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滅甄梁又遇強敵(1)(2 / 3)

為了激發眾將士們的鬥誌,劉寅當著大家的麵拍案而起,激情萬丈地說:“好啊!嚴尤、陳茂來得很及時。咱們前門正在趕虎,王莽後門又放出了狼。咱這兒前賊剛滅,他這後賊又到。來呀!要我說他來得正是時候,目前我漢軍的氣勢正盛,正發愁找不到對手呢,嚴尤、陳茂他們可倒主動找上門來了。如同甄阜、梁立賜一樣,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繼而,劉寅又轉向眾將,麵帶微笑地說:“諸位一聽說這個姓嚴的家夥,雖然深得王莽寵信,曾為新朝鎮壓過赤眉,征服過高句麗和句町諸邊郡,也打敗過匈奴,不是徒有虛名之輩就有點發怵。但我認為,諸將帥不必過於緊張畏怯,因為我軍剛剛和貌似強大的甄阜、梁立賜較量過,也不過如此麼!如果咱們能集中兵力,謹慎行事,再一舉把嚴尤、陳茂給收拾了,那一定會影響極大,對咱們的發展將是個飛躍。說不定這樣一來,王莽這點家底就被咱們給折騰光了,事半功倍,反而是件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眾人聽了劉寅的這番分析,紛紛點頭稱讚:“柱天都大將軍說得有理,甄阜和梁立賜不也是十萬大軍嗎?不照樣全軍覆沒了嗎?下令吧,大將軍!”

“發兵吧柱天都大將軍,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管保嚴尤、陳茂這兩個老賊和甄阜、梁立賜一樣,讓他們照樣有來無回!”朱鮪也有點按捺不住的激動。

“對!眾將齊心,定能戰勝嚴尤和陳茂老賊,不過——”坐在旁邊的劉秀接住了話頭,他說,“既然如此,我們決不能錯失良機。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既是挑戰,也確有不可錯失的機遇,關鍵看我們怎麼把握,我們必須要做好萬全之策。從現象上看,王莽派嚴尤和陳茂帶兵前來,主要是為了援助甄阜和梁立賜的,若是嚴尤、陳茂他們走到半路得知甄阜和梁立賜已經大敗,諒他摸不準咱們的虛實,必不敢貿然前進,所以他很有可能會退回宛城,暫時穩定下來,觀望動向,以決定下一步行動。而他這樣一停頓,等站穩了腳跟後,新軍的勢力就會更加壯大,特別是嚴尤極習慣於穩紮穩打,相對於咱們實力並不特別強的漢兵來說,他的這種戰法對我們的威脅就更大。所以我認為,我們應將現有的兵力分為兩支,一支隊伍現在就起程,務必趕在嚴尤、陳茂之前到達宛城,以遏製宛城兵力,不讓嚴尤、陳茂有機會穩定下來。這另一支嘛——”

劉秀望了一眼大哥,心有所指地說:“另一支隊伍則可直追嚴尤、陳茂新軍,力求途中將其消滅掉,即便消滅不了,也要盡力騷擾他們,徹底打亂他們的陣腳,讓他們心慌意亂,不能安心對付咱們。”

劉秀對敵我雙方的逐一分析,大家無不讚服,眾人相視點頭,都表示讚同,這反倒讓劉秀不大好意思了。王常看劉秀那一本正經的神色,既知根知底,且又帶三分鼓勵的口氣笑著說:“文叔將軍言之有理,知己知彼,切中肯綮,不愧為太學子弟喲!甚妙,甚妙!”

“好!既然大家一致同意,我們就照文叔的計策行事,可是——”劉寅當即拍板,而且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他提出了一個雖為加強凝聚力,但事實上,卻事與願違地冷淡了義軍將領們的一片熱心提議。

劉寅環顧了一眼氣氛熱烈的場麵,非常高興地說:“可是,我總覺得——有件事,需要同諸位渠帥商議一下,如果講出來大家覺得不合適,就當我沒說罷了。既然我們名正言順地統稱為漢兵了,近來我軍又接連大勝新軍,兵力日益壯大。但是,這反莽滅新任重而道遠,各項事務也越來越繁多,而且此後還有更多的大仗、惡仗要打。我軍四支兵馬合兵一處,事多人多,沒有統一的調遣不行。這千軍上陣,必有統帥。所以我認為,有必要盡快推舉一位主帥出來統領全軍。軍中有了統領,就會形成更強大的凝聚力,調遣起來也會很迅速,不至於貽誤戰機,不知各位將帥的意下如何?”

劉寅的這個提議關鍵而且及時,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隻是沒好說出口。是的,現在這樣一支將近十萬人的大軍,各種事務千頭萬緒,各方麵人員紛繁蕪雜,若是沒有統一指揮,大家各行其是,總不是長久之計。雖說各位渠帥都能夠顧全大局,商議從事。但由於諸多的因素,難免有時意見不一,你說你的意見,我講我的道理,既不能很快做出決策,也勢必會引出矛盾和分歧,爭來爭去,這樣必然會貽誤戰機。打個小仗還可以,一旦遇上決定性的大戰,將士們無所適從,肯定要吃大虧的。