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公?”
“恩公?”此景此情,讓眾人都跟著大吃了一驚。
王常頓時醒悟,感到自己的做法確實有些突兀,驚擾得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不知道這其中有何緣故,於是便笑著向大家解釋說:“王常行為確實有些唐突,還望恩公見諒。不過,我還是要明示才是。劉文叔可否記得熊耳山奇遇?當時王某被官兵追捕,避難熊耳山中,饑寒交迫,心想這次完了,肯定要葬身於此山中。不想得遇舂陵劉秀劉文叔恰巧路過仗義相助,贈衣贈銀,王某才得以生還,這不是恩公又是什麼?今日恩公就在眼前,豈敢不以禮相待?僅此一禮又怎麼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一會兒還要大碗敬酒呢!”
“原來——王渠帥你——”劉秀這才猛然想起,麵前的王常正是他當年和鄧禹去長安太學讀書時,途中所遇的蒙麵人。
眾人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成丹、張卬也過來給劉秀施禮,恭敬地說:“想不到閣下還是王兄的恩人,請受我等一拜。”
劉秀忙還禮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二位渠帥如此大禮,令劉某無地自容了。”
“老天有意,兄弟有情,命中有緣。這就是有緣千裏來相會嘛!”王常下江遇見了多年尋找的救命恩人,自然是感激不盡,緊緊握著劉秀的手久久不放,說,“當年恩公曾說,山不轉路轉,天不轉人轉。隻要有緣,人生總有相逢時。今日看來,果然言中,可見咱們是注定的緣分呐!噢,對不住,此處不是說話之處,請貴客進帳內敘談。”
劉秀更是激情萬丈,一邊驚歎一邊暗喜:驚歎的是世上的事情竟然會如此湊巧;暗喜的是自己當初並沒有說明名姓,隻不過是巧妙地提醒他官兵圍堵的地方,並送他銀兩,沒想到對方竟然能認出自己,更沒想到當年的荒山偶遇,換來了今天舂陵漢軍的救命稻草,看來事情基本沒什麼問題了,棘陽義軍有救了。
不過他臉上並沒有絲毫喜色,仍恭敬地對王常說:“區區小事,舉手之勞,渠帥千萬不要常掛嘴上。所謂同在江湖中,何分你我他?還望今後王渠帥多多照應,大家彼此努力,共同幹一番大事業。”
成丹、張卬見劉家兄弟果然不同凡響,又見大頭領王常和他們有舊,也就分外親熱起來,兩人同時上前一步,親切地拉著劉寅和劉秀的手說:“好了,大家既然是兄弟,就不用再客氣了,二位請入帳中,我家渠帥早已準備好要為二位接風洗塵。請進!”
下江兵將帥擁著劉寅、劉秀走進大帳,按賓主秩序落座。王常忙命人獻上菊茶,劉寅一邊端起茶杯往嘴邊送,一邊用目光示意劉秀。意思是棘陽危急,耽擱不得,你與王常有恩,不妨直接說明來意。
劉秀會意,呷了口茶,拱手言道:“三位渠帥,如今王莽篡漢,殘虐天下,不合時宜地胡亂變法,百姓深受其害,縱觀天下,起而反莽者比比皆是。三位渠帥乘勢舉義兵,誅強暴,威名遠播。我們弟兄此次慕名而來,就是想與貴軍合兵一處,共討國賊,正所謂繩子擰得越粗就越壯,但不知尊意如何?”
因事先李通已與三位渠帥談過此事,大家都有些心理準備,現在劉秀再次提出並不感到吃驚。特別是王常反應最為強烈,臉上頓時顯出喜悅之色,積極響應說:“好好好,這個想法很好。單線易斷,粗繩結實,這是明擺的道理,久聞舂陵漢軍威名,現又與新市、平林兵合為一處,氣勢日益壯大,接連打下幾個漂亮仗,新軍聞風而逃,已經轟動了大江南北,將來必成氣候。我下江兵想與你們合兵還來不及呢,豈料劉將軍竟然走在了前頭,還親自登臨寒舍,這不就是要風得風、萬事遂心嗎!如果我們再兵合一起,必然無敵於天下,殺賊滅新之日不遠矣。”
張卬、成丹卻滿臉的不情願,慢吞吞地說:“好事自然是好事,但凡事都是有利必有弊,合兵也不見得就是必勝的靈丹妙藥。就拿現實來說吧,你們與新市、平林合兵還不是照樣被甄阜、梁立賜打得落花流水嗎?依張某愚見,還不如各自為戰的好。俗話說船小好調頭,機動靈活,能打就打他一下,打不了咱就躲開,便於保存實力,讓新軍奈何咱們不得。還有——”
看來正如李通事先所料,下江兵果然善於也隻滿足於小打小鬧,而且對外來軍力仍存戒心。若按張卬和成丹的意思,這次合兵必然是希望渺茫,難上加難啊!但劉秀知道,這是挽救棘陽漢軍最現實也最便利的一條途徑,既然決心已定,絕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