外合,和新軍拚一場決定性的戰鬥,不但你們舂陵軍有了回天之力,就是整個義軍的被動局麵也可以得到了改觀。”
劉寅、劉秀一聽,欣喜若狂。他們對李通兄弟的提議很感興趣,如果能得到一萬下江兵的外援,破敵殺賊指日可待。
但是,劉寅、劉秀對此仍有所顧慮,下江兵是否像新市兵和平林兵一樣,願意與自己合作呢?
劉秀便以試探的口氣問李通道:“以李將軍之見,下江兵將帥肯與我軍合兵嗎?”
“是啊!我也正擔心此事。可是不聯合,眼下的形勢又是這樣——”劉寅想一想,隨後放緩了語調也試探著問道,“若是那樣,當然太好了。從剛開始起兵,我就一直讚成合兵。俗話說,合則強,分則弱。這話再有道理不過,隻是——自從開戰以來,下江兵的名聲倒經常聽說,他們也曾打過幾個漂亮的仗。可這——人家有何要求,近來戰況如何,他們自身有沒有太大的威脅,眼下勢力又如何?都不太清楚,也從未有機會與他們接觸過。兩位兄弟,你們看,如果就這樣冒昧前去請人家和咱合兵一處,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而且——下江兵渠帥他們會同意嗎?”
李通沉思片刻,信心十足地說:“這個不妨,劉兄不必多慮,自我兄弟投奔下江兵後,就在渠帥王常的帶領下,不斷與新軍對抗,大大小小的戰鬥不下幾十次,每回都讓新軍哭爹叫娘、狼狽逃竄,當地百姓大為解氣。我們王渠帥向來禮賢下士,有慷慨之氣,是個幹大事的人物。也正因為如此,下江兵目前已發展為有萬餘人的精壯隊伍,特別是近一段日子以來,我們與新軍連戰連捷,大有攻城略地割據一方之勢。以咱們漢軍眼前的形勢看,元氣尚未大損,如若再能得到下江兵的幫助,必能突出甄、梁的包圍圈。而且,不僅僅是隻能突出包圍圈的勝利,或許還能反戈一擊,殺他個回馬槍,最後反敗為勝也未必沒有可能。”
“好!既然如此,那就即刻行動。”劉寅語氣堅定地說,“棘陽固守日久,糧草殆盡,長安新軍說到就到,形勢危急。我要親自去見下江兵渠帥,說服他們合兵一處,共破強敵。”
“不行不行。”劉秀不安地說,“棘陽岌岌可危,大哥是一軍主帥,怎可擅離軍營,還是由小弟同李將軍一同去宜秋吧!”
“不,”劉寅不容置疑地說,“我軍生死都係在下江兵身上,我們這次去宜秋,是求人家救命的。主將不親自去,怎能表示心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